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最著名性学家,自由女权主义者。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李银河再推新书《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书中,李银河首次袒露了自己的初恋,而且是一次“相当惨”的初恋,“因为我爱上了他,他却没有爱上我。”李银河说读大学时,一位“长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个儿,有挺直的鼻梁和两条漂亮的眉毛,脸型有点像欧洲人的帅哥”,进入了她的视野。“他的笑很有感染力。我能在几秒钟之内从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还是不在。我心里明白:我爱上了他。”李银河回忆说,她感觉那就是一见钟情,于是以极快的速度陷入了无可救药的狂热爱恋。
她这边烧得滚烫,对方却毫无感觉,“可惜,我们的恋情发展并不顺利,主要是两个人情调不同。”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家庭背景也差不多,但20岁的李银河半年赋闲在家,看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当时的说法是有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帅哥”对她说,“从小父母给我灌输的都是‘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深不如毛主席’一类的东西,真的欣赏不了你那情调。”
李银河备受打击,“记得刚分手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因为觉得只有用肉体的疼痛才能压住心中的疼痛。”走出单相思阴影后,李银河顿悟,“初恋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她暗暗在心中安慰自己,“我毕竟恋爱过了。”这段几乎是单恋的经历令她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直到王小波的出现,才把我从失恋的悲痛中挽救出来。”王小波离世3年后,李银河领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壮壮。
李银河与丈夫王小波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认识的,在1977年他们是第一次见面,那时李银河还在山西大学上学。第一次见面后,王小波就开始追求李银河。第一次见面时,他们那个共同的朋友去小波家找他的父亲探讨问题。王小波的父亲是人民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李银河看到了一本小说,这部小说让李银河产生了共鸣,当时留了个心眼看看这个小说的作者是谁,一看是王小波写的,当时心里就有了好感。
李银河当时在《光明日报》工作,王小波就经常跟李银河借书还书。有一次王小波骑着自行车去还书,把书还弄丢了。第二次见面,也就是第一次单独见面,聊天时王小波就突然问李银河有没有朋友,李银河说没有,王小波问李银河:“你看我怎么样?”,从这他们就确立了朋友关系。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无论是在学历上还是收入上,他俩始终是阴盛阳衰。但李银河坦言自己崇拜他,“因为真正的东西我是比不过他的”。在美读书时,王小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两人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人的奖学金,而她还不肯让王小波出去打工。她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李银河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