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球》和《源代码》两部影片为自己打下良好发展基础的邓肯·琼斯目前正在温哥华拍摄备受瞩目的超级大片《魔兽世界》。邓肯·琼斯之所以对未知世界有这么强烈的兴趣。
邓肯·琼斯之所以对未知世界有这么强烈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其老爹大卫·鲍依,没错,就是那位音乐迷们耳熟能详的摇滚巨星大卫·鲍依。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鲍依还是一个狂热的科幻迷,尤其热爱《2001太空漫游》,他的一首科幻歌曲就是用《2001太空漫游》的名字命名的:《A Space Odyssey》。正如邓肯所说:"我是被以很古怪的方式抚养长大的"。作为一个不靠谱的父亲,鲍依从小就把自己的爱好灌输给儿子:他和邓肯一起和《星战》玩偶拍摄停格动画,带他到《魔幻迷宫》的拍摄现场玩,还在他八九岁的时候每天为他念两个小时的乔治·奥威尔(估计他爹最喜欢的还是奥威尔的科幻政治小说《1984》),还带儿子去看《2001太空漫游》这样的超级闷片。小邓肯的命运在慢慢的被确定,果然,在他成为导演之后,第一部电影《月球》就被很多影评人联想到了《2001太空漫游》。为了摆脱名人老爸的影响,邓肯这才为自己改名为邓肯·琼斯。
青年时代,邓肯来到美国读书,在俄亥俄州乡下的一所大学里读哲学,结果为了追求一个姑娘,这位自称是"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的青年硬是转到了纳什维尔的范德堡大学,直到以AI人工智能为题拿到博士学位。他对AI的兴趣也许正是来自《2001太空漫游》,因为他的《月球》开场也只有一个人类与一个机器人,这与《2001太空漫游》类似。
从《月球》到《源代码》
如果要论及《月球》一片在今后的影响的话,那么他就是《2009太空漫游》。这是一部能和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比肩的作品。——《洛杉矶时报》不管这个评价是不是有点过誉,邓肯·琼斯的处女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却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第一部电影,很少有人敢像邓肯·琼斯这样开拍科幻片,因为谁都知道除了《来自地球的男人》这样的说话科幻片,这个片种都是超级烧钱的,但邓肯·琼斯硬是用手上的500万美元开拍起了新时代的《太空漫游》,而且《月球》上映之后,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一部大成本的大片,在了解到影片的投资不过区区500万美元时,有人感叹说:让邓肯·琼斯来拍电影真是浪费人才了,他应该去给奥巴马当财政部长,因为他能"把十美元花出十万美元的效果"。出现这种效果的原因之一是《月球》的开拍时期赶上了好莱坞编剧大罢工,这一点丝毫没有影响到《月球》,因为《月球》的编剧就是邓肯·琼斯自己。而因为罢工的影响,很多特效师和电脑特技人员没活干,于是很多顶级的工作人员被邓肯·琼斯拉进《月球》的剧组,大大提升了《月球》特效制作的品质。
《月球》的背景只发生在月亮上的一个工地上,只有山姆·洛克威尔一个演员,而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空间里,一个名叫"月球巨人"的公司在月亮上开采稀有气体氦-3,山姆·洛克威尔饰演的山姆·贝尔是这个公司的惟一一名工作人员,他在月亮上工作已经近三年,他正憧憬着合同期满后可以回到地球与家人团聚,但一次意外让我发现了恐怖的真相。原来他早已不是第一个山姆·贝尔,"月球巨人"为了节省开支,早已提取了他的细胞与记忆,每隔三年合同期满,公司就把山姆送进伪装成太空舱的焚烧箱里烧毁,而重新启用一个被输入了刚刚来到月球记忆的山姆·贝尔克隆体,这样就永远不必支付工资与培训费了。
从《大都会》到《摩登时代》再到《骇客帝国》,机器与科技对人类的异化一直是重要的主题。《月球》是这样一部新的经典,当然操纵机器的还是人,但受害的也是人,人被机器蒙蔽毁灭,让很多人很不舒服。《月球》的另一个主题是克隆人,克隆技术出来没多久,美国政府就立法不许搞克隆人,这是出于宗教方面的原因,因为基督教认为造人这事儿是大拖拉斯老板耶和华同志的专利,别人不能染指,其实本质上是一种鸵鸟行为,以为只要科学家不去搞,上帝的权威就在。还有转基因作物在西方受到的控制比中国要严得多,其实也是一个宗教伦理问题,中国人有时把它误传为一个科学问题,其实是搞错了。《月球》所触及的也是克隆人所产生的一个伦理问题,虽然是大公司的犯罪,但给人更大的思考,还是和《攻壳机动队》类似的,即:生命如何定义?如果一个人可以完全像机器一样被复制,那整个世界是否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影《A.I.人工智能》中,小机器人看到无数个相同自己时的恐怖感,也许将来就属于我们人类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政府禁止克隆人也许还真是个有远见的行为。
邓肯·琼斯自称自己是个非常内向的人,甚至在圣丹斯电影节宣传《月球》期间,都让他感到惊吓,"十天的时间里掉了五公斤体重,压力太大了"。而在《月球》之后,邓肯·琼斯希望自己能拍摄一部节奏更快的电影,很快机会来了,这就是《源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