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传》导演)
张世新,陕西省吴堡县张家山镇高家塄村人,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心传》中制作挂面的主人公,
因骨癌恶化,故于2014年5月2日,享年67岁。
2014年5月2日,19:29,北京。
我收到来自陕北吴堡张家山的短信:挂面爷爷去世了。是向导老张发来的,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挂面爷爷”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剧组对片中主人公张世新老人的称呼。就在《心传》一集播出前不久,我得知爷爷患了重病。而今我更万万没想到,他走得这样突然。窑洞里他铿锵有力的声音,还有挂面架前他温暖灿烂的笑容,分明还在我眼前。
2013年9月,在寻找了7个月、走过4个省之后,我踏上了陕北的黄土地。这片我从未到过的地方,苍凉的大地上沟壑纵横。我在寻找制作挂面的主人公。
挂面并不是稀罕的食物,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制作,但我要找到一张打动我的脸庞。在张家山已经走了近一半的挂面制作户,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天色渐暗,气温骤降,我的心沉下来。
在一面向阳的山坡上,有两户挨在一起的窑洞。我站在远处看了会儿,决定再试最后一家。
一个和蔼的奶奶系着围裙迎出来,让我们到屋里炕上坐。屋里坐着一位老爷爷,老旧的藏青色外套,一顶同色的解放帽,朴实但整洁。我凑过去跟他拉家常,他说自己68岁,有五个子女,他和老伴年纪大了,就挨着儿子家住。
我问他会不会做挂面,他突然眼睛放光,嗓门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一条条车辙似的皱纹也跟着生动起来。“我一十五岁挂上挂面,挂面的过程我一肚子精明。”随后中气十足地跟我详细地讲述制作的全过程,整整半个小时不歇气。
他说自己的手艺好,是因为贪得了黑,吃得起苦。做挂面是个辛苦的活计,从醒面开始就不能睡完整觉。他对自己的手艺很自豪,十里八乡甚至更远地方的人都来跟他学。旁边的奶奶补充:“我的手艺也是嫁过来后跟他学的。”爷爷浓重的陕北口音掷地有声:“老祖宗的手艺,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传下去的。”我知道,他就是我要找的主人公。
不过,我也注意到,爷爷说到兴奋的时候,会用手里的拐杖敲敲地面。尽管他看起来精神头那么好,我还是提出了我的担心。奶奶说:“面是不能挂了,他腿脚不好也就是这两个月才有的……”我心想老爷子的手艺怕是拍不到了,爷爷却抢过话:“一家子一起挂起来!一起帮忙!”他的语气像一个将军一样不容置疑。
我和爷爷约定,等他家做挂面的时候再来拍摄。
张爷爷习惯看天决定第二天是不是做挂面,从不看天气预报。他平日站在院子里看天,我们就如实记录下来。但是那天,他看起来体力不太好,站了几分钟就累了。我感觉他的腿病似乎又重了一些,便停止了拍摄。
我问爷爷要不要紧,我们不勉强他做任何力不能及的事。他很洒脱地说:“就是搓个条嘛,来!”
尽管片子里呈现爷爷参与的工序只有搓条和绕面,几乎全程他都只是坐在一旁看着老伴和子孙们劳作,但他是这一家的灵魂,是这门手艺的灵魂。
上面这张照片是拍摄间隙,我正和爷爷开玩笑,说他长得像摩根·弗里曼。爷爷问那是谁啊,我说一个很帅的外国老头,他哈哈大笑。
节目播出前的一个星期,向导老张给我打来电话,说挂面爷爷身体很不好,已经卧床一个多月没有下地了。他给我传来爷爷的照片,老人瘦得已经完全变了模样,看得人心疼。
那之后我总是不放心,一直保持着和奶奶、健伟(儿子)、涛梅(孙女)的联系。他们告诉我,播出那天上午,全村的挂面户都去了他们家,张罗着给他们一家拍了全家福。晚上9点,一家人挤在爷爷的炕上,一起看《心传》。
看到自己出现在屏幕上,爷爷动了动腿,很久没有表情的脸上出现了笑容。听到自己在电视里说“这天可以做挂面了”,他望向窗外,顿了一下说:“明天还可以做挂面,天好着了!”
仿佛冥冥中是他托付我记录下这一他渴望流传下去的手艺。
他的眼神、他的笑容都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回望与他相处的有限的时光,他的勤劳、坚毅带给我温暖的力量,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心传。
我想我们会一直记得他,挂面爷爷张世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