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惟一正在热映的奥斯卡大奖影片,《冰雪奇缘》在国内播映日期,也将延至3月20日。借助奥斯卡的东风,更多影迷也将“慕名而来”。一部动画片,缘何口碑与票房如此之高,并捧得两座“小金人”,引发业界热议。
随着《冰雪奇缘》全球热映,迪士尼家族再填两位公主,达到了“十三钗”。从1937年《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到2013年《冰雪奇缘》,这76年里,迪士尼创造了十二部公主电影、十三位公主。作为新一代迪士尼公主电影,《冰雪奇缘》完成了划时代的超越。
公主姐妹亲情,是《冰雪奇缘》的主线。电影基于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改编而成,讲述了阿伦黛尔王国的两位小公主艾莎和安娜,从误伤到和解,从心门紧锁到齐心协力的故事。
公主不再依赖王子,而是战胜王子。公主与王子的爱情传奇,在历经近百年传唱后,多少显出单调与乏味。而《冰雪奇缘》的汉斯王子,不再去解救公主,而是作为反面角色,作为抢夺王位的敌对势力出现。公主战胜男性,保护国家与亲情,获得真我解放,这正是新一代公主的与众不同之处。
气势磅礴的歌舞剧,是西方古典美的重要形式。歌舞剧与动画结合,让《冰雪奇缘》显出了古典艺术气象。呀呀呀嘿的开场旋律,名为《Vuelie》(大地之歌),是北欧最古老民族萨米族的语言,结合了萨米族民谣与丹麦圣诞颂歌。冰天雪地的大环境里,歌舞剧标准的合唱式开场中,观众认识了阿伦黛尔王国的两位公主。当安娜趴在艾莎门前唱《Do you want to build a snowman》(一起堆雪人吗),软软童声加上可爱动画,从天真无邪到有点孤独感,再到安娜带着哭腔靠在门上轻声请求,将姐妹内心隔阂推到高点。
在寒风肆虐、雪花乱飘的场景下,姐姐艾莎一边高唱《Let It Go》(随它去吧),一边尽情地挥洒着魔力,在冰天雪地中建造出自己的宫殿。层层高涨的音乐节奏,充满力量的动画效果,炫目惊人的宏伟造型,像一座势能巨大的情绪瀑布,观众与艾莎一起畅快地宣泄着压抑情绪,也让《Let It Go》一举红遍全球,夺得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
歌剧、芭蕾、油画,《冰雪奇缘》展现出了古典艺术气象;而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白雪皇后》的故事,也透露出欧洲文艺复兴气息的人文水准,高贵而亲民。翻看原著,我们发现,除了“心脏被冰魔法击中人将冰冻”这一情节没变,其余人物设置完全是再创作。但是,故事精髓没有变,仍旧是用真爱来救赎死亡。也让我们看到,真爱与救赎,古典的审美趣味,经典的矛盾冲突,有着广阔的诠释空间。
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值得反复揣摩。作为一部动画作品,《冰雪奇缘》以其丰富的内涵,不仅让小孩子兴致盎然,更俘获了成年观众。真爱、寻找、女性、亲情、美景、音乐……一千位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冰雪奇缘》。
有人看到了真爱。妹妹出于爱,舍命保护姐姐;姐姐又用爱,让妹妹起死回生。因爱而伤害,因爱而自闭,因爱而出走,因爱而寻找,因爱而温暖,因爱而回归,正是“爱”的主题,让《冰雪奇缘》超越了种族与国界。
有人看到了女权。从等待被拯救的《白雪公主》、《睡美人》,到试图做大事的《美女与野兽》、《花木兰》,公主们在觉醒;从《勇敢传说》的母女关系,再到《冰雪奇缘》的姐妹情深,公主们开始独立,不再是“一见钟情”,而是完全摆脱男性束缚,用自己的能力拯救彼此,这正是女权主义。
有人看到了雪花。艾莎在不同情绪下,造出颜色形态各异的雪花,得知父母死讯后,房中雪花完全凝固。雪花与角色一样,成为表达创作意图的一部分。3D效果更是逼真,记者观影时,每当雪花飘起,小观众都会伸手去抓,大赞“好漂亮”,“小雪宝”更是憨态可掬,为电影增色不少。
在西方童话基础上,面对熟稔的公主角色,迪士尼赋予她新生命、演绎出新世界。而中国的传奇故事,数量与质量均不输于西方童话,如何借助影视作品传承与发扬,值得中国影视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