原|2024-12-22 06:02:42|浏览:46
“桑中之约”指的是男女之间幽会的密约。这个成语出自《诗经》中的《国风·鄘风·桑中》一诗。鄘(yōng)是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现在的河南省汲县北。鄘风就是鄘当地的民歌。让我们先看这首诗。
《国风·鄘风·桑中》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儿去采唐?就在卫国郊外。我在思念谁啊?姜家老大姑娘。曾约我桑林中,还邀我去上宫,后送我淇水旁。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儿去采麦,就在卫国北方。我在思念谁啊?弋家老大姑娘。曾约我桑林中,还邀我去上宫,后送我淇水旁。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到哪儿去采葑,就在卫国东方。我在思念谁啊?庸家老大姑娘。曾约我桑林中,还邀我去上宫,后送我淇水旁。
《桑中》描述的是一个采摘的男子,他在卫国郊外忙碌,时而采唐萝,时而拣麦穗,时而摘葑草。他一边忙碌着一边唱着山歌,追忆过往。想当初,姜家的老大约过他,弋家的老大约过他,庸家的老大也约过他。这三大家族可都是当时的望族,三家中的老大姑娘争相与他约会,这真是莫大的荣耀啊!他和姑娘们相继在桑林中约会,在上宫楼亲热,又在淇水旁分手。按照流沙河老师的解读,这个男子一定是个花花公子,到处猎艳,到处留情,到处炫耀,游走在名门望族之间,竟能安全无恙。
以往《诗经》的官方经典解释《毛诗序》说:“《桑中》,刺奔也。卫之公室淫乱,男女相奔,至于世族在位,相窃妻妾,期于幽远,政散民流而不可止。”是说《桑中》这首诗讽刺卫国淫乱,贵族之间男女互相约会,在幽暗之处苟且,导致王室崩塌、民心散去。
桑林在我国古代有着特定的含义。“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里的桑林之舞就是当时的一种大型祭祀活动。在桑林中,男女交合奉祀农神、生殖神,是一种古老的生殖崇拜。按这种说法,桑中之约也可能是主人公在桑林之舞时,与名门美女约会嬉戏的真实存在。
不过,我认为这首诗更像是一首纯粹的民歌,吟唱者并不是什么花花公子,他只是一个调皮的劳作者。他一边劳作,一边假想三大望族的美女轮流与自己约会,过过嘴瘾、解解体乏罢了。就像我现在的一个微信同学群,一帮老男人,动辄“伊万卡”女友、“特朗普”岳父,不同的时代,相同的酸葡萄心态罢了。
总之,不管《桑中》这首诗如何解释,“桑中之约”指的都是短暂的男女之情,或是对过往风流倜傥、繁华岁月的追忆,或是对大家闺秀垂诞、苦思不得的臆想,均转瞬即逝、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