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歌是如何发展的 为你讲述其历史发展过程

2015/11/26 0:46:15作者:O1-xuyan…来源:伊秀娱乐网
台湾民歌大约在16世纪初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大致可以分为童谣、情歌、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歌、劝善歌和乞食歌等,接下来一起了解它的历史吧。

台湾民谣大约在16世纪初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大致可以分为童谣、情歌、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歌、劝善歌和乞食歌等。

台湾民歌的定义
台湾的音乐文化,除山地音乐本具有原住土著音乐特色之外,汉族的音乐则移植自大陆,但由于三百余年来受本地语言、风俗民情、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人文特质、土地情感浸染与影响,经过不断的滋长、再生和演化,遂孕育出了独具本土风格的音乐。
在国民党迁台之前,福佬人约占全台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而会说台湾话的人更多。由于福佬人占了绝大多数,且其民俗音乐的内涵亦颇为丰富而多采多姿,故以台语歌唱的福佬系民谣,自然成为台湾民谣中的最大主流和重心。而民间所指的“台湾民谣”亦大致针对“福佬系民谣”而言。
值的一提的,创作于台湾光复前后,流传至今仍令人难以忘怀的创作乡土民谣。如光复前的“望春风”、“雨夜花”、“农村曲”、“白牡丹”等,光复后的“补破网”、“烧肉粽”、“安平追想曲”、“杯底不可饲金鱼”等。这些经的起考验的古老好歌,不但极富传统乡土音乐气息,又能反应台胞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操,且能道出在民风保守的时代里,儿女私情的心声,令人百听不厌。每唱起这些曲子,就有如饮啜醇酒,一口甘甚一口,欲罢不能。这些具有民谣风格的创作歌谣,因它们均有作者而不得列入所谓“民谣之林”。事实上,它们能否称得上民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一般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地位,可能连正宗的民谣都要望尘莫及。这正是这些够味道、够水准的创作歌谣经常被认定为“台湾民谣”之理由,这里姑且可称它们为“准民谣”。
台湾民歌小史
1975 年 6 月 6 日,杨弦在台北中山堂举办“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这成为台湾“民歌时代”标志性起点。杨弦从胡德夫那里学唱了卑南族歌曲《美丽的稻穗》;李双泽在“淡江西洋音乐会”手持可口可乐,质疑当时年轻人唱洋歌的风气;热情似火的女文青杨祖珺唱着《美丽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露天演唱,救助雏妓。
1977 年,“金韵奖”创办,校园民歌进入商业市场。中广电台陶晓清的“热门音乐”节目每周四开辟“中国现代民歌”单元。
1978 年,海山唱片创办“民谣风”比赛。从此,众多民歌手井喷般升起、汇集,形成耀眼的星群:陈明韶、邰肇玫、施碧梧、吴楚楚、范广慧、齐豫、包美圣、蔡琴、侯德健、王梦麟、叶佳修、潘安邦、李建复、黄大城、王海玲、潘越云、万芳、黄韵玲、南方二重唱、郑怡、许景淳……

丰富宏大的李泰祥遇到了齐豫,呈现了完美的《橄榄树》;简约好听的梁弘志遇到了蔡琴,《恰似你的温柔》开始四方传唱;自然之子叶佳修遇到了潘安邦,有了《外婆的澎湖湾》;侯德健、李建复《龙的传人》传遍整个大陆;“木吉他合唱团”里面的学弟李宗盛制作了第一张唱片,大获成功——郑怡的《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潘越云《天天天蓝》,那时台湾民歌时代的天空也正如是,天天天蓝。

我问台湾著名乐评人马世芳:那些唱歌的年轻人为什么很多人后来都放弃了音乐事业,去欧美留学了?他说:那时的家长大多是瞧不上唱歌这个行当的,觉得是火坑,上学之余玩玩可以,作为一辈子的事业那需要很大的勇气。李宗盛那时叫小李,因为书读得太差了,五年的课程读了七年还没毕业,活活念成了“医科大学”。所以小李破釜沉舟,吃定音乐这碗饭了,成为“民歌时代”遗留下来的耀眼的明星。“民歌时代”结束了,他的时代开始了。

我又问:罗大佑算民歌手吗,怎么很少提及?“罗大佑是革民歌命的人,他的《之乎者也》有这样的词:风花雪月之,哗啦啦拉呼,所谓民歌者,是否如此也。但是罗大佑早期的作品,也有很多民歌的痕迹,比如《童年》。不过,罗大佑的《童年》要我说,歌词并不民歌,是因为张艾嘉先唱了,才往往被归到民歌一路,他早期为别人写的《风儿轻轻吹》、《闪亮的日子》还更像民歌。”

胡德夫老师回忆,中广电台主持人陶晓清是“民歌运动”最大的推手,她后来还创办了“民歌乐府”,组织民歌手到各大学校巡演,起初学校庆典多爱邀请唱“洋歌”的乐团,经过陶晓清的推动,学校的毕业典礼开始邀请具有原创精神的民歌手进行表演。
1995 年,“民歌二十年:唱过一个时代”演唱会在国父纪念馆连唱两场,共三十几位歌手参与。
2005 年,“民歌嘉年华会:永远的未央歌”民歌三十年演唱会于国父纪念馆连唱三场,五十余位歌手登台。
2015 年 6 月,“民歌四十:再唱一段思想起”演唱会于台北小巨蛋、高雄巨蛋连唱三天,共六十余组歌手参与。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