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心刚,大连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参演过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在《知音》影片中成功塑造了蔡锷的形象,荣获1982年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王心刚 ,1932年1月生。1950年9月入伍。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为沈阳军区军工局文工团演员,1951年9月,任东北军区文工团演员,1958年1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1975年12月,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王心刚
1988年9月,确认为国家一级演员。
1989年2月,经总政治部批准按副军职待遇。1993年7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8月退休。曾在话剧《李闯王》、《冷战》、《三个战友》中分别饰演主角。
1987年任中、加合拍影片《白求恩》中方导演,该片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影片奖特别奖。曾3次被聘为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是"文化大革命"前经文化部批准的22位大明星之一。
1989年被评为建国四十年十大影星之一。
1991年被载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家辞典》。
现任影协主席团委员、表演学会常务理事。
代表作品
1958《破除迷信》
电影剧照
《寂静山林》饰冯广发
《牧人之子》饰德力格尔
《海鹰》饰张敏上尉
《勐垅沙》饰江洪
《红色娘子军》饰洪常青
《哥俩好》饰指导员
《野火春风斗古城》饰杨晓冬
《秘密图纸》饰陈参谋
《侦察兵》饰侦查处长郭锐
《南海长城》饰区英才
《大河奔流》饰秦县长
《伤逝》饰涓生
《知音》饰蔡锷
《绿海天涯》饰南林
《烈火中永生》饰刘思扬
《我的长征》饰老年王瑞
《永不消失的电波》饰姚苇
经历
朴素自然,又富有激情见长,善于在性格上刻画,细腻而不显雕琢痕迹,质朴中显其艺术功力。
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看电影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回想起来,那时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侦察兵》,英俊潇洒的王心刚饰演的解放军侦察连连长用雪白的手套往敌军炮口上一抹,蔑视地瞥着敌军团长,拖着长腔:“你们的炮是怎么保养的?”动作、神态、声调用时尚追星族的话说绝对是“帅呆了,酷毙了。”从那时候起,我幼小的童心对王心刚饰演的电影人物就刻下了深深的印象。这部《侦察兵》,我前前后后看了六七遍。
在随后的岁月里,无论是电影《红色娘子军》中的洪长青,还是电影《海鹰》中的人民海军鱼雷艇中队长,以及电影《秘密图纸》中的解放军侦察参谋等等,王心刚饰演的一系列正面电影英雄人物都给一代中国观众留下了难忘的艺术形象。
骑车高干
王心刚属于军内文职,所以他肩膀上扛的是文职少将军衔,陆军领花,加上一串麦穗,其待遇是副军级。
不愿
做官的他在“文革”后期,是服从上级的调动才担任八一电影制片厂业务副厂长的。同时他也被迫从制片厂的集体宿舍搬进了北京白广路一号的部队高干住宅楼。可他不想享受这些特权,就是专门为他配备的专车他也很少用。除了开会之外,他每天都要骑自行车上下班,连与他做了十几年老邻居的著名演员里坡都说:“王心刚不是当官儿的料。”
他是部队演员,对军人形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寂静的山林》、《海鹰》、《红色娘子军》、《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秘密图纸》、《侦察兵》、《南海长城》、《知音》……他塑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角色。虽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他退出了影坛,但人们仍记着这个兵味十足的电影表演艺术家、77岁的王心刚有着东北人特有的强壮骨骼、高大身材和堂堂相貌,最让人钦佩的是,他生活低调,不拍广告,不抛头露面,所以十多年里,人们难得了解他的故事。4月下旬,记者经多方采访,对王心刚有了全新的了解。当记者说起那些记忆深处的老电影,王心刚谦虚起来:“我是个很普通的人,有什么可写的,我其实是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所以才让大家到现在还记得我。”
王心刚对记者说,如今,在他的心中,老伴与儿子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与王心刚朝夕相伴、情感深厚的妻子杨绍采原是38军文工团演员,1961年在八一厂的《突破乌江》中扮演了红军卫生员。与王心刚结婚后,为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演艺天空。在“文革”中,杨绍采因受强烈刺激而重病卧床。王心刚默默地承担着这不幸的灾难,用爱心去为妻子四下寻医治疗,并最终使妻子逐渐地恢复了健康。
