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邦女郎”TOP10盘点

2012/10/9 18:04:17作者:yxlady来源:伊秀娱乐网
和之前热映的“蝙蝠侠”相比,一样都是“高富帅”的英雄,都有新型武器和性感美女相伴,他们给人的感觉却很不同。邦德的顶头上司M,一直邦德电影中颇为神秘的一个人物,他是影片中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领头人,先后由伯纳德·李、罗伯特·布劳恩、朱迪·丹奇(女)三位演员扮演。

007系列50年

  JAMES BOND

  You only live twice;

  Once when you're born,

  And once when you look death in the face。

  ——人生只能活两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直面死亡。

  1962年10月5日,第一部邦德电影《诺博士》公映。经过50年6任007和22部电影,这个间谍已经成为不朽的银幕传奇英雄。

  007的缔造者是英国悬念小说大师伊恩·弗莱明。弗莱明本人就有做特工的经历。二战中,他曾在英国海军情报处供职,他当时看到的许多装备后来都在作品中有所体现。1953年,弗莱明以自己的间谍经验创作第一部詹姆斯·邦德作品《007大战皇家赌场》,1964年留下遗作《金枪客》后心脏病发去世,共出版了14部007系列小说。此后,有电影公司买断了007版权后,编剧承担了创作任务。

  在弗莱明的构思中,詹姆斯·邦德,毕业于剑桥,是英国军情六处的特务,代号007。他擅长射击、搏击、赌博、游泳、驾驶(海陆空都行)、社交,喜欢喝马提尼(要摇的不要搅的)吃鱼子酱。他永远能开炫酷的跑车,泡上最美的姑娘,遇上最刺激的事儿,满足所有男人的幻想。

  邦德电影至今长盛不衰,其他类似系列电影却未能长久延续。什么是邦德电影制胜的法宝?最关键因素在于每部邦德电影都会保持大部分稳定不变的因素,却又会在新作中添加新鲜元素,让观众尝到甜头。邦德电影也懂得为每部新片留下非常重要的变通空间。

  作为一位007的忠实影迷,同济大学西方电影史教师许乐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007是一系列始终紧扣时代背景、发挥类型片极致的佳作,这部系列电影能够50年来不断拍,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一直随时代背景有新的东西加入,情节总是和大的时代背景紧扣。不过许乐认为,随着观众审美日趋多样化,007不是不可超越的神话。现在西方媒体的宣传跟它的最新一部又要上映了也有关系。

  备注:上面诗句是17世纪日本俳句诗人松尾芭蕉所作,“You Only Live Twice”后被伊恩·弗莱明用作其第12部007系列小说名。

第一任:肖恩-康纳利 出演6次

第二任:乔治-拉赞贝 出演1次

第三任:罗杰-摩尔 出演7次

第四任:提摩西-达顿 出演2次

第五任:皮尔斯-布鲁斯南 出演4次

第六任:丹尼尔-克雷格出演3次

  银幕邦德存在并超脱于现实的规范

  从肖恩·康纳利到丹尼尔·克雷格,以及在数不清如昙花一现的邦女郎的簇拥下,“银幕邦德”的五十大寿成为全球影迷热议的话题。一些人在回味最初的“勇破神秘岛”,更多人在翘首以待即将上演的“智破天空城”。007是一个神话,更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改变和大众审美的变迁。

  昨天,早报记者专访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同济大学西方电影史教师许乐。作为007的忠实影迷,他认为007是一系列始终紧扣时代背景、发挥类型片极致的佳作,但随着类型片的不断创新和丰富,007并非是不可超越的神话。

  从冷战延续到后冷战

  :007系列有人说它是一个西方意识形态极强的“样板戏”,是这样吗?

  许乐:从源头上说,一个大众文化能够兴起,被大众接受,直到畅销,一定是有一个文化背景在那摆着的。首先,从背景讲起。007或者说间谍片这个类型就是一个冷战背景下兴起的文化。美苏对峙,两种不同的社会体制紧张对抗。而这种文化在西方阵营出现,是因为西方最主流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一个人能够拯救世界,拯救人类。这后来构成了所有好莱坞大片的基础。而东方的价值里,是集体主义根深蒂固的存在,所以前苏联也涌现了一批像《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样优秀的作品。

  其次,它是特别符合男性观众观赏欲的一个产物。邦德的扮演者布鲁斯南总结007电影长盛不衰的原因就是“是美艳的邦德女郎,是新奇的道具、是性、是罗曼蒂克、是幻想、是最终的英雄,赋予了这部电影长久的生命力”。香车美女、拯救世界、英雄情节、冒险……男人梦想里该有的都有了。对于各个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都给你满足了。

  再有,电影社会功能的意义——缓解人们在冷战时期的焦虑和不安全感。那时候“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战争这些不一定什么时候就爆发的危机都是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那么电影制造一个虚幻的故事,让人们看到,一个人凭个人的力量就能够化解这些危机。这就是电影“造梦”的功能。

  :这个系列到现在拍了50年,其实它的情节套路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突破,其他好莱坞大片中的各路英雄也层出不穷,为什么詹姆斯·邦德仍然是最经典的存在?

