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曹雪芹》,引起广大观众的普遍关注,甚至出现吃罢晚饭坐在电视前期待播映的场面,它讲述的是《红楼梦》原作者曹雪芹的生平以及爱恨纠葛的情感故事。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曹雪芹在生命的最后十年和着血泪,“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但终因穷困潦倒没有最后完成这部著作而泪尽而逝。留给世人许多遗憾和未曾揭开的谜,《曹雪芹》的播映,无疑让我们对原故事背景和人物原型都有了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知道了曹雪芹就是贾宝玉人物的原型,李绮筠身上看到了林黛玉的影子,那可歌可泣的“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原来就是生活在曹雪芹周围性格各异的众姐妹的缩影,那浓浓的悲剧色彩活脱脱就是《红楼梦》的翻版。
庹宗华和史兰芽的表演在人物心理的把握上掌握的不错,都具有忧郁的气质,演绎这种悲情戏应该得心应手,但其外型与人们想象中的存在着一定差距,庹宗华扮演的曹雪芹在印象中应该是一满脸稚气、神采飘逸、极具闺阁风格外表透漏着脂粉气的富贵闲人、情痴情种才对,但庹宗华扮演的角色看上去既不像文人也不像武将,细腻不足粗糙有余;
而李绮筠应该是具有一张年轻忧郁、貌若西子的面容、小巧单薄而弱不迎风的身体,显然史兰芽的年龄有点偏大,尽管举手投足极力向人物年龄靠近,力求年轻化,但观众仍然认为有扮幼稚一说,看来除了表演上讲究投入和娴熟更要讲究角色的年龄是否相符,如此表演才能真实自然,人物塑造才能栩栩如生。
《曹雪芹》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故事内容新颖,但有些情节铺垫还显单薄,总不能给人淋漓尽致更显完美的感觉,不知是不是受篇幅限制而难以使剧情得到发挥?如果拍成50集,我想剧情交代也许会更加详细、合理。
最令人震撼的一个镜头是曹雪芹受精神刺激疯颠颠要著书那组镜头,狂喜交加的表情颠三倒四的话令人唏嘘不止,也由此联想到了荷兰画家凡高在生活的重压下也有类似的偏激行为:受尽歧视和冷遇,在贫困、疾病和痛苦的折磨下,坚持对艺术致死不渝的追求着,在创作中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曹雪芹》的拍摄让我体会到古代著书立作的大师们相似之处:生前寂寞,身后繁华。
看《曹雪芹》几多欢喜几多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