昔日“英俊军人”王心刚,如今已经是满头白发,但他和妻子为了照顾远在美国学习工作的爱子,开始经常奔波在美国与中国之间,大部分时间与儿孙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如今,年纪大点儿的影迷都能回忆起当年我国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叫做“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海鹰》里的张敏、《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杨晓冬、《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王心刚塑造的众多银幕英雄给广大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意外出炉
英俊小生意外出炉
王心刚
1962年,王心刚被国家文化部评选为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在1995年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时,又当选为国家文化部评选的126名“中华影星”之一。然而,这位观众心中的“英俊小生”和“青春偶像”,从艺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登上大银幕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不知名的话剧演员。
1949年,17岁的王心刚应征入伍,进入东北军工局文工团(后改为抗敌话剧团),成为一名话剧演员。尽管经常随文工团下基层,排演新话剧,但他仅在一些剧中扮演配角。然而,幸运之神终于在7年后光顾了这个默默无闻、不苟言笑的年轻人。
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广布道尔基来到抗敌话剧团,为即将开拍的反特故事片《寂静的山林》挑选男主角。王心刚出众的相貌和特有的军人气质,让广布道尔基一眼看中了他。在剧组,王心刚运用几年来的话剧表演经验,连闯小品测试、角色分析和试镜三关,主创人员也非常认同他的银幕造型。
广为人知
初上银幕便担当主角,王心刚把压力变成动力,潜心研究角色,在导演的指导下,逐渐熟悉了电影的拍摄流程,短短几个月,便显露出独特的表演才能。他塑造的侦察员史永光气质、形象俱佳,同时又有着公安人员内在的敏锐、机智以及许多人性化的东西,显得真实可信,令人过目不忘。该片公映后不用台词的爱情戏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精心拍摄了彩色献礼影片《海鹰》,该片导演严寄洲不仅使刚调入该厂不久的王心刚步入了其电影生涯的巅峰阶段,而且挖掘出一对俊男靓女式的“银幕最佳搭档”——王心刚和王晓棠。
严寄洲回忆起当年的拍摄时说:“扮演舰长张敏的王心刚,创作态度非常严谨认真。我记得他体验生活时,不仅和鱼雷快艇的艇长同吃同住,细心地观察和揣摩生活原型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代替艇长驾驶。”
1962年,严寄洲执导《哥俩好》,张良、张勇手分任男一号、男二号,片中的指导员是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严寄洲希望王心刚来演。当时已经是大明星的王心刚二话不说,认真地出外景,令严寄洲非常感动。第二年,严寄洲筹拍《野火春风斗古城》时,第三次邀请王心刚出演。
严寄洲说:“在《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原小说中,杨晓冬是‘一号’角色,改编成电影后,突出了银环,杨晓冬由一个冲在前面的英雄变成了隐蔽的英雄,戏也减了,但王心刚依然尽职尽责,特别是他对人物的诠释非常到位。那会儿,大家都谈‘爱’色变,我不敢在电影中直接描写银环和杨晓冬的爱情,我跟王心刚讲清楚:银环和杨晓冬是互相喜欢、爱慕的,有这么一条‘线’,但没有台词、没有戏,你要通过人物的眼神和内心活动让观众感觉到他们之间的感情。事实证明,王心刚演得很好!”
背后艰辛
“偶像”的背后是艰辛
起点高、成名早、外在条件优越、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王心刚在的走红程度和号召力绝不亚于任何一位“天王”、“巨星”。然而,这一切并没有使王心刚变得孤芳自赏,他一直在实践中摸索表演经验,探求电影艺术的规律,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代价。
王心刚在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扮演党代表洪常青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翻阅了大量有关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书籍,并深入到海南岛“老苏区”体验生活,努力摒弃身上固有的“书生气”,表现出人物性格中粗犷的一面。
息影养生
决意远离公众视线
1981年,王心刚凭借扮演电影《知音》中的爱国将领蔡锷一角,获得了第五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这之后,他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彻底远离了演艺界。
曾和王心刚合作的同事、老友,都认为生活中的他性格内向、不事张扬,办事谦虚而又极其认真,与他塑造的那些风流倜傥、熠熠生辉的银幕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曾与王心刚合作过4次的著名导演严寄洲说:“他平时就是个不显眼的人,不怎么爱说话,也不嘻嘻哈哈的,没事的时候就看剧本看书,做人老老实实,特别不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
与王心刚一起主演过《秘密图纸》的师伟说:“我们只合作过一次,此外没什么接触,他不常在厂里出现,性格很内向,不太爱说话。”
老演员里坡性格爽直,曾和王心刚一起出演过《海鹰》,并做过多年邻居。他说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王心刚有空儿能多与老合作者们见见面、叙叙旧。
