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公公”包贝尔家庭背景。10岁前,包贝尔过得幸福而快乐。包贝尔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的经纪人,母亲是皮影戏大师。生在剧院里长在戏曲中……
包贝尔身上似乎有着某种天生的幽默,什么话到他嘴边都变得好玩而生动,即便说到曾经因为叛逆把母亲气得要死,他也能幽幽地调侃一句:“我和我妈纯属不打不成交,如今是多年母子成知己。”不过,这话虽说得轻松,背后的故事,却让这个在《宫2》中擅长调侃搞笑的“苏公公”颇为唏嘘。
我就要做你心头的那根刺,一直扎你
10岁前,包贝尔过得幸福而快乐。包贝尔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的经纪人,母亲是皮影戏大师。生在剧院里长在戏曲中的包贝尔从小阅戏无数,但他小时候的梦想却是成为一个像电话发明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那时的他聪明乖巧,学习优异,人见人爱。偶尔调皮,就是悄悄把自己藏在爸爸妈妈的旅行箱里,让爸爸妈妈“带着”他出发。靠着这种捣蛋方式,他跟着四处演出的父母周游过许多地方。
但这样的日子在10岁那年戛然而止。包贝尔的爸妈离婚了,他跟着妈妈过。除了名字由“艾智超”变成了“包贝尔”外,他生活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成了一个“多余的人”。爸爸妈妈都很爱他,但他们又都需要自己的爱情和空间,加上工作忙碌,慢慢地,就忽略了包贝尔。那时妈妈为了给包贝尔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独自去了日本,包贝尔的生活里便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家和一个保姆。很快,在私立中学住读的包贝尔成绩急速下滑,个性也变得叛逆而执拗。
远离了父母的管束,包贝尔经常打游戏、打架,看不惯的人要打,“手下”被欺负了也要打。那时他是足球队的队长,球队里一个性格懦弱的男孩在踢球时被人拿球打了脸,包贝尔二话不说,带着队伍就和对方球队打了起来……这次打群架的性质很恶劣,老师把他喊到办公室,口气严厉地告诉他,必须让家长来学校。之前每次犯错误,老师从没“请”过包贝尔的父母。包贝尔脖子一梗,硬挺挺地反驳:“什么必须不必须,没什么必须,我家长就是来不了。我妈在国外,我爸在南方,真来不了!”老师一听就急了,嚷了句:“你家里人就是死了,在祖坟里挖出来也必须来。”这句话把包贝尔激怒了,他跳起来骂:“去你的,你全家才死在祖坟里了……”在又跳又骂间,包贝尔将老师办公桌上的教材、作业本当着校长的面撕了一地,最终,他被这所私立中学开除了。
转到公立学校后,包贝尔依旧恶习不改,抽烟、喝酒、打架、玩游戏、谈恋爱……无所不为。这种叛逆的行为让妈妈非常头疼,除了不断责怪前夫不管教儿子、不断在电话中对儿子威逼利诱和劝导外,她还使出了“杀手锏”:经济封锁,不给包贝尔一分零花钱。
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妈妈不给钱,包贝尔就自己想办法赚。他开始四处寻找兼职赚钱的机会。第一份工作是送牛奶,每天早上3点半起床,骑着自行车到奶站,装上80瓶牛奶后再挨家挨户送,到了7点才往学校赶。送一瓶牛奶赚一毛多,一个月能挣200块。到了假期更是他赚钱的黄金时间,送牛奶、送报纸、在西餐厅做学徒、在迪吧当服务员……包贝尔将自己投到形形色色的工作和人群中,为自己赚一份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远在日本工作的母亲、残缺不全的家庭、艰难困顿的学习生活,青春期就像一首激昂而尖利的歌,诉说着包贝尔这个“问题少年”内心的矛盾、叛逆、迷惘和寻找。那时,包贝尔的生活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如果要说有,那就是当妈妈回国时,他倔强地冲那双写满愧疚、泪眼婆娑的眼,狠狠地、大声地嚷嚷:“我就要做你心头的那根刺,一直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