  许乐:英雄、美女、冒险,符合所有动作片的元素。但我们把他放在间谍片的类型里,他又能带来另一个层面的满足。比如高科技的应用,他能够比武侠的、科幻的动作元素电影更能吸引人的点是因为他有非常现实的背景在。他源于真实世界,既神秘又有迹可循。这个英雄他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同时又能超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规范,现实生活中无趣的条条框框都框不住他。在这一点上间谍片能够给观众提供一定的满足感。

  我觉得我自己对007特别着迷的一点是,每一集反派想要毁灭世界的方法都不一样。比如《金手指》中要辐射掉已有的金矿,让自己手里的黄金升值;还有一部里有人要炸矿,引起地震,淹掉硅谷,然后自己生产的芯片就可以垄断全世界。它的一些逻辑其实想想挺好玩的,仔细推敲会有漏洞。很多人会喜欢挑这个电影的漏洞,也是很好玩的事。但电影毕竟不是论文,在那两个小时里让观众跟着它的逻辑走,就很过瘾了。

  :和之前热映的“蝙蝠侠”相比,一样都是“高富帅”的英雄,都有新型武器和性感美女相伴,他们给人的感觉却很不同。

  许乐:对,因为间谍提供了一个更扎实的背景,更真实的国家,更饱满的事件。蝙蝠侠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侠都是从漫画改编而来,是幻想的范畴,完全是不同的东西。这两个比,我觉得就是,一样是“武侠片”,蝙蝠侠好比是“东方不败”,007就是“李小龙”。

  “日不落”野心的延续

  :所以在你看来007是一部挺“现实”的电影?

  许乐:对。它的每一部都是紧跟时代的。最早的肖恩·康纳利的版本,苏联的影子非常明显,到罗杰·摩尔那儿,就出现阿富汗那一片儿的国家,到布鲁斯南,就出现了朝鲜。所以它一直能够50年不断拍,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一直随着时代背景有新的东西加入,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布鲁斯南演的那几集,是一个“后冷战”时代的产物。《黄金眼》讲的是苏联解体后的残存力量;《明日帝国》探讨媒体,讲“世界多极化”,还暗含了“中国威胁论”的影子;《择日而死》更直接,就是讲朝鲜的。电影的情节总是和大的时代背景紧扣。

  :007系列最早是英国小说,如今已经是典型的好莱坞电影。好莱坞为其附加了什么?哪些是英国的哪些是美国的?

  许乐:那种很个人的英雄主义是普遍西方的,美国最盛。但007其实有很多英国根深蒂固的“殖民主义”思想的痕迹。它的故事你仔细想想跟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传统,和它曾经是帝国主义殖民者的背景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它才有这样的自信去编织这样一个去纵横全世界的故事。包括邦德历险的这些地方,很多都在亚非拉的土地上。而邦德能够顺利进入非西方文化,并在坏人的本土上获胜。当然邦德在这些地方所遇到的种种磨难,其实也反映了他们“日不落”的逐渐没落,曾经的辉煌和强势不再的一种焦虑。但最后007能够化解这一系列危机其实也是对他们民族心理上的一种慰藉。

  包括像今年奥运会,英国女王在007(丹尼尔·克雷格)的陪伴之下空降到体育馆的桥段是备受好评的。这也意味着今天英国人还是将007看作他们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

  :这么说来好像对“邦女郎”的征服也有这层的意味。

  许乐:那是一定的。邦女郎绝大多数都不是正宗的英国女士,她们都来自异族,各种肤色的人种都有,然后不管是协助者还是对立者,都是扮演着被英国绅士征服这样一个角色。这也是一种英国人在文化上的强烈自尊,并且越到后期,邦女郎越是来源于落后地区。这一点也很有意思。但是关于这一点,一直受到女性主义者的批判。但它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男权电影。

  金字招牌不进反退

  :借着“50年”这个契机,西方的社会都在回顾007的辉煌历程,其中被怀念最多的就是不同007的扮演者。你觉得几代007演员有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质吗?

  许乐:其实最经典的007还是三个,肖恩、罗杰、布鲁斯南,但三个人的气质风格是逐渐加强的,是一致的,风流倜傥、玩世不恭,都是被死命地往理想化的极致去做。好像“坏男人”更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他就是个百分百的完美幻想对象,万花丛中过,沾了叶子在身上就显得俗套了。说来也奇怪,好莱坞是取悦观众的,但是50年来,从对007的审美来看,虽然有一定的变迁,但坏男人永远有市场。

  :是不是可以说导演在这样的电影中并不重要?

  许乐:可以说007是好莱坞最经典的类型片。虽然故事都不一样,但开场都先打一架,到第几分钟有一个小g.c,到第几分钟有很香艳的床戏。叙事的节奏都掐得非常准,高度的模式化。好像每一集都一样,每一集都不一样,换了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人物,永远有新感觉新刺激。走类型路子的电影,导演就没那么突出。在制片厂时代下,它成为一个系列,就杜绝了它成为某个人的标签或思想的产物。作者电影和类型电影之间还是很不同的。诺兰拍《蝙蝠侠》已经改成了他自己的蝙蝠侠,但之前的四个蝙蝠侠导演并不出名。007现在还没有到那一步。

  :近几年的007其实好评度没那么高了,尤其从《皇家赌场》(2006)开始,这一点你怎么看?

  许乐:《皇家赌场》是部前传吧,挺没意思,那是个挺“不思进取”的做法。《星球大战》有一个那么庞大的背景拍前传就算了。我觉得007倒着拍挺不明智的,有点“技穷”的感觉。

  :近年来,《谍影重重》还有《碟中谍》系列等间谍片都风头挺足的,007怎样保持它的地位?

