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瓦格纳一直认为女性身上有救赎和毁灭两种特性。这种矛盾性使他创造的女性形象通常都是复杂的、怀着巨大痛苦的英雄女高音表现在他的乐剧中,如《汤豪舍》中的伊丽莎白,《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中通过对爱情献身来拯救人类的布仑希尔德和《帕西法尔》中寓言式的女性孔德里。瓦格纳的音乐手法与剧场观念,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的各种艺术。尤其是电影艺术受到瓦格纳的启发最多。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一直因为瓦格纳的反犹太主义思想以及纳粹的原因,一直有一非正式的禁令,以色列国内从不上演瓦格纳的作品,不过这些年来稍有松动。在瓦格纳生活的时代,德国人普遍认为德语不够雅致,宫廷内外盛行意大利与法国的歌剧,偏重音乐技巧上的华丽而忽视戏剧的内容。
瓦格纳提出“乐剧”的口号,提倡以音乐跟戏剧并重为目的来创作歌剧,建议作曲家亲自参与剧本的创作,并认为歌剧的题材应只适宜于音乐处理。他将过去只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的管弦乐队的地位提升到了极致,使其成为统一全剧的支柱。另一明显的改革在于他乐剧中的主导动机。其实无论过去还是现代,作曲家都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到主导动机。但瓦格纳不同于他们,他系统的运用主导动机,并通过复调来组合几个主导动机。可以说,由极端集中的情节编制出的主导动机之网覆盖全剧,使文字语言与音乐语言完美的结合,是一种精确而单纯的潜台词。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古典音乐大师。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主要作品:仙女(Die Feen 1833-34,首演於1888年)禁恋(Das Liebesverbot oder Die Novize von Palermo 1834-36,首演於1836年)黎恩济(Rienzi, der Letzte der Tribunen 1837-40,首演於1842年)漂泊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1843)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歌剧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歌剧(6张)汤豪舍(Tannhäuser,1845)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1865)纽伦堡的名歌手(Die Meistersinger Von Nürnberg,1868)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1876)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1854)女武神(Die Walküre,1856)齐格弗里德(Siegfried,1871)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1874)帕西法尔(Parsifal,1882)管弦乐改编格鲁克歌剧《依菲格尼亚在陶里德》序曲 重新配器C大调交响曲浮士德序曲5首魏森东克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