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年份市民们享受“建设小康社会”的种种乐趣,然而奇怪的是,最富物质主义色彩的文娱活动电影在这时却处在缺席的状态。人们对电影院的记忆似乎只有录像厅、台球厢皮椅的暖色调、香烟和廉价茶水的气味和情人包厢的耳鬓厮磨。
当然,这种情况对于视电影为事业、理想和饭碗的中国电影人、电影公司和影院从业人士来说,决非无关痛痒。于是,一场变革发生了——在1994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开始尝试以分账式引进国外和香港的电影,1995年,在后台经历了多次进退的《亡命天涯》终于登场,从此掀开了引进大片的狂潮。同年,中国电影《红樱桃》创造商业奇迹,中国人开始重新回到电影院,并且开始感受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电影市场黄金时代从未感受过的东西。
声音
引进大片的步骤是:外商推荐——中影选看——电影局审查——通过审查或做删减——中影引进。一般来说,外商推荐和我们的选看比例已经达到10:2,很多影片不是我们不想选,而是我们国家没有分级制,我们很难选。有观众抱怨引进大片千篇一律的是科幻、魔幻、史诗,我们也没办法,这样的电影不涉及政治、血腥暴力场面、x.a场面比较少,适当的删剪基本不影响观影效果。我们引进的大片中,爱情片是最少的,只占一两成吧。因为这样的影片会有很多x.a场面,如果删剪太多,观众根本就看不明白。
1994-1995:大片初潮风满楼
《红樱桃》:残酷
上映年份:1995年
题解:叶大鹰导演的国产片,讲述两个中国红色孤儿二战时在苏联读书时所经历的苦难。其中的主线是一个叫楚楚的中国女孩被德国军官在背上纹上纳粹图案。
记忆:在分账制引入美国大片的同一年,中国观众看到了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大片化”的电影《红樱桃》。和《亡命天涯》类似,《红樱桃》的上映也颇费周折,在武夷山举行的有19个城市电影公司参加的南方片购片会上,《红樱桃》连一个拷贝也没有订出去,原因之一是它多达70%的俄语对白。《红樱桃》复活的一幕g.c是在北京电影公司为它举办的首映权拍卖会上。底价是15万元人民币,最后由地质礼堂以52万元人民币夺得独家超前首映权。地质礼堂超前上映10天,票房收入70万,加上后续10天公映,总票房是130万元人民币,超过了进口大片的影院单片票房纪录,并且带动了北京和全国的《红樱桃》卖座热。《红樱桃》在广州票房是237万元人民币,超过1995-1997年的所有美国大片。
《红樱桃》“世界版图上的民族话语”和浓墨重彩的风格符合第五代的艺术追求;中国角色参与的宏大历史叙事正符合当时“以世界主义的话语重述的民族主义”的需要;同时暴力、裸体等元素也使影片具有商业大片的潜力。《红樱桃》在商业上的成功毋庸置疑,虽然无法说清从中接受了红色教育和满足了偷窥欲的观众各占几成。
其他记忆
真正创造票房奇迹的是成龙电影《红番区》。《红番区》在1995年大年初一的北京正式上映,第一次试图引入“贺岁档”的概念,最终在全国得到了9500万人民币的票房。在第一轮引进的大片中,有3部成龙影片,另两部是《大醉拳》(即《醉拳III》)和《霹雳火》,成龙电影的非政治性使引入中国市场具有相当的“安全性”。
可以看出,第一轮引入的大片在质量上整齐划一,反映出决策者的良苦用心。在其中,《真实的谎言》票房最高,IMDB显示其中国票房达到1000万美元,反映了当时“饿久了”的中国观众最偏爱的还是油肥肉厚的“过瘾大片”。在1995年,中国观众看到美国大片通常要迟于美国观众一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