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无耻的文人,没有之一

|2019-10-11 15:38:03|浏览:80

大周显德七年(960)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效忠于赵匡胤的军队进入汴梁,控制了局面。将官们簇拥着老赵进入皇宫大殿。正在上班的大臣们被赵匡胤的部队挟持住,以宰相范质、王溥为首,向赵皇帝下拜称臣。接下来就请赵匡胤到崇元殿行禅代礼。即由后周小皇帝“主动”将皇位禅让给德高望重的赵匡胤。召集文武百官上殿开会。到了下午三点多,所有的人都到位,赵匡胤这边的人才突然想到:没有准备禅让诏书...

快讯详情

大周显德七年(960)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效忠于赵匡胤的军队进入汴梁,控制了局面。将官们簇拥着老赵进入皇宫大殿。正在上班的大臣们被赵匡胤的部队挟持住,以宰相范质、王溥为首,向赵皇帝下拜称臣。 接下来就请赵匡胤到崇元殿行禅代礼。即由后周小皇帝“主动”将皇位禅让给德高望重的赵匡胤。召集文武百官上殿开会。到了下午三点多,所有的人都到位,赵匡胤这边的人才突然想到:没有准备禅让诏书。 这是个大纰漏,大殿上所有的官员都等着。火烧眉毛,翰林学士陶谷从列班中走出来,不慌不忙从袖子里取出一份文章,是周帝的禅位诏书!这一坎跳了过去。

宣读完诏书,大臣引着赵匡胤登上大位,换上皇帝龙袍,接受百官朝拜。后周小皇帝封郑王,和太后迁到西宫。确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大赦天下。派遣使者诏告天下。这一出戏终于顺风顺水地唱好。 陶谷救场如救火,关键时刻拿出诏书来。自己以为立了大功。过了一段,他不时找人在宋太祖赵匡胤面前表功劳。我老陶在翰林院好多年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那天要是没我拿出诏书,怎么办? 其实他这样做,正直宽厚的赵匡胤心里很瞧不起他。这人也太能来事了。这么短的时间,这么乱的局面,他居然能把诏书预备好!算计的太深喽! 赵匡胤对说情的人说:“翰林学士写诏书,都有范本,改几个字不就行了?这就是俗话说的依样画葫芦嘛!多大个事。” 不理陶谷。 这瓢冷水把陶谷浇了个透心凉,伤心之际,挥笔就写:官职须由生处有,文章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宋太祖听到了,更加不高兴,这个酸文人。

以怨报德 宋太祖瞧不上陶谷,不只是这一件事。 陶先生在五代这个乱世混日子,学会了踩着别人往上走,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点不顾旧情。落井下石,过河拆桥这种事,没有少干。后晋朝,陶谷进入仕途。他给当时的宰相李崧写自荐信,李崧大为欣赏,这是个人才!破格提拔,加意培养,小陶升迁很快,凭着文学才能,成为读书人中的宠儿:翰林学士。 后晋被辽国灭国,大将刘知远建立后汉,基本上还是原来后晋的人马,换个马甲又上班。李崧和刘知远原来就不对路,又是宰相苏逢吉的对头。官场的水很深,李崧经常称病不上班,尽量避开麻烦。大臣李昉按辈分是李崧的远房侄儿,常去看望他。 李崧忧心忡忡地问:“这些天朝廷里有没有关于我的议论?”李昉说:“其他没什么。只有陶谷经常在大家面前讲您的坏话。” 李崧大为叹气:“我哪儿对不起姓陶的?他一个单州判官,我手上提为集贤校理。没几年就到了这个位子。唉!” 苏逢吉找个机会,诬陷李崧里通辽国,全家都被杀了。 当时的朝臣都替李家叫冤。李昉公事找陶谷,聊着聊着,陶谷问:“你认识李崧吗?”李昉说:“算起来是我的一个远房族叔。”陶谷居然说:“李崧被杀,我是出过大力的。”李昉只觉得背上冷汗直冒。 李昉后来在宋朝做到宰相,什么人没见过,什么场面没经历过。面对陶谷还是觉得心悸。 对着一个冤死的人的亲戚,直认自己出力害过他。这个狰狞面目,无耻地让人害怕。阴险狠毒,士大夫都忌讳他,不喜欢和他来往。