  许乐:我觉得后来《碟中谍》系列,甚至《谍影重重》系列现在都已经超越007了。这种对比是从类型模式的创新上来说的。007是一个把类型模式做得非常足的片子,就是叙事的套路,应有的元素啊,节奏的起伏都做得很到位了,但只有在布鲁斯南那几部中是在足的基础上有创新的。但是从丹尼尔的007开始,它又开始停滞不前,甚至有点不进反退。而《谍影重重》和《碟中谍》在这个类型的范畴里都开辟了新的叙事方式,或者说新的影像方式。比如《谍影重重》里面摇晃镜头的拍摄手法,在以前的间谍片里是没有的。

  :其实这两年007也是有所创新的,人物上不管男人女人都更饱满更有人性了,只是好像观众都不太买账。

  许乐:丹尼尔·克雷格的这个形象、气质都没有再在原来的路子上延续。好像布鲁斯南帅到头了,没法再加强了。新的007现在还比较游移。坏男人的形象做到极致了,现在有点想把他往“好男人”的路子上拉回来,但之前形象已经太深入人心了。所以现在丹尼尔·克雷格还是个发展中的007。

  这种转变也有这个时代意识上的变化,因为不止007系列,过去所有的影视剧人物都黑白分明,但现在都趋于复杂化。而且电影的观众也是不断更换的,也有新的观众不需要比较,他们就接受了这样的007。这两年的邦德是比原来更立体、饱满的,会脆弱,会矛盾,会念旧情了。像英剧《神秘博士》,从1963年到现在换了11个主角,每一个个性、魅力都不一样,那个就比较反映时代审美变化。

  :007系列是至今为止赚钱最多的电影,它何以具有如此高的商业价值?

  许乐:说它赚钱多,是因为在最初它的确开创了很多东西,迄今为止被拍摄了那么多部。这是一个基数大的结果,但是随着其他的英雄继续开展他们的冒险,观众的审美趋于多样化,007也不是不可超越的神话。

  说邦德电影是世界上最成功、最经久不衰的电影并不为过。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是为什么邦德电影能在电视肥皂剧和超级英雄漫画盛行几十年的年代依然长盛不衰,而其他类似系列电影却没能长久延续下来?

  什么是邦德电影制胜的法宝?10月5日邦德电影50周年纪念日上映的最新纪录片《一切或一无所有:007不为人知的故事》向我们给出了部分答案。除去第一任邦德——肖恩·康纳利,该片采访了历任邦德这一角色的5位主演乔治·拉赞贝、罗杰·摩尔、提摩西·达顿、皮尔斯·布鲁斯南、丹尼尔·克雷格,以及邦德系列电影的制片人及其家属,邀请他们讲述了电影拍摄过程中一系列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从采访对象的说辞,我们可以看出,邦德电影长盛不衰的最关键因素,在于其在某种“延续性”与“变化性”之间维持的微妙平衡,也就是说,每部邦德电影都会保持大部分稳定不变的因素,却又会在每部新电影中添加一些新鲜元素,给观众一些甜头。这样,观众总会饱含某种深沉和熟悉的情感去看邦德,感觉自己好像跟他有某种关联;但电影中的花样翻新又让他们感觉没有被愚弄,不是一次又一次在重复看同一部电影。

  细数22部电影,我们可以把每部邦德电影都会出现的特质列出来。比如,邦德每次都要向神秘上司M做简要案情陈述;每次他都会穿上帅气燕尾服在某个赌场或party出一阵风头;在向他人介绍自己时,他总会轻扬嘴角,说一句“我叫邦德,詹姆斯·邦德”;在向服务员要伏特加马提尼酒时,他也总会在不经意间提出要求,“摇匀,不要搅拌”;在影片最后,他总会变成一个冷酷杀手;当然,影片也少不了铿锵音乐衬托下的“漩涡式”片头,各种炫酷跑车和道具,各种特技,各种美女,而这些美女中总会有一些毒如蛇蝎。

  邦德电影中的这些符号或象征,就像肖恩·康纳利在电影中使用过的假发一样一丝不苟,严格遵守着某些规则。但不得不说,邦德电影也为每部新片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变通空间。比如,每部新邦德电影都会出现一个新坏人,邦德每次都会在充满异国情调的他乡执行任务,而在那,他又总会邂逅一段新恋情。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冷战时期的1960年代还是新世纪,抑或是这两个时间点中的某一段时间,邦德电影都可以自由设置穿梭于其中,这使得邦德电影可随时借鉴吸收当时流行的拍摄手法,比如,罗杰·摩尔版1973年的《生死关头》就使用了黑人元素,1974年的《金枪人》使用了中国功夫等。

  在其他好莱坞类似系列电影中,你找不到邦德电影这样一直延续下来的某种稳定性。比如《蝙蝠侠》系列和《蜘蛛侠》系列总让主人公局限于哥谭镇或纽约之类的地方,在那,他们总是碰见一些相似度颇高的敌手。再比如,其他制造银幕英雄的《佐罗》、《加勒比海盗》也都被局限于特定时代和特定区域,虽然斯皮尔伯格的《印第安纳·琼斯》没有绑在一个特定年代和环境中,但它从头至尾也都只由哈里森·福特一个人扮演英雄。

