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中国篮球中锋,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反映了中国运动员伴随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在思想和操作上发生了变化。体育商业化可为竞技性体育带来了巨大效益,商业化的中国体育可为制造富豪带来动力。从“被退役”延烧到“宣布退役”,姚明不再打球的消息继续轰动全中国上下,可见这位篮球明星已跨越篮球范畴、跨越体育范畴,成了中国国家名片的一张脸,成了中国软实力的代言人,更成为又一中国体育商业化后的经典代表。媒体突出报道他在球坛上的成就、他闯入NBA的“壮举”、他搭起中国与美国甚至世界的桥梁、他左脚踝的26根钢钉,他走下台后用纸巾擦拭着双眼等等。在众多不舍与赞叹声中,一个不会被忽略的角度是,“明王朝”日后是否依然财源滚滚。看着大个子的姚明宣布退役,我想起了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名噪一时的中锋穆铁柱。
上网搜寻有关他的信息,发现他在2008年因心脏病逝世了。若比身高,2.28米的穆铁柱其实胜过姚明0.02米,但要比名气和身价,姚明远超过前辈几千倍。中国媒体算了一笔账,姚明从2002年到2010年的9年间,聚集了超过20亿人民币的财富,他的商业合同总值高达1.5亿美元,包括锐步、可口可乐、苹果电脑、中国人寿、麦当劳、VISA等品牌,每年的代言收入约为2100万美元。至于穆铁柱的月薪,媒体报道的是,80年代每个月60块人民币。
就像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经历了“请进来”和“走出去”的阶段,姚明证明了以“个体户”式的职业球员身份走出去,可为自己赢得更大的舞台、更大的掌声,随之衍生出来的是为自己创造更大的财富,甚至组织自己的团队,以为他人创造更多获取财富的机会。退役后的姚明将失去NBA的光环和曝光率,甚至是连带的广告收入,但他或许早已为自己事业转型铺路。他投资上海东方大鲨鱼,成了篮球队的老板;投资巨鲸音乐网,进军正版数码音乐的新媒体,还有购置房产、搞餐厅、搞慈善事业等等,正准备从个体户运动员“姚明”转身为民营企业的“姚老板” ,在另一形式上延续体育偶像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