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电影卓别林,一起来看看他的电影作品吧!卓别林在《纽约王》的剧本创作之初,曾有两种打算:一是把片中人财两空的国王,塑造成为一个流浪汉,因为他对这样的角色早已驾轻就熟,后来被自己否定,他实在无法允许自己继续重复下去;二是往《杀人狂时代》的套路上靠,把国王的人性蜕变转移到另有个方向,后来因妻子的强烈反对而打消,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杀人狂时代》固执己见的结果已经相当失败。于是,《纽约王》开始往个人遭遇与时代风貌的关系上进行对接,总体上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本片只花了12周就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是卓别林创作周期最短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卓别林最后一部主演的电影,标志着卓别林时代的结束。一起来看看他接下来的作品。
1947年问世的喜剧影片《凡尔杜先生》,是卓别林投向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一把犀利的匕首。在《凡尔杜先生》这部影片中,卓别林从现代美国社会取材,把法国"蓝胡子"杀老婆的故事搬上银幕。在这里,卓别林对资本主义社会已不是以前那样的轻微的嘲笑,而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这部影片中,卓别林通过凡尔杜之口,辛辣地控诉了军火商、垄断资本家为了利润在战场上屠杀着千百万生命:"许多大生意就是杀人的历史……战争、冲突,这都是生意,杀人如麻是英雄,否则是凶手,杀人越多越没有罪。"在一小撮垄断资产阶级统治下的社会里,这些杀人的真正罪人又有谁来控告他们呢?
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演员、导演、编剧。 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矶开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费尔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别林才为这个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妇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记》和1928年的《马戏团》为卓别林赢得了学院奖。 1931年因为《城市之光》的首映卓别林来到伦敦,转年才返回,他的下一部影片是1936年的《摩登时代》。四年之后他拍摄了《大独裁者》。1952年,他的有声电影《舞台生涯》上映,同年他移居瑞士。1967年他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7年圣诞节于瑞士家中去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