  可以说,近年来有能力与邦德电影匹敌的对手只有《谍影重重》系列。《谍影重重》使用了很多邦德电影中常用的拍摄手法和桥段,比如,特工伯恩同样可以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第四集中扮演伯恩的马特·达蒙也最终被新晋男主角杰瑞米·雷纳所取代,影片有了新面孔。不过,不管英雄由谁来扮演,伯恩始终是在与一个特殊且神秘的美国政府机关对抗,所以很难说《谍影重重》系列是否能维持创造力。

  而在其他一些好莱坞间谍系列电影中,我们得出的印象通常也都是模糊且松散的,这些系列电影内部经常没什么联系,很难让观众对其维持长久的兴趣。比如《虎胆龙威》系列除了每次都有布鲁斯·威利斯出场,就再也找不到什么共同点。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碟中谍》也有同样的问题,作为观众的我们老搞不清楚汤姆·克鲁斯到底在为哪个机构服务,以及他在其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可以想象一下,在《碟中谍》结束后,假如片尾字幕升起这样一句话:“伊森·亨特还会回来”,观众会感觉兴奋吗?我看不尽然,但假如詹姆斯·邦德在电影中做出这样的承诺,我想大部分观众都会在心底留存一丝希望翘首以盼,我们其实都希望邦德电影还能再演下一个50年。

  (原文登于《经济学人》10月4日刊,廖阳编译)

  【邦德“外传”】

  60年来,詹姆斯·邦德作为高帅富的杰出代表,其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在优雅的转身之间,完全无可挑剔,不可复制。英国专栏作家Victoria Coren最近决定为这个“屏息凝气装酷”的大帅哥放松一下,10月7日晚上在《卫报》刊发了一则小故事,松开邦德紧绷绷的优雅外衣,用有点小雷人的场景演绎真实的活人邦德。

  神经紧绷的邦德在黑暗的房间里蹑手蹑脚地去拿自己的外套,房间里好像有别的声响。

  突然,他“不慎”触摸到一具温热的肉体。哇,女人!本已身心俱疲的他瞬间被激了一下:“这就是那个丰腴窈窕的中俄混血模特Mai Pantzarov。”

  邦德先生脑中立马闪现出她颇具东方神韵的动人黑发和细腻肌肤,还有俄国人的高挑与丰满。Mai把自己赤裸地挂在床上,仅着一抹文胸和微笑。邦德为一睹其芳容猴急难耐,迫不及待去开灯。

  呃……原来躺在床上的,是那个从酒吧里带回来的胖女孩。Mai小姐幻为泡影。一个啤酒味浓郁的呵欠打完后,胖女孩醒了。

  “吉姆,你还好吗?”

  邦德点了点头,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让他对着垃圾桶干呕了半天。他思忖着,自己也许还是不得不和这女孩云雨一下。不过,自己先要来点早餐。他拿起宾馆电话,想订两份意式浓缩咖啡还有一篮新鲜羊角面包。

  “你以为这是哪里?宰人不要命的雷茨么?”电话那头响起一个魂不附体的大吼,“自己到烫裤机后面拿烧开水壶去。”

  邦德踉踉跄跄地走到浴室,惊喜地发现自己还穿着跑鞋,它们在自己小腿上的彩色纹身印衬之下闪闪发亮。他一脸疑惑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去了趟大使馆,他只能记起来这些了。

  “马丁尼?摇,不搅?”调酒师低声问道。

  “不,我要份蛇之吻。”

  他偷偷摸摸爬上大使馆的楼梯,发现微缩胶卷就在M描述的位置。放进包里,整个伊朗MI6核计划已经全在自己手心里。接着,他沿着绳子从二楼窗户爬下,然后一系列007情节出现了, 他玩了几个飞镖,在小赌馆里挥霍了一把,再找了个胖女孩搭讪后直接带回宾馆。

  谢天谢地,他现在要做的只不过是在他的Burberry夹克中掏出微缩胶卷,从SIS大厦扔下,便大功告成。邦德从浴室地板上捡起夹克,翻遍每个角落,全是空的,只有几摊呕吐污渍。

  大难临头。

  “来不及等咖啡了,跑!”他大叫一声,跑出宾馆。

  终于跑到MI6的秘密通道。电子保安声控在走廊尽头询问邦德同学通道密码。

  “密码!”

  “女王。”邦德恭敬地说道。

  “不对!” 机器人说道。

  “冷战?”邦德又说。

  “不对!” 机器人尖声叫道。

  “呃……全球输出?”

  “不对 ,不对,不对。”机器门说道,“记住,有19个字母,其中12个是数字,都是敏感信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你妈妈的小名。”

  邦德挫败地踢着这扇破门,密码到底是什么?以前每次都能顺利通过的啊。

  “007,别担心,我放你进去!”身后响起Q很开心的声音,“对了,我们最近弄了个新玩意儿,比用作反空袭枪的钢笔还好用。还记得吗?反空袭枪钢笔,就是你落在赌馆的那个东西。”

  “没时间说笑了。”邦德几步一跃,跨进M的办公室,M正在看电视剧《塔格特》。

  她严厉地看着他说:“你把胶卷弄丢了是吧?”

  “我肯定被抢了”,邦德皱眉道。

  “那肯定的,”M说,“你还记得那个大使馆调酒师么?”

  “当然。”

  “不是他。”

  M把笔记本电脑转过来,给邦德看了张照片。

  “那个胖女孩?”

