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于文华简历详细介绍 直言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国学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简单唱几首歌曲不难,但是要留下有文化底蕴的经典作品,而且用多种唱法演绎。著名歌唱家于文华迎难而上,继续用歌声“拾起”历史长河里的情感记忆。
作为一名歌唱演员,简单唱几首歌曲不难,但是要留下有文化底蕴的经典作品,而且用多种唱法演绎,确非易事。著名歌唱家于文华迎难而上,自2010年始,开始致力于《国学唱歌集》的创作,倾注了几年的心血,目前已出版《中国节日之记忆》和《诗经》两部作品,因其独树一帜的清雅庄和,处处可觅天籁琅琅、天趣盎然。于文华仍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继续用歌声“拾起”历史长河里的情感记忆,目前进展如何?新华文娱将带你一探究竟。
喜欢国学 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
在采访于文华老师之前,我已在网上搜听了她两部作品里的一些曲目,作品之美难用言语形容,于文华那柔美、细腻的民族腔音,娓娓道来的传统吟诵,再加之中国戏曲的画龙点睛,美妙而又祥静。
新华娱乐:您这些年一直致力于《国学唱歌集》的创作,包括第一部《中国节日之记忆》、第二部《诗经》,您能介绍一下这两部作品吗?
于文华:是的,《中国节日之记忆》15个作品已经全部完成,《诗经》也已经录了50首。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记忆,《中国节日之记忆》里面的节日都属于传统节日,春起元日、元宵、花朝、上巳、寒食、清明,夏有端午,秋含七夕、中元、中秋、重阳,冬有冬至、腊八、小年、除夕,专辑中节选了不同年代的名家大作来诠释这些沉淀了历史与文化的节日。中秋、夏至、冬至、清明等节日这在过去都是很大的节日、古老的节日,比如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它就属于现代类的节日。很多人会把这些传统的节日和现代的节日混淆了,或者不知道它的意义,所以我就想通过自己的特长用这个形式把它表现出来,让大家还能记住我们这些传统节日。过去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的历史记载,承载的东西不一样。专辑中节选了不同年代的名家大作来诠释这些节日。
新华娱乐:制作初衷是什么?
于文华:可能是缘分吧,机缘到了,我朋友里有搞国学的,他觉得我如果有歌唱的形式把这些文化传承下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同时也能唤起大家的记忆、或者说激发这种情感吧。因为自己也喜欢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就一拍即合,一做就做下来了。
于文华1965年03月09日生于河北唐山,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1988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同年进入中央歌舞团(现中国歌舞团),1994年特招入伍,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
1987年,首次进入录音棚为电影《红楼梦》录制《葬花词》、《太虚幻境》插曲,1993年与尹相杰的男女二重唱《纤夫的爱》广为传唱。2010年开始致力于唱片《国学唱歌集》的打造。
早年经历
于文华出生于河北,通过艺考后,迈进了艺术行业。1982年考入河北省艺术学校学习评剧,[2] 于文华的干姨妈是中国评剧大师韩派创始人韩少云,韩少云对她的人生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河北艺术学校毕业后,198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歌剧系学习,毕业后在中央歌舞团工作。
个人生活
于文华从河北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考入河北艺校。李凡90年代初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分配到中国唱片总公司任音乐编辑。音乐使二人相识相爱。李凡精心制作了《纤夫的爱》于文华和尹相杰首唱,结果一炮走红。没到半年,李凡又为于文华创作并制作了《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于文华再次走红中国歌坛。1995年二人正式结成夫妻。一年后,于文华为李凡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取名李思妤。可是两人的婚姻生活并没有维持很久,在四年后的1999年11月,于文华与老公离婚。
人物评价
于文华擅长民族通俗唱法,她温柔,能带给人温暖,她的歌贴近生活。她演唱的《想起老妈妈》、《一块过吧》、《单亲妈妈》、《丈夫辛苦了》、《想对婆婆说》、《嫁个好人》以及《不要惦记家》等一系列以亲情为主线的歌曲,已经使她成为歌坛亲情歌曲的代言人之一 。在对亲情歌曲的演绎过程中,于文华一直在思索与领悟,不断谋求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