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希特勒,奥地利裔德国人,政治家、军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总理,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希特勒积极宣扬法西斯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主义,改组并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力主扩大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并重新武装德国。成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后,积极扩军备战,并于1939年指挥德军入侵波兰,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期间犯下种种罪行,并迫害、屠杀六百万犹太人以及被占领国家和地区其他民族。1945年4月30日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物经历
青年时代
奥匈帝国政府在战争爆发前要求在慕尼黑逗留的希特勒回国参军,希特勒返回奥匈帝国后,装病没通过体检,之后返回巴伐利亚。 1914年8月,一战爆发,希特勒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在西线与英法联军作战,先后参加了第一次伊普雷斯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巴斯青达战役。1917年,他由“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且因作战勇敢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曾跟他在一个部队的士兵说他在军中不爱陈与人交谈,收到的信件寥寥无几。希特勒在1916年的索姆河战役时,大腿被炮弹炸伤,在1917年3月1日返回战场。1918年10月14日,在威尔维克村附近,希特勒遭芥子气攻击而短暂失明,在此养伤期间,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投降。希特个勒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而且他的承诺在纳粹德国初期(1938年)已实现了,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纳粹的政策鼓励妇女生育并留在家。在1934年9月对国家社会主义妇女组织的演讲上,希特勒认为“德国女性的世界是丈夫、家人、孩子以及家园。”希特勒监督了德国历史最大的建设工程,水坝、高速公路、铁路及其他。然而这些并未对于魏玛时期的大量失业有具体成效。希特勒政府赞助建立巨大宏伟的建筑,与国家首席建筑师施佩尔确立希特勒对德国古典文化的重新见解。希特勒在《我的奋斗》和他的《第二本书》中反复谈到的一个根本思想即“生存空间”(Lebensraum)。它是同其“生存斗争”和种族主义理论密切相连的。在希特勒看来,上苍选择了雅利安人(特别是德意志人)做“主宰种族”,因此对外扩张,夺取德意志人所需的“生存空间”,是责无旁贷和天经地义的。对于德国需要扩张的问题,他谈到有4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限制德国人口的增加,第二种方案是所谓“国内移殖”的措施,第三种方案是模仿英国发展出口工业和海外贸易,第四种方案即为德意志民族夺取所需的“生存空间”。前三种方案都被希特勒所否定。希特勒积极鼓吹实行第四种方案,他说:“只有在地球上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保证一个民族的生存自由……必须敢于团结我国人民及其力量,走上这条能够引导我国人民从目前有限的生存空间走向新土地的道路”,“以期在未来的一百年中为我国人民取得足够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