  M点点头。

  “可是,我不是……我们不是?”

  M点点头。

  邦德耸耸肩,折回旅馆。

《最高机密》海报,这个看不到脸的女郎腿和手不是一个人的。

  间谍写间谍

  伊恩·弗莱明和自己的小说人物邦德英雄所见略同,他们都喜欢女人,喜欢马提尼摇曳,而不是被搅拌。当然,弗莱明也是一个间谍,尽管他想在英国外交局开拓一番事业,但是招考时没考好。不过短暂的记者生涯之后,弗莱明到海军情报局任职,成为海军将领John Godfrey的私人助理,而John Godfrey也成为邦德小说的原型之一。

  《太空城》灵感源自《星球大战》

  1977年《海底城》出来之前,人们强烈呼唤新鲜点的邦德电影出现,然而1977年,所有的风头都被科幻片《星球大战》抢去。于是,1979年,007团队推出《太空城》,在传统邦德电影中加入太空科幻元素。为了让电影更加靠谱,制片方专门咨询NASA,并且计划在1981年宇宙飞船发射的那周于HOUSTION举行公演,不过之后由于技术原因美国太空船项目被延误,而邦德的太空城在伦敦如期降临。

  主题曲的崛起

  邦德电影主题曲如今是多么的勾魂摄魄,名气和电影本身差不多。你看,最近大家对阿黛尔的歌声都是望眼欲穿。其实,1985年之前,还没有一首007电影主题曲可以在Billboard top100歌曲排行榜上冲冠,一直到《雷霆杀机》才扭转乾坤。

  历年歌曲排行榜上跻身top10的邦德电影主题曲还有Shirley Bassey演唱的《金手指》(Goldfinger) (1964), 保罗·麦卡特尼的《生死关头》(Live and Let Die) (1973), 《海底城》主题曲“Nobody Does It Better” (1977), Sheena Easton的《最高机密》 (1981) 还有麦当娜的 的《择日而亡》(Die Another Day) (2002)。

  邦德“卖游戏”

  邦德先生总是能赚来各种生意,比如,酒、玩具、手表还有视觉游戏等。视觉游戏特别能赚,一笔著名的大生意便是1997年推出的电子游戏“黄金眼007”,1999年之前卖出200万份拷贝,还夺得美国交互艺术与科学学院奖。

  《最高机密》的机密

  尽管《最高机密》的英文名称叫做"For Your Eyes Only",但你看的时候,千万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众所周知,充满异域风情的外景一向是007电影的第二主角,有的时候,取景地点甚至会影响电影情节。但是有些“脾气古怪”的陌生地方就是不肯合作。比如拍《最高机密》的时候,意大利科尔蒂纳丹佩佐小城就是不肯下雪,相反,满街尘土飘扬,演员Carole Bouquet也来火上浇油,称自己体弱肌寒,不能拍摄水下场景,于是导演只好让她站在浮尘飞舞的地上拍摄,然后在画面上加些泡泡,模拟水下场景。

  邦德“穿帮”

  即便是007,也是会犯错误的。

  《诺博士》中,邦德猜中了邓特教授的枪中无子弹,因为邓特的史密斯威森手枪最多放6颗子弹,不过,教授拿的其实是能放7颗子弹的Colt.45。

  《永远的钻石》中,邦德称,放进走私者体内的假钻石是用面团做的,不过这些面疙瘩却在烈火中永生,毫发无损。

  《海底城》中,播放了一首当时在苏联被禁的歌:《日戈瓦医生》主题曲。

  那么多的错误中,只有一个,是我们无法原谅的:《雷霆谷》中,邦德先生,竟然喝了一杯搅拌马提尼!!

  《金枪人》泰国奇遇记

  泰国普吉岛如今已是火热的东南亚旅游胜地,不过1974年007系列之《金枪人》在那儿取景时,普吉岛还是个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不过电影公映之后,这个孤岛便不再清净,开始打着邦德岛的旗号招揽游客。

  拍《金枪人》时还有件好玩的事儿,制片人Harry Saltzman认为既然在泰国拍摄,片子里最好搞只大象,有大象追捕的场景。不过,大象在坚硬的地面行走时,需要套上“保护鞋”,于是Saltzman预定了一批“护足套装”,等到制片人Cubby Broccoli上任时,他带着2000双之前预定的“大象鞋”华丽丽地现身了。不过折腾了半天,此场景最后还是被删掉了。

  肯尼迪和里根都是“邦德粉”

  肯尼迪总统是邦德小说的大粉丝。他曾在《诺博士》的宣传活动上公开对其表示赞扬和感谢,还说过《俄罗斯之恋》是他最喜欢的10本书之一。

  里根也是个“邦德粉”。他曾在《八爪女》的电视推广活动中露面,说道:“007可以给10分满分,邦德完全是伟大英雄的现实写照。”

  不让我演就死给你看

  007电影之《雷霆谷》曾在日本取景,当时日本政府提出了剧组进入日本取景的条件——让日本女演员饰演女主角。于是滨美枝(Mie Hama)便被选为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演Kissy Suzuki,且在拍摄前需到国外学习几个月的英语。当时有其他日本演员,如Akiko Wakabayashi(之后饰演Aki)等英文比较好,所以制片人决定把滨美枝送回日本,选用其他的演员。

