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一伙人的茬架是草根与有权有势者的斗争,观众跟着六爷,就像闷三儿跟着六爷一样,而恰恰是因为节制,这股气没轻易被好莱坞式的精彩打斗或者血腥场面消耗掉。
《老炮儿》结束,放映厅里竟然响起了掌声。
一、老炮儿是什么人?
冯小刚饰演的六爷是老炮儿,北京话,指的是提笼遛鸟无所事事的混混儿。
《老炮儿的故事——苍孙迟暮》里这么介绍:
一九六八年的春天,一个叫周长利的小青年儿死了,这件事儿轰动一时,因为这个小青年儿就是当时四六九城儿里最横的顽主儿,人称“京城第一杀手”的小混蛋儿。
这是个结尾,六八年底北京开始了大监察,那些横着膀子走道儿的混混儿们有一大部分下了狱;也有一部分挺着腰杆儿到了现在,留下了混不吝的作风。
对一切都好像满不在乎,但是正事儿上又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不欺负人,但是欺负我不行,你动我一下,我跟你拼了;有的时候用武力解决问题,但是又绝对遵守着“祸不及家人”、“不管多大的事儿,不能进别人家抓人”等等规矩。表面玩世不恭,在规矩里出着格儿。
二、“节制”
《老炮儿》没拍成一部媚俗的类型片,关键在于节制两字。
一开场,六爷的兄弟灯罩儿在胡同口卖煎饼,无证经营,城管要来收车。
灯罩儿急了,推了城管一把,城管也急了,当着街坊老小的面儿反手就是一大嘴巴。 冲突即将升级的时候,六爷出现,问清来龙去脉,说车应该拿走,但城管也得跟灯罩儿道歉。 法理要讲,不欺负老实人的人情儿和道义,也要讲。 六爷在城管脸上轻拍两下,算是替灯罩儿讨回公道,城管怔了,收车道歉走人,没酿成社会版新闻。
电影没有往死里黑城管,既说明白了他们执法有道理,也敲打了一下他们执法的粗暴。虽说可能有审查尺度的关系,但毕竟也为电影和现实之间,定下了节制的基调,比当今许多媒体的节操不知高到哪里去。
三、 冯小刚的演技
必须先说说冯小刚的演技。冯导凭借《老炮儿》,成为中国最会演戏的导演,没有之一。管虎和冯小刚都曾说过,六爷就是冯小刚本人:“《老炮儿》中的这个角色和我的经历与情感是相通的,所以很多时候我就是自然地流露。”
演员和角色的贴近让角色的可信度加强。 而影评人毛尖评价说,相对于姜文总是居高临下:“冯小刚相当注意和配角取得平衡。”
“他和张涵予在一起的时候,他平衡张涵予,他和许晴在一起的时候,他平衡许晴。这样,他有时候是北京胡同气,有时候又莫名文艺腔;面对乞讨女他像老干部,面对富二代他玩冰血暴;他有话痨倾向,也有沉默潜质。”
所以六爷的神奇(矛盾)之处在于:既是个“憋屈”的人,又在哪儿都吃得开。
四、每个人都在六爷身上看到了自己
六爷是个英雄,也依然是个小人物。时代的变化,生活的无奈,六爷在感慨,观众们也或多或少地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
六爷仗义,观众就看到义气,兄弟屡教不改,借钱也要把他从局子里赎出来。
六爷讲责任,观众就看到亲情,儿子犯的错,老子扛不了也要扛。 六爷讲理,观众就看到正义,一码归一码。 六爷跟小飞一伙人的茬架是草根与有权有势者的斗争,观众跟着六爷,就像闷三儿跟着六爷一样,都憋着一股气呢。而恰恰是因为节制,这股气没轻易被好莱坞式的精彩打斗或血腥场面消耗掉,电影也没有沦为泄愤的感官刺激和爽一把的消费。影片结尾,六爷穿着军大衣、扛着军刀、只身一人飞奔过冰面冲向敌人,有万夫不倒之勇,最终没能跑到敌人面前就倒在了冰面上,悲剧带来英雄主义的g.c,怎能不让人血脉偾张,起身鼓掌?管虎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前者扶了起来,但不是通过暴力让他打赢一场架,这个英雄不是好莱坞式的英雄,而就是屏幕前无奈又坚持着的观众自己。
六爷倒下了,“阶级身份”不同的兄弟都回来帮忙了,“李刚”和“李刚”的儿子也被“正法”了。儿子小波不再“混”,跟老子一样养一只鸟,开一家店,但不像老子那样守着“老规矩”难为问路者——不喊对称呼就不给指路。
阳光明媚,老规矩似乎在跟新规矩的和解中重新立了起来,这是“小人物”的胜利,何其浪漫,这就是电影的成功。老炮儿成了当代英雄,我们为这样的胜利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