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百何佟大为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图片 台词一百多万字张嘴就来
“你们有没有良心?你们要对得起那代人!”叶京近乎歇斯底里地冲着演员大喊,他看着所有人,瞪大了眼睛,大家看到了他满眼的泪水。这是发生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你们有没有良心?你们要对得起那代人!”叶京近乎歇斯底里地冲着演员大喊,他看着所有人,瞪大了眼睛,大家看到了他满眼的泪水。
这是发生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以下简称《青》)最后一场戏拍摄现场的场景。
剧中角色高洋的扮演者果静林评价叶京“是一个疯子,一个完美主义的疯子,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他对那天发生的这一幕记忆犹新——最后一场戏那天,天气很冷,演员进入不了状态,叶京喊出了上面这句话,嗓子都撕破了。“所有人听完那句话,当时唰的一下子,状态就出来了。”
父亲给我跪下了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们的家乡/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跨长江/威武的钟山/虎踞在我可爱的家乡/未来的道路多么曲折/多么漫长/生活的脚印深嵌在偏僻的异乡——知青歌曲《南京之歌》
叶京的父亲是一位老军人,曾亲历并参与西安事变“捉蒋”、挺进大西南、解放渣滓洞等历史事件,解放后担任重庆公安部队参谋长。1955年,叶京的父亲被时任西南军区参谋长的李达将军点将赴京,受命担任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之一的训练总监部要职。叶京用两个词勾勒父亲的性格特征——正直、善良。叶京说他父亲“在不受重用的逆境下从不灰心;对那些看不惯的事直说,吃尽了苦头”。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他们这一茬军队子弟纷纷长大参军。叶京的父亲从来不会求任何老部下或老上级、托门路走关系,眼瞅着大院里的孩子们一个个都参军了,叶京十分着急,以致产生自卑心理,父亲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要想参军,得靠自己的本事!”叶京回忆说:“我父亲真是个万事不求人的人。”于是,就像《青》里的方言一样,叶京成了大院里最后一批参军的孩子。
在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使得叶京他们与父辈之间的代沟也被深深地烙上时代的印记。叶京说:“两代人之间简直是格格不入。现在流行超女、追星啊,如果我儿子长大以后去追星,没要到签名还在雨里哭,我就大巴掌把他扇到屋外头去。当年我父亲看到我梳一大奔儿头、穿条喇叭裤回家的时候,他就是一巴掌扇过来的。但是到现在我再回想、再反思,就不一样了,释然了,但那时候隔阂就那么深。我从单位辞职的时候,父亲给我跪下了,我怎么着他都不会这样,但丢了铁饭碗啊,他就为这给我跪下了。我辞职的原因,就是因为坐不住,不想在机关里坐半辈子。那时候就是一冲动,根本也没想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们家把这看得特严重,说你辞了职家里可不养你,你不能吃闲饭。我就说,放心,我绝对不会坐家里吃你们的。这就是这一代与那一代人之间的鸿沟,更多是时代和环境造成的,追求具体两代人的问题是没有结论的。”
“这一代”,留给叶京的烙印是那样深刻而清晰,《青》里那些滚滚如洪流的调侃台词和那些高超的演技背后,是他对过去真诚的怀念和礼赞。
《乡村骑士》
