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搅局”票价愈演愈烈,电影院、发行方等都难免受到影响,但观众总是得利方。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越来越多的观众网上购票、低价购票,电影院的传统利润难免被挤压,甚至有人放言“电影发行的消亡”、“电影院必将消失”。
双十一抢票
□晨报记者 彭 骥
业界呼吁多年的“低价电影票”,在互联网上得到了实现。日前,网上兴起“双十一”抢票活动,《一步之遥》、《匆匆那年》等多部电影,都通过网络提前预售,成绩不俗,关键是票价甚至远低于利益分配的“最低限价”。电商“搅局”票价愈演愈烈,电影院、发行方等都难免受到影响,但观众总是得利方。
看似亏本,实际精明
日前,贺岁档购票大战在网上提前上演。“双十一”抢票活动中,定档12月18日的电影《一步之遥》2张票仅售19.8元,吸引网友疯狂抢购,两个小时内6000张双人套票迅速售罄,电商紧急补仓50000套。和《一步之遥》同时采取超低价预售的还有《匆匆那年》等众多影片。类似的电商预售举动,早已屡见不鲜,3.8元票价就曾出现。而今年“十一”,电影《心花路放》奉行电商策略,超前低价预售100万张,最终以超11亿元的票房一家独大。按照传统思维,此类低票价远低于电影片方、发行方、影院等各方分成基于的最低限价,如此“让利”不仅是降低收益,还需倒贴。事实上,低价策略更大意义上是一种营销方式,虽然个别票价利润降低,但能裹挟更多资源,带动票房总盘子,最终的收益自然也会水涨船高。更何况,利润的让出部分,并非全由片方买单,忙于跑马圈人的电商自会掏钱。据透露,《一步之遥》19.8元/2张票的超低价,电商承担了大部分的票补,为自己的“双十一”购物节造势。《一步之遥》片方表示:“《一步之遥》是姜文导演历时四年打造的心血之作,质量的保证才是对观众最大的回馈和尊重,影片本身不奉行低价策略,但我们也很高兴观众能从电商的活动中获得实惠。”
说是消亡,实则壮大
的确,超前预售、低价策略、移动支付,电商越来越明显地改变着传统的电影生态。类似“滴滴打车”大手笔圈人的行为,正在电影圈上演。首先,观众无疑是受益方,低价将让更多人走进电影院。其次,广大电商不仅借此得到了电影行业的门票,更开疆扩土。近两年,美团猫眼、格瓦拉、淘宝、微信等电商在电影行业的介入力度日益增强,通过电商平台购票的份额由两年前不到5%迅速攀升到今年的40%左右。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越来越多的观众网上购票、低价购票,电影院的传统利润难免被挤压,甚至有人放言“电影发行的消亡”、“电影院必将消失”。有影院经理就表示,对于网络购票的比例,他们不得不做出一定限制和规定,比如限定网上购票的有效时间等。对此,知名制片人韩小凌表示,全国近4000家影院的阵地宣传才是观众选择影片的关键依据,即便票务未来100%被团购网站接管,那也只是解放了影院层面的部分工作。同时,有评论指出,电商的兴起只是为电影票务带来了竞争,而竞争有助于行业的发展,客观上也确实实现了观影人数的飞跃,整个电影产业愈见壮大,利大于弊。
点击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