作为最知心、最要好的朋友,张勇手最理解王心刚:“心刚为人低调,可能是他的缺点,但辩证地看,这也是他的优点,不想张罗、不爱出头、不留恋名利,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古稀之年的王心刚曾真诚地表示:“我这个人太普通了,实在是没什么可写的,只不过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所以才让大家到现在还记得我的名字。”他一再说,希望媒体多报道一些幕后英雄和创作集体,而不是他这个人。
晚年生活
1987年拍完《苏禄国王与中国皇帝》之后,因为身体原因,王心刚决定息影,息影后,他从不参加公开活动,所以不仅观众见到王心刚不容易,其他老艺术家见到他也难。
王心刚这些年到哪去了呢?曾有报道说他去了美国,他告诉记者:当时去美国是因为我儿子在那,我和老伴去帮他照顾了一段孩子,早就回来了,儿子也回国了。我回老家去了,叶落归根,我回家乡大连(王心刚1932年元旦生于大连)定居了,每年一半的时间在大连住,一半时间在北京,因为孩子们都在北京。每天在海边晒着,你看我都晒黑了。
他为什么坚持不公开亮相呢?王心刚说:当年息影是因为自己的年龄、身体都不适合继续做演员了,既然我的身份不是演员了,我不应该出来面对观众,而我也愿意做个普通的老头。
但也有些老艺术家不演戏了,还在做着与电影有关的幕后工作。王心刚说:“我这个人是要做就做好,要不就不做,我一直都在做演员,再做其他工作,我怕自己做不好,干脆就什么都不做了。哎,借了那些好影片的光,让大家到现在还记得我,但这么多年,我没再为大家做什么,惭愧呀!”
见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老艺术家,王心刚感慨地告诉记者:“我们都好多年没见到了。你看,于蓝大姐85岁了,秦怡大姐84岁了,我都73岁了,时间过得真快,她们转眼之间都成了耄耋老人了。那边那个老太太(指叶英)是我妻子的学姐,当年我去她们学校时见过她,那是1958年,快50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妻子23岁,我26岁,我们那时还没结婚,现在一转眼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好多人都不在了,有的人孩子都不在了。”记者知道王心刚说的孩子不在了,是指刚刚经历丧子之痛的于洋,因为他特意走过去跟于洋握手说:都听说了,你一定要保重!于洋刚说:没事,都过去了。轻描淡写的言语之间包含着人生的悲痛与无奈。
王心刚说:估计以后我们要见面到医院里见更容易。我曾经去看胳膊,医生告诉我田华3月在那里住过院,我跟庞学勤聊天,我的一个孙子跟他孙子一样大,都是4岁,当年我们还是小伙,一转眼孙子都这么大了,不服老不行呀!
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心刚说:“那时我们一个月40元钱工资,拍戏到半夜不吃饭,才有4角钱补助。但人活着光有钱是不够的,演员收入虽然高了,却少了很多我们那时候的幸福。”王心刚回忆说:“那时候拍戏要体验生活,演渔民要跟渔民一起生活,演海军跟海军一起吃住。在剧组,大家也一起吃住,一起劳动,修道具、搭布景,我们跟着一样抬木头、搭架子,全剧组同心协力就是为了把电影拍好,那时在物质上我们很贫瘠,但在精神上却很富足。”
王心刚过的是普通老人的生活。他说:“我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都没当演员,不是我不让他们当,是他们自己没兴趣,他们都从事IT行业,现在他们每人又都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他们都回家时,我们家是个热闹的大家庭,现在保健、健身对我是最重要的,我每天游泳一千米,闲暇时间,就陪孙子,看书、听音乐。”
王心刚说:“过去我当演员时,工作很认真,事业在我心里最得要,不演戏了,老伴与家人最重要。”与王心刚感情深厚的妻子杨绍采原来也是部队的演员,在电影《突破乌江》中曾扮演红军卫生员。与王心刚结婚后,为全力支持丈夫,她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文革”中,杨绍采因受刺激得了重病,王心刚为妻子四处寻医,最终使妻子逐渐恢复了健康。
对于平淡的生活,王心刚完全适应。虽然是少将军衔,享受副军级待遇,但王心刚一直把自己当普通人,他一直不愿做官,当年他服从上级调动不得不但任了八一厂的业务副厂长,被迫从集体宿舍搬进了高干楼,但他享受不惯特权,退休前专门配备的专车他很少用,除了开会,他就愿意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
养生之道
息影近20年后的王心刚在新片《我的长征》中再度亮相。已70多岁的他,仍然能参加拍摄工作,他总结自己“不老”的秘诀就是加强锻炼。
“坚持了几十年的锻炼,而且不同时期的锻炼方式都不同。年轻的时候,长跑增加体能,举哑铃、练双杠锻炼体形,几乎是我每天的必修课。”
年龄大了以后,王心刚则根据扮演角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身活动。“文革”后期重拍《南海长城》时,已经40多岁的他,为了演好不到30岁、健壮威猛的小伙子区英才这个角色,几乎每天都在健身器材上锻炼。经过两个月的苦练,电影开拍时,他俨然已是一个“海南岛民兵”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息影后的王心刚,仍然对体能和体形的锻炼很重视,作为一个出生在海边的大连人,他对海有着特殊的感情,“从小就非常喜欢游泳,定居大连后,游泳就成了我的最爱。”他说:“游泳是一项全身运动,在众多健身活动中,是能同时锻炼体能和体形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我几乎坚持天天游泳,尤其是夏季,在风光旖旎的海滨踏波踩浪、沐浴阳光,十分惬意,身心都有一种舒畅的感觉。”
除了游泳外,生性好静的王心刚,平时最大的乐趣是一个人静静地看看书、听听音乐,曾与他合作过4次的著名导演严寄洲常说:“他平时就是这样的人,没事的时候就看剧本、看书,最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自己。”王心刚则风趣地说:“人心静,少生病,养精益神,能增寿!”
