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之前,人们很少把高晓松和罗振宇放在一起讨论。无论家庭出身、职业背景还是性格特质,他们都完全不同,一个是不羁浪子,一个是财经精英。然而从2012年开始,这两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却经常被放在一起,成为人们交口谈论的对象。这是因为,他们都在恰当的时机做了同样一件事:仰仗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视频平台,推出个人色彩极为强烈的脱口秀节目,纵横中外,谈古论今。《晓说》和《罗辑思维》分别是他们的代表作,这也是截至目前做得最成功的两档知识性脱口秀。自推出开始,《晓说》的整体播放量已经达到5亿之多,《罗辑思维》的点击量也轻松破亿,在口碑和评论活跃度上更是大大超过同类节目,成为自媒体人纷纷效仿的对象。
表面上看,这两档节目在选题内容、制作形式上都十分接近,但深究二者模式,会发现它们的轨迹完全不同。
同是视频平台上最成功的自媒体人,罗振宇跟高晓松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他自命为互联网创新者,而不是脱口秀主持人。而这也正是他的《罗辑思维》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振宇的团队暂时没有办公室,他还处在跟上任合伙人申音分家的过渡期,只能在咖啡馆里接待各路客人,和诸多慕名而来的商务合作者。
2012年12月21日,一档每周五更新的知识性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上传到优酷上,第一期节目名为“末日启示向死而生”,录制地点也是在某家咖啡馆,罗振宇穿着西装,跷着二郎腿,坐在八九个人中间,围绕末日情结从历史讲到地理,再从地理讲到文学。这期节目最后在优酷的播放量达到162万,评论近1500条。虽然比不上平均每期播放量达400多万的《晓说》,《罗辑思维》的表现还是超出了优酷上的大多数同类节目。
2012年底,最热的概念除了末日,还有自媒体,而罗振宇更是凭借《罗辑思维》被认为是最成功的自媒体人。因为晚于《晓说》开播,形式主题有类似之处,人们描述《罗辑思维》时,经常会说是“一档跟《晓说》差不多的节目”。
但《罗辑思维》随即便呈现出其与众不同的影响力。
8个月后,《罗辑思维》第一次招募会员,会费分为200元和1200元两档。6个小时内,招募到5500名会员,进账160万元。这是一个之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举措,《罗辑思维》由此与其他视频节目划出一道鲜明的界限。
但收会费也不是罗振宇的最终目的,他想探寻的是更宏大的目标。
跟高晓松比起来,罗振宇不算一个太好的采访对象。高晓松能在你抛出一个问题之后,带上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叙述,自动自觉地回忆出一大篇故事。而罗振宇则在不断否定和解构提问者的问题,教育对方不能以任何传统思维来理解他所做的事业。
他说,他的《罗辑思维》不是自媒体,不是纯视频,不是粉丝经济,而是一个联结诸多商业元素的社群,一场互联网时代的商业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