  滨美枝小姐听说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威胁剧组她要跳楼自杀,制片人只好放弃了换人念头。

  如何让邦德电影更性感:让邦女郎穿上比基尼

  在1981年第三任邦德罗杰·摩尔出演的电影《最高机密》中,有这样一款海报:看不到脸部的美女手持一把弓箭,匀称秀丽大腿踩踏一双绑腿高跟鞋,以腿部背面面向观者霸气叉开,臀部肌肉在上身比基尼的挤压下被恰到好处地显露出来,浑身散发出妖艳、危险而又深具诱惑的光泽。邦德呢,则手持一把小手枪,在电影镜头的透视作用下,被框在美女两腿之间,看起来既像是抗拒又像是享受似的抬眼盯着美女看。

  这款海报也算邦德系列电影最具代表性的一款,海报上的模特完全按照摄影师摩根·凯恩的要求来摆造型,她被要求以背部面向观者,而拍摄的角度也着重于模特双腿的延伸直至模特臀部的底端,这样,观者的视线就会顺着模特大腿有一个自然向上延展的过程。

  有趣的是,拍摄这部影片的女主角卡洛尔·布盖并没有拍过这幅海报,那海报上到底是谁的美腿在那叉开呢?从那时《人物》杂志刊登的相关文章来看,相继有三位模特南希·斯塔福德、简·萨姆纳、乔伊斯·巴特尔宣称那是她们的腿。在几番比对之后,呈现出的最终结果是,持弓箭的手是萨姆纳的,但腿,却是巴特尔的。

  三任邦女郎,皆是一人身

  邦德先生每次都是不同美女伴左右,换得人眼晕,只有一个瑞典美女可以享受三伴其左右,她便是Maud Adams。她在1974年的《金枪人》和1983年的《八爪女》中都担任主角。1985年的《雷霆杀机》中,她微微露了一下脸,但名字没有出现在演员表中,不过还是被邦德粉丝认出。

  诺博士猴子,以及其他邦德动物

  在1965年肖恩·康纳利主演的《霹雳弹》中,虽然有特技演员比尔·卡明斯代替片中魔鬼党在海中与鲨鱼同游,但作为主角的康纳利为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不得不亲身在海水中与敌人展开一系列殊死搏斗。在拍摄邦德在水下同鲨鱼遭遇的镜头时,阻隔鲨鱼和演员之间的透明塑料挡板其实只有3英尺高,鲨鱼完全可以绕过隔板危及演员。虽然,鲨鱼在服过镇静剂之后没那么危险,但拍摄过程仍然惊心动魄,康纳利在拍摄过后也心有余悸。有一幕是鲨鱼张开大嘴几乎要将邦德吞没,但那具鲨鱼是由工作人员操纵的鲨鱼尸体。

  与鲨鱼同游只不过是邦德诸多冒险中的一例。在1967年康纳利主演的《雷霆谷》中还有这样有趣的一幕,扮演坏人菲尔德的演员唐纳德·普莱森斯为凸显角色性格特征,要随身携带一只波斯猫,而这只猫在一次爆炸戏中吓得尿在演员身上。这样的趣事在邦德电影中比比皆是,再比如,邦德电影其实还有一只从未出场的动物。在第一部邦德电影《诺博士》的初稿中,诺博士本来预计是由一只猴子来扮演。

1954年TV版007,主演巴瑞·尼尔森

  第一部邦德小说《皇家赌场》的纷争

  邦德最早是在美国电视上出现的。1954年5月,制片人兼导演格雷戈里·莱托夫从伊恩·弗莱明手中购买了第一部邦德小说《皇家赌场》的部分版权,并用六个月时间同CBS制作并播出了一部一小时长的迷你电视《铁金刚横扫皇家赌场》。在版权出售之前,小说《皇家赌场》并不成功。电视剧版播出一年以后,莱托夫便在原来价格的基础上追加6000美元将《皇家赌场》的版权完全买下。这两次的版权出售后来被人们认为价格过于低廉,弗莱明本人对此也追悔莫及。

  其后,弗莱明的遗孀将《皇家赌场》的版权以75000美元的价格转卖给查尔斯·K·菲尔德曼。1967年,菲尔德曼制作并拍摄了搞笑版《皇家赌场》,由于影片情节荒诞,该片并未被正式列入007系列电影当中。

  《皇家赌场》是最后一部被拥有007系列版权的EON Productions公司改编为电影的小说——2006年丹尼尔·克雷格主演了《皇家赌场》。EON Productions公司此前一直由制片人阿尔伯特·布洛考利引领,在1996年布洛考利去世后,公司便转由其女儿芭芭拉·布洛考利和继子迈克尔·G·威尔森(邦德电影现任制片人)接手。

  谁能成为007

  1960年代初,邦德系列电影制片人阿尔伯特·布洛考利准备将英国作家伊恩·弗莱明的小说搬上银幕,打造一个温柔潇洒的英国间谍詹姆斯·邦德。布洛考利选择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肖恩·康纳利来饰演,康纳利在接连五年饰演这一角色之后,成为全世界最受追捧的超级明星,也为邦德这一角色奠定了基调。但康纳利却逐渐厌倦了这一电影的拍摄手法,他觉得影片拍摄没有挑战性,褪去光鲜亮丽的光环和装饰后,邦德什么都不是。于是,康纳利选择了退出邦德系列。