人物评价
银幕形象
王心刚一生所塑造的银幕形象大都在30岁左右,而他“不老”的秘诀就是“深入生活,体验角色”。“文革”后期重拍《南海长城》时,王心刚身体已明显发福,可他扮演的区英才是个不到30岁、健壮威猛的小伙子。为了贴近人物,当时已40多岁的王心刚严格控制饮食,每天举哑铃、练双杠。经过两个月的苦练,他俨然是一个海南岛民兵了……
对此,王心刚是这样说的:“演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在银幕上,你的形象会对千千万万个人产生影响,所以你必须要对观众负责,对国家为电影事业支出的每一分钱负责……”
相关信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是许多年轻女性心中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如今,息影20年的他,又在影片《我的长征》中出现。王心刚年过七旬又当“红军”。他说,人活着光有钱是不够的,的演员收入虽然高了,却少了很多我们那时候的幸福。电影毕竟是王心刚绕不开的话题,他说,触“电”放“电”都是缘分。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为惊险反特故事片《寂静的山林》选男主角。那时还是话剧演员的王心刚对电影既不熟悉也不感兴趣,戏试完了,也没往心里去。几天后,长影让他去拍戏,可王心刚不想去:“演电影得一段一段地拍,一点也没有话剧过瘾。”当他“坦白”了自己的想法后,团领导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不管是演电影还是演话剧,这都是工作需要。”。于是,应长春电影制片厂之邀,王心刚参加了《寂静的山林》的拍摄,饰演男主角。不承想,他这一干竟和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拍摄《红色娘子军》,使王心刚成了那个时代坚毅男人的代表。王心刚饰演的洪常青之所以为人喜爱,是因为他除了表现出革命者的风骨,还有年轻人的朝气与情感。1961年,这部影片上映后,王心刚一下就成为当时的“万人迷”。
在电影《海鹰》中,王心刚开着敞篷吉普车带着王晓棠兜风,此情此景成了当年每个中国少女的梦。正是从这部影片起,王晓棠陆续在很多电影里和王心刚扮演情侣(如《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人们也开始传颂这样一句口头禅——“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
在拍经典影片《红色娘子军》时,开始剧中也有表现洪常青与吴琼花之间从革命友谊发展到朦胧爱情的镜头,结果在后来片子送审时,这段描写爱情的镜头全被删除了。最令王心刚惋惜的是他在《烈火中永生》留下的遗憾。1965年,他参加了故事片《烈火中永生》的拍摄,原定由他出演片中三大主角之一的成岗,可是由于剧本改来改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重点突出表现江姐和许云峰,结果成岗的戏全部被删除,只好委屈他去扮演配角刘思扬。可是影片在完成之后,经再次修改,刘思扬的影子也不见了,王心刚只成了影片中露了一下脸的“无名英雄”。
说起这次在《我的长征》中出演角色,王心刚解释说,年纪大了,心也没那么“硬”了,经不住大家伙的劝说;在古稀之年,能为自己喜爱的电影事业贡献点余热,也是自己的一个心愿。
一些业内人士分析,年逾七旬的王心刚鹤发童颜,神清气爽,风度一点不减壮年,如果他自己有心“回归”,也许还会是他演艺生涯“新长征”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