在《青》中,昨天的感受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撞击着观众的心,比如声音。叶京说:“第1集刚一开始,那个年代的老镜头,然后是佟大为的旁白……这时里面有无数的无线电的电波,不断地调频换台,一会中央台的播音出来了,一会儿是哀乐,还有粉碎四人帮,各种音乐交织混杂在一起,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站起来了……’在40多秒的时间里,如认真去听,你能听到里面有不下50种声音。”而那段经典的《乡村骑士》,叶京在片尾和方言回到现实的几集里用了:方言去找百姗,这个音乐起了;卓越死,百姗跑来,百姗从医院走廊的尽头缓缓走来,一个绿色的军装飘然而至时,这个音乐起了,那是第一次用;后来方言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他又去见乔乔,乔乔去接她的女儿,那时这个《乡村骑士》就起来了;青春不再了,那些都成了过眼云烟;然后,方言最后回到李白玲家的四合院,他把砖头抽出来,往里面看,产生了幻觉,少年时代的李白玲穿着一身军装,向他走来,突然之间又没有了,又是这段间奏曲。
中国有一位电影导演也用了这段音乐,《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夏雨第一次走进宁静的房间,趴在床上闻她的气息,那时候这个间奏曲就起了;后来夏雨在房顶上走,百无聊赖的一组镜头也是这个音乐。据说,姜文看了《愤怒的公牛》以后,就到处打听也没有找到这个音乐,后来有一天,他去昆仑饭店找海岩办事,这也是上天赐给他的,他突然听到当时一个中央歌剧舞剧院的乐队正在演奏这个音乐,姜文就找到乐队指挥,知道了这是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就这样他才找到这个音乐,并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用了它。
台词100多万字张嘴就来
在《青》中,叶京大胆地放了12个主要人物在里面,这样的安排带来的直接难题就是台词。对此,叶京的构思是这样的:“这些人物实际上是齐头并进的,大群戏,每个人都要把握他的语言特点,每个人说话都是不同的,但你把所有人物的话放在一块又是相同的,因为他们都生活在那个时代,他们讲话的方式是一样的,那个年代的人现在说话都是这样,坐在那儿谁也没觉得是调侃和逗贫,就是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的话掉地上。现在的人听起来就像是说暗号。”
为了实现这样的构思,一开始也感觉到了难度,叶京说:“一开始很难,但是后来进入这个情境以后就是信手拈来呼风唤雨了,最后真是张嘴就来了,只要高洋一说话,马上方言接什么冯裤子要说什么,从10集以后我张嘴就来、提笔就有了,这个戏这么大量的台词100多万字,如果苦思冥想为一句话想三天,不知会写到什么时候呢。”
观众发现,剧中人物常说的那句话:“我们谁跟谁啊?从小一块儿偷幼儿园向日葵,从楼上往过路的身上吐痰玩儿——美好的童年!”而且,就是“过路的”而不是“过路的人”。
叶京解释道:“没有‘人’,这就是口语,如果加一个‘人’就是文学语言了,我们剧组所有的演员说台词时都要把‘人’加上去,全部让我给掐了。我说对不起我要告诉你,你是不是以为我剧本台词丢了个‘人’,错,我是故意没有这个‘人’的,去掉这个‘人’是口语的力量,是那年代真实生活的力量。我借这个事,曾经跟演员讲过,为什么不让演员改我的台词,我的每一句台词都是充满了对那个年代风格的一种反馈和力量,你们不能轻易去改台词。所以他们背台词快背疯了。”这句话的来源也很有趣,叶京说:“第一个用这句话的人是王朔,他在《橡皮人》里用过一次,我在这个戏里拎出来反复地用,作为符号,当时我们小时候说是好玩,但现在再说,恍如隔世,它比任何煽情的戏剧化的语言都要有力量,要站得住脚;就像佟大为在最后大家跪在卓越墓地时说过一句话:‘有的时候我们真想像小时候把手搭在你的肩上’。这是多有力量有诗意的一句话,比你说多想你真爱你要有力量一百倍,它是一个画面,只有那个年代那个青春才有那样的一幕,同时也是很伤感的。”
实际上,叶京的台词得到了相当多观众的认可,特别是珠江边的两次对词,更是让人大呼过瘾。叶京说:“刚到广州,他们坐在珠江边上,充满了无忧无虑的欢乐,给人觉得这帮人太可爱了,太无忧无虑了;但是在高洋临消失的前一天他们又去了珠江边,那个时候的分手是凄凉的,是催人泪下的,连剪辑师看到那儿都剪不下去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