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R&B小天王周杰伦自弹吉他的“音乐狂人”造型霸占了昨天出版的《时代》杂志亚洲版的封面,成为继张惠妹、滨崎步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三位亚洲流行歌手。该刊内页还刊登了由《时代》记者采写的长达7页的“封面故事”。随着周杰伦在乐坛地位飙升,他的歌吸引了无数歌迷,也引起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注意,2003年2月,周杰伦登上了《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成为继张惠妹、滨崎步之后,第三位出现在该杂志封面的亚洲艺人,被该杂志赞许为“新一代的亚洲音乐天王”。《时代周刊》选择周杰伦是有道理的。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周杰伦便完成了从出道到成为巨星的历程——出道一年就在红馆开了个唱,从台湾,到内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所有最反映实力的音乐大奖他都拿遍了。但是,对亚洲乐坛的**性颠覆并非《时代周刊》相中周杰伦的终极理由,对这一代亚洲年轻人的致命影响才是“周杰伦现象”的根本所在。《简单爱》《双截棍》《半岛铁盒》《最后的战役》,问问身边15到25岁的年轻人,这些歌谁不会哼两句?
从报道的角度可以看出《时代》此举早有“预谋”———动用“长篇大论”无不是在试图探寻周杰伦红得发紫的真正原因,“到底这个上下门牙过度咬合、有点鹰钩鼻、下巴内缩的小子是如何取代谢霆锋、刘德华或张学友,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手的呢?”《时代》并不就事论事从周杰伦身上找结论:记者找到了周杰伦的高中英文老师,在她的眼里少年周杰伦是个“笨笨的,有点自闭”的普通学生,甚至“以为他有学习障碍。”但周杰伦的母亲却注意到“这个安静又害羞的小孩从小对音乐特别敏感”,他的钢琴老师也提供“证据”称“杰伦十岁时就有超龄的本事可以即兴表演”,“当其他人忙着准备大学联考时周杰伦却是翘课、加倍练琴……”
《时代》记者还“考察”了周杰伦未成名前“出没”的地方。发现原来他曾经是个很少离开一间7楼上的隔音间的“录音室怪人”,连签了吴宗宪成立的阿尔发唱片公司之后依旧吃住在录音间里,那首《可爱女人》就是他在录音“闲暇”时创作的。一手提拔了周杰伦的吴宗宪也承认弟子比他有才华,文章援引他的话:“我制作过许多专辑,但我很快就了解到,我没有什么好教杰伦的了。”天赋、用功,最后周杰伦的总结发言才把“解释他成名过程”的答案补充完整,他说:“让我告诉你我的人生哲学———不管做什么,不要盲从他人。做自己,你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