丢脸南唐 这样的人,碰上实力不如自己的人,从来是特别趾高气昂。后周世宗柴荣时期,中原实力越来越强大,拿下南唐长江以北淮南十四州,南唐被迫低头,向后周进贡。陶谷作为后周特使,出使南唐。这个派头就来的非常大,一张臭脸,十足官相。一句话,道貌岸然。 后周的宰相李谷和南唐的大臣韩熙载是好朋友,他给老韩一封信:“五柳先生(借指陶姓)这个人,会摆臭架子,你可要小心对付哟!”老韩对朋友们说:“这个人是个伪君子。你们等着看戏吧!” 陶谷下榻的驿站,常有个美丽女郎在扫地,一打听,是驿站老兵的女儿。陶谷自诩上国使者,风流才子,上去搭讪,果然一拍即合。一夜鸳鸯梦,陶特使写下首词《春光好》:好姻缘,恶姻缘,奈何天,只得邮亭一夜眠。别神仙,琵琶拨尽相思调,知音少。待得鸾胶继断弦,是何年? 几天后,南唐主大摆宴席,请陶谷坐在首座。 陶谷依旧一幅高高在上,矜持庄重模样。突然音乐响处,一个美女弹着琵琶,唱着这首《春光好》,姗姗而出。原来是自称老兵女儿的秦弱兰,是韩熙载府上的歌姬。 南唐君臣全笑了。陶谷知道被人耍了,只好借酒遮脸。一面大笑,一面一杯杯地喝,直到大醉,呕吐狼籍。在南唐人的冷眼里,被结结实实羞辱一番。 几天后回中原,鄙薄陶谷为人的南唐,只派几个小吏草草到江边送行。陶谷狼狈回到中原,那首《春光好》已经在汴梁传唱开来。这个真是丢脸丢到外国去了。

吴越国 五代中期到宋初,陶谷算文苑一把笔。明明白白是一时文人之冠。宋太祖虽然讨厌这个人,但还是用得着他的才能,依旧在翰林院任职。 吴越国国王钱淑,一直奉中原王朝为首,非常恭敬。每年进贡钱财物品,钱淑自己还亲自到汴梁朝见宋太祖。宋太祖这个人在君王中是恢宏大度的,又把钱淑放回吴越国。钱王自然对大宋感恩涕零。 陶谷又一次担任使者到吴越国,钱淑对这样有来头的人物自然是特别地尊重,一切以陶大使的要求为上。尖酸刻薄的人,到哪儿都改不了那张肮脏的嘴。 吴越国靠海,有的是海鲜。为了搞好接待工作,把各色海鲜都备齐了,要让陶大使者大快朵颐,大开眼界。宴会上有大青蟹——蝤蛑。陶谷就问:这是什么螃蟹?看特使这么有兴趣,钱淑叫人把十几种螃蟹都摆出来展览。陶谷东看西看,笑道:“真是一蟹不如一蟹。”话里的骨头,明白人都听出来。这不是笑话吴越王一代不如一代吗! 人家敬重你,你到别人家做客,拿别人的软肋戳着玩。哪壶不开提哪壶,故意挑刺嘛!吴越国人不都是吃素的。宴会快结束,上来一碗葫芦汤,钱淑热情地给陶谷打汤:“先王时有个好厨子,煮得好葫芦汤。今天嘛,只是依样煮而已。” 陶谷一言不发。 你还记得依样画葫芦的故事吗?反将你一军。自找没趣就是这样的人。你不给人脸,别人也不会给你脸。

有才无德 进入宋朝,陶谷还是拉帮结派,靠着宰相赵普,一起把另一山头窦仪整得灰头土脸。原因是窦仪早先就与老陶不和,他一上位,陶谷没好果子吃。窦仪终身没拜相。朝廷组织一次官员儿子的考核,他又跑考官的路,儿子果然合格,得到个官职。后来被人告发,儿子去职,陶谷罚了两个月的工资。 给人感觉,多才的陶谷也是好斗的。方方面面都要胜人一等。有一回大雪天家里人喝酒,有个小妾,原来是大将党进家的姬人。陶谷用雪水烹茶,得意地问她:“党太尉懂得这种雅人玩法吗?”小妾冷笑:“那种粗人,只知道在销金帐里喝羊羔酒,听软曲子。”言下之意,玩的是钱和美女,你这寒酸的雅兴不提也罢。陶谷吃憋,不说话。 年轻时的陶谷才华横溢,自信满满。他对别人说,我这头上,将来一定是要插戴貂尾——当大官。的确他足够聪明,点头知尾,闻一通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医巫算卜,无一不晓。 辽国灭了后晋,撤军。陶谷对别人说:“西南天空五星连珠,中原就有皇帝出现。契丹皇帝回不了国了。”结果后晋大将刘知远称帝,国号汉。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回军途中,死于栾城杀胡林。 这种夜观天象,就能判断出天下大势的才华,可是小说中诸葛孔明、刘伯温类的大人物才能拥有的哟!陶谷绝对不同凡品。可不知是不是太厉害了,碰上宋太祖这样的人又特别不鸟他。入宋后很不得志,几年后就死了。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说:“我这脸是帘子做的,要卷上去就卷上去,要放下来就放下来。”放在陶谷身上,倒有几份匹配。

蚊子
10-11 15:38优质作者
关注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