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是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节目,在节目中城市主人公与农村主人公在7天内进行角色互换,使其感受完全不同的人生体验,引发观众对家庭教育的思考。节目组全程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号称中国第一档生活角色互换类节目。
2012年,湖南广播电视台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芒果V基金还与《变形计》节目合作推出了“变形计励志帮扶金”,旨在帮助节目中的变形主人公和所在学校。
最近,一封写于2012年的长微博被微博网友@星扒皮 翻出转载,引起社会关注。帖子称号称“原生态节目”的《变形计》当中有很多夸大的成分,“变形”主人公需按照编导意见来进行表现,故意要求主人公演绎相关情节,节目播出后募集的善款的使用情况也并不清晰。
《公益时报》记者联系到这位名叫陈词的发帖者,陈词称自己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创立民间组织“爱心蚂蚁”,从事农村支教工作,开展了小蜜蜂游学计划(农村孩子城市游学公益项目)。2012年《变形计》第7季第一辑《山路弯弯》在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保安乡上镇小学拍摄时,“爱心蚂蚁”正在该校进行第4期小蜜蜂游学计划学生选拔,陈词因此关注了整个拍摄过程。
其实,争议一直存在。《变形计》播出过程中,公众对于节目褒贬不一,节目的公益性也是被时常提及的话题。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类节目呢?
2006年左右,国内并没有多少真人秀节目,《变形计》以真人秀的方式让农村与城市孩子互换生活环境,一度引起社会关注和热议。2008年4月第四季播出之后,节目暂停。2012年1月复播至今。
播出过程中,节目的公益性是时常被提及的话题。
曾供职于中国数家媒体产业公司的资深电视媒体人湘人李在接受《公益时报》采访时表示,《变形计》节目公益性是存在的,但目前定位应再明确。
“农村、城市孩子角色互换,对于双方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各自不同的生活氛围,农村孩子首次进城可能会产生的自卑,城市孩子下到农村的优越感、适应程度,都能够很好切中当下社会现实,节目本身包含的这些是具有公益性的。”湘人李说。
同时,在节目播出后,“变形计励志帮扶金”还对节目中主人公和学校进行资助,这点也体现出了节目的公益性。
湘人李同时也提出,节目中存在的夸张成分应该要改进。
“一方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宣传正能量、公益,另一方面,电视台又具有市场属性,需要为收视率奋斗,需要关注财务营收”。湘人李表示:“一档节目长期播出后,公众会产生审美疲劳,节目组需开始求变,争夺收视率,这时夸张成分就出现了,但对于未成年又要强烈保护,其实,电视台也在寻找一种平衡。”
主人公被过度关注?
在陈词看来,农村孩子需要更多的不是外界物资输入,而是一种深入的陪伴。
“节目中看到城市孩子去农村体验,很多公众也跑去‘体验’,带着一定资助物资在节目中主人公家里住上几天,一波接着一波,这种资助和短期陪伴并不利于孩子成长,反倒扰乱了孩子的正常生活。”陈词说。
对此,湘人李表示,“这的确是值得注意的问题,节目播出后的状态,实际上电视台已经无法控制了,公众选择怎样的方式做公益是自己的权益,带资助物资直接住到农村孩子家中进行‘体验’是一种方式,但肯定不是最好的,一旦频繁发生,就给受助孩子及家庭产生无形负担,这凸显了当前公众公益的不专业和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