  这时,选择谁来接任邦德一角就成了最大的问题。在康纳利辞演后,接替人选的寻找在1967年开始。当时,《生活》杂志向电影剧组寄送了后来成为著名摄影师的卢米斯·迪安的照片以竞选《女王密令》中的邦德一角。但第二任邦德是来自澳大利亚,除了电视广告之外没有任何演出经验的汽车销售员乔治·拉赞贝,他凭借一场打斗戏赢得邦德一角。

  不过,扮演邦德并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自康纳利以来,邦德已成为观众的一种精神寄托,他的成败直接关系着票房的高低。虽然《女王密令》让拉赞贝一夜成名,但他扮演的邦德却饱受争议,因为观众一直拿拉赞贝与康纳利做比对,而当时拉赞贝与导演彼得·亨特、邦女郎以及制片人的关系也都颇为紧张。后来,拉赞贝主动辞演邦德后续影片,康纳利又被请回来出演下一部影片《金刚钻》。

  拉赞贝的演艺事业因此而一度陷入低谷,但有趣的是,拉赞贝的这唯一一部邦德电影反被许多影迷认为是邦德系列中最好的几部之一。美国《娱乐周刊》杂志近期也将《女王密令》列为最好的六部邦德电影中的一部。

  邦德电影美国票房排名

  哪一部邦德电影在美国票房最好?在此,我们根据美国巫术电影票房网提供的数据,对22部邦德电影进行了粗略统计,最终得出票房排名前10的影片,虽然这个统计有可能不够科学之处,但也是一个可兹参考的答案。以下列表中的票房数据是将当年的票房按照汇率变化换算成现在的票房。

邦德电影美国票房排名

  美国人心目中排第三位的银幕英雄

  2003年美国电影研究院公布了一份关于“50名电影英雄”的排位名单,詹姆斯·邦德位居第三。排在他前面的分别是《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阿提卡斯·芬奇(格里高利·派克饰演),以及《夺宝奇兵》里的印第安纳·琼斯(哈里森·福特饰演)。《夺宝奇兵》编剧之一乔治·卢卡斯说,肖恩·康纳利对于间谍的符号性描写,是他创作印第安纳·琼斯时的主要灵感源泉。

  伊恩·弗莱明为邦德写讣告

  毫无疑问,詹姆斯·邦德身上兼备许多虚构、传奇和不可能性,这也使得他能在一个虚构的争斗世界里自由穿梭,游刃有余。但再怎么虚构,角色总还是要有家庭,在小说作者伊恩·弗莱明的构想中,邦德小说大概写4部便能完满结束了,但弗莱明的出版人劝说他务必要写满10部才让邦德死去,这就使得为邦德撰写讣告成为必要,这点在第五部邦德电影《雷霆谷》中有所体现。

  细心的观众和读者会发现,弗莱明为邦德设置的父亲为苏格兰人安德鲁·邦德,母亲为瑞士人莫妮克·德拉克洛瓦。父亲安德鲁·邦德在一家武器公司工作,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带着家人四处奔波,邦德11岁那年,父母双亡。邦德此后都在英国跟着阿姨长大,先后就读于伊顿中学,以及位于爱丁堡的费蒂斯中学。17岁高中毕业后,邦德被英国皇家海军部队招募(弗莱明本人就曾在伊顿中学读书,并在英国海军情报处服役)。“这个世界总不是圆满的”,算是邦德家族的座右铭。

  那邦德到底有多少岁?这要看你问的是哪一任邦德,因为在片中,邦德无时无刻都处于青壮年时期。在电影《皇家赌场》中,邦德的生日被设定为1968年4月13日,这一天也是《皇家赌场》被作为小说正式售卖的第一天。有趣的是,2006年在《皇家赌场》中扮演邦德的丹尼尔·克雷格,真实的出生日期,恰恰也是这一天。

  《黄金眼》并不仅仅是电影片名

  在二战期间于加勒比海海岸牙买加国一次旅行的途中,邦德电影小说作者伊恩·弗莱明立刻爱上了这片海阔天空、充满异域风情的土地,“任何一个英国人都会爱上这里。”弗莱明曾这样兴奋地说。二战后,弗莱明迫不及待购买了牙买加一片布满珊瑚虫的断崖,他为这个地方取了很多名字,包括从20世纪美国最重要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所写书籍《黄金眼睛的映象》,以及自己在二战中于直布罗陀海峡躲避德国纳粹袭击所定的计划,最终,弗莱明将这片地方命名为“黄金眼”。弗莱明自称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我,在他自建的正对着加勒比海的房子里,他创作了詹姆斯·邦德这个人物,以及14部邦德小说中的大部分情节。

  1964年弗莱明死后,他在此地的地产被卖给牙买加音乐才子鲍勃·马利,一年后,马利又将其卖给英国“岛国唱片”创始人克里斯·布莱克威尔。为了纪念弗莱明,由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第17部邦德电影以《黄金眼》来命名,影片中那个有着碧海蓝天的岛屿,就像弗莱明曾经住过的地方一样,有着田园牧歌式的宁静气质。

朱迪·丹奇饰演的M

  “M”这个原创人物是怎么来的?

