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话剧院排练场,田沁鑫(微博)甚至来不及拾掇桌上的零碎,就打发助手下楼去买矿泉水,因为她要泡茶。田沁鑫称自己是“唯一喝茶排戏的导演”。在观众看来,田沁鑫的戏中总是渗透着深刻的忧伤,如同田沁鑫的名言“我做戏因为我悲伤”,即使在谈到自己的最新喜剧作品《夜店》时,田沁鑫依然在微博中写道:“这个喜剧不要老笑,这个喜剧有悲伤!”
“悲伤”的田沁鑫给自己的戏剧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她的戏,“色彩鲜明,审美独特,情感浓烈,残酷多变,悲悯而煽情”,但最重要的是,她的戏中,都渗透着一种“不是‘人间颜色’的致命、劫难式的情感”。
边喝茶边把戏给排了
田沁鑫2000年开始喝茶。最开始,田沁鑫并没有这么多讲究,买了个80元的茶壶,就开始沏茶喝。“现在回想起来,不知道喝了多少铁锈”,田沁鑫边喝茶边说着玩笑话。田沁鑫自认是一个“愚钝”的人,因为自己喝茶喝了8年,才开始品出些味道。其实,话剧也好,品茶也好,田沁鑫都属慢热型。1995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田沁鑫并没有投身话剧,而是南下深圳做起了广告。那时的田沁鑫,还没有尝到排戏的乐趣,早年戏曲学院演《雷雨》,田沁鑫甚至看不懂。没想到,远离文化中心的田沁鑫,在那一年反而开窍了,让她开窍的就是曾经让她看不懂的《雷雨》。“我从下午看到晚上,看得惊心动魄,24小时的家庭变故,24小时的离散,24小时的谋杀与情杀,我真觉得23岁的曹禺是个天才。”田沁鑫感受到了戏剧中蕴藏的巨大魔力,情节走向、人物关系、戏剧结构,田沁鑫突然都懂了。开窍后的田沁鑫于次年回到北京,开始做戏。
从第一部戏《断腕》至今,田沁鑫做话剧已有14年,作品20余部,观众却很难用某一部作品来代表这位导演的风格。田沁鑫始终坚持“一戏一格”,即使同一部戏,如《四世同堂》,明星版和青春版也绝不相同。作为一名北京籍导演,拍一部道地的北京戏,是田沁鑫一直梦寐以求的,《四世同堂》圆了她这个梦,虽然站在北京导演的立场上,但她对这部戏并非百分百满意。
明星版《四世同堂》集结了国家话剧院老中青少四代演员,把如此多的不同风格的演员捏到一块,对田沁鑫来说,是个大挑战。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田沁鑫的对策是,继续喝茶。刚开始,有演员对导演产生了怀疑,这导演到底有没有主意啊?其实外表“没主意”的田沁鑫早就洞穿了一切,心里明灯似的,她知道,面对这么多演员,说教无济于事,只有把自己的气质渗透到戏中去,才能把风格给统一了。
“我们剧院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四分之三都是外地人,我们剧院也没有拍北京戏的传统。我慢慢悠悠地喝茶,看着随和,能打掉排练中的烟火气,我要让大家回到40年代老北京的文化氛围中来。北京的胡同一条一条,跟经络一样,它像人的血脉,得通畅。”田沁鑫确实打通了这部戏的任督二脉,《四世同堂》中渗透着一股老北京的随和劲儿,就像在四合院胡同里一样。
“社会的发展大于我的智商”
年轻演员问题不少,“很多演员都是学生,上了台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这时候,田沁鑫就不得不“摆出恶劣的态度去强行要求他们”,好在他们也都理解。当然,茶还要喝,因为这样能让年轻演员放松下来。看过田沁鑫戏的观众都会发现,田沁鑫调教出来的年轻演员的一大特点是,在舞台上很自在。这是作为导演的田沁鑫对表演的第一要求,“别给我装,别给我做作,要尽可能地清新质朴”,而这样的气质,只有在放松的情况下才会出来。
田沁鑫懂得怎样与演员打交道,这与她自身的经历分不开。直到现在,田沁鑫对自己上台表演,都有排斥。5岁被送到体校,后来进入戏校,田沁鑫一直是个自闭的人。“在体校,我看着一个人翻跟头,在高低杠上来回穿梭,我就想,这有什么可看的?跟耍猴似的。体育竞技比赛中有一种类似于西方古代的斗兽的状态,这跟人的兽性有关。”
“有时候,我脑子里会出现一个画面,一个和尚,挺随意的一个人,在一个村子里,前面有一块地,植物已经长出来了,这个人在挑水、浇菜。想到这个画面时,我就特别舒服,身心合一,我想,我八成是那个和尚。导演只是我的职业,我的灵魂就是一个种菜浇水的和尚”,田沁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