  邦德的顶头上司M,一直邦德电影中颇为神秘的一个人物,他是影片中英国情报机构军情六处的领头人,先后由伯纳德·李、罗伯特·布劳恩、朱迪·丹奇(女)三位演员扮演。但在M这个人物背后,还有一个现实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的情报人员为M这个角色的塑造作出了贡献。他是曼斯菲尔德·史密斯·康宁,是M这个角色名字缩写的灵感来源。1909年,康宁成为英国秘密勤务局的创始人之一,因为总用“C”这个字母代表自己的签名,康宁渐渐在英国名声大噪并予人神秘之感。他死后,他惯用的这个签名也逐渐成为首脑人物的代表,很多情报机构也都曾使用过。那M的全名是什么呢?从邦德小说《金枪人》中,M的全名即迈尔斯·米泽瑞,一个大约与圣·迈克尔、圣·乔治齐名的退休海军中将、二级爵士。

  片头曲最初为音乐剧而生

  虽然邦德电影的主演换了好几拨,故事发生地点也几经变换,但邦德电影的片头曲却始终是那具有标志性的“当当当,当当当……”的铿锵奏乐声,虽然每部电影出来这些当当声也都会以不同乐器来进行改编。托尼奖提名作曲家蒙蒂·诺曼最初从加勒比海处获得灵感,为《诺博士》编写了片头音乐,但这段音乐的序曲,他又采用了他之前曾为某部从作家V.S。奈保尔小说《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改编而来的音乐剧编写的部分音乐片段。这段音乐最终没被音乐剧采用,诺曼就干脆在音乐里加入电子和放克吉他,把它完全运用到邦德电影主题曲中。作曲家约翰·巴瑞后来用管弦乐团重新灌制的片头曲,就是我们今天大部分观众所能听到的那个片头音乐版本,不过,贡献颇多的巴瑞最终却只得到200英镑的报酬。

乌苏拉-安德丝

  乌苏拉·安德丝 饰 哈妮·莱德

  《007之诺博士》 1962

  身着白色比基尼,如出水芙蓉一般从海中走出来,哈妮犹如《花花公子》中的插页女郎。该系列电影中的第一部确立了邦德女郎的标准,安德丝这位有着性感躯体的瑞士女孩,尤其象征了邦女郎应有的资质。

雪莉-伊顿

  雪莉·伊顿 饰 吉尔·马斯特森

  《007之金手指》 1964

  这部很典型的007电影中有两个邦女郎:女友和引诱男人的女人。这部电影里也以有两名迷人的女人为荣,两个人都难以决定到底是杀了邦德,还是该迷恋他。金手指的私人秘书马斯特森因为与邦德上床而被重罚:她整个人都被涂成了金色!

霍纳尔-布莱克曼

  霍纳尔·布莱克曼 饰 普斯·格洛

  《007之金手指》 1964

  这名女飞行员加母夜叉是坏人奥瑞克·金手指的女子飞行队队长。布莱克曼曾出演1960年代英国的间谍电视剧《复仇者》,赋予其中G小姐一种焕然一新的肉欲感。38岁的她,也是007电影中最老的邦女郎。

  戴安娜·里格 饰 翠西·迪·文西诺

  《007之女王密使》 1969

  这是唯一一部由澳大利亚男模乔治·拉扎贝出演邦德的电影,拉扎贝运气太差,只演了一部就被赶下台。这部电影里,邦德还结婚了。里格曾在《复仇者》一剧中取代布莱克曼成为女一号,她本人的高智力让翠西一角有了全然不同的诱惑力。

  芭芭拉·贝芝 饰 安雅·阿玛索娃

  《007之海底城》 1977

  这名邦女郎也是披头士前鼓手林格·斯塔尔未来的妻子。片中她扮演一名克格勃特工,因邦德杀了自己的情人寻求复仇。不过,安雅因爱上这个敌人不能自拔。两人最后乘坐逃生舱逃离海底城,可恶的是,舱内仅摆设了一张特大床和一瓶香槟……

格蕾丝-琼斯

  格蕾丝·琼斯 饰 May Day

  《007之雷霆杀机》 1985

  这位牙买加出生的迪斯科女王,片中扮演亿万富翁马克思·佐伦阴谋的主要执行者。在弃暗投明的过程中,她从试图杀掉邦德,慢慢为邦德的魅力折服,变成助其除掉反派阴谋的力量。

杨紫琼

  杨紫琼 饰 林慧

  《007之明日帝国》 1997

  看上去固执却性感,杨紫琼这位香港武打女星,是少见的比邦德还能打的邦女郎。但制片人并未让杨紫琼完成片中所有的武打动作。

哈利-贝瑞

  哈利·贝瑞 饰 金克斯

  《007之择日而亡》 2002

  终于,一位美国女演员扮演美国的邦女郎。贝瑞这位因《死囚之舞》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新星,片中饰演一个和邦德有着火辣***的美国特工。她对邦德总是充满醋意,自己也被这种微妙的情绪噬咬着。

伊娃-格林

  伊娃·格林 饰 维斯帕·林德

  《007大战皇家赌场》 2006

  这个英国财政部的特工是邦德的初恋,并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作为空前风骚的邦女郎之一,相信即便在《基督降生的故事》这样的片子里,格林难以隐藏的性感也会使影片具有限制级的意味。

  欧嘉·柯瑞兰蔻 饰 卡米尔

  《007大破量子危机》 2008

  片中的这位玻利维亚美人可谓是邦德的绝配:他们都失去了所爱,杀人时毫不怜惜。工作人员让这位性感乌克兰模特的妆容略带深色,这样,她看上去就更具拉丁风情了。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