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泽东与次子毛岸青(左一)、儿媳邵华(右一)、大儿媳刘思奇(右二)在一起
毛泽东与三弟毛泽覃,分别娶了贺子珍与妹妹贺怡;毛泽东的两个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又分别娶了刘思齐与妹妹邵华,两代人都是亲兄弟娶亲姐妹,真可谓“亲上加亲”。
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刘松林),与毛岸英弟弟毛岸青的妻子邵华,是同母异父的姐妹。姐妹俩共同的母亲张文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曾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多年,是一位老革命家。张文秋在革命生涯中经历了失去两任丈夫的痛苦和两次入狱的磨难,但她始终对理想忠贞不渝。她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因此她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1927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见到张文秋,知道她结婚才3天,就开玩笑说:如果你生了女儿,我们就结成儿女亲家吧。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没想到成了事实。不仅张文秋的长女刘思齐1949年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结婚。而且张文秋的次女邵华1960年也嫁给了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
刘松林
刘思齐的父亲刘谦初,早年是毛泽东情投意合的战友。1931年,刘谦初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时,因被叛徒告密,与妻子张文秋一起被敌人逮捕入狱。当年4月5日,刘谦初遭军阀韩复榘枪杀。临刑前,他唯一的遗言是对张文秋说:“你怀的孩子,我再也见不到了。不过,今后你们不论流落到哪里,都要思念齐鲁这片热土,因此孩子出生后,就取名‘思齐’好了。”
1938年春节,毛泽东在延安观看话剧《弃儿》。当他知悉扮演小主角的女孩,便是刘谦初的女儿时,立即将张文秋和她的后夫陈振亚叫来,郑重其事地交代说:“思齐是烈士的后代,我们都有责任好好培养她。”接着他抱起思齐说:“我做你的干爸爸,你做我的干女儿,就这样一言为定了。”
毛泽东再次见到“干女儿”,刘思齐已经16岁了。她刚从新疆军阀盛世才的牢狱中出来,陈振亚已牺牲了。毛泽东对张文秋说:“你安心工作,思齐就交给我管吧!”从此,刘思齐与毛岸英便以“干兄妹”相称,尽管他们的年龄相差8岁,但处得却十分亲密。1948年5月,毛岸英与刘思齐在平山县西柏坡村确立了恋爱关系。作者查阅文献得知:1949年10月15日,毛岸英和刘思齐的婚礼在中南海菊香书屋的西房里举行。新郎穿的一身标准制服,是他给李克农当翻译会见外宾时配发的,新娘的上衣,是灯芯绒布做的,半新不旧,方口布鞋是张文秋买的“陪嫁物”。
1950年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后,毛泽东更加关怀刘思齐,为了尽快减轻她沉痛的心情,改换一下环境,同意她赴苏留学。毛泽东对刘思齐一直有信必复,抬头不是称“亲爱的大女儿”,就是“思齐儿”。在毛泽东的敦促下,刘思齐于1962年初,与空军学院教师杨茂之重建了家庭。毛泽东还亲手书写了“贺匾”: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刘思齐后来改名刘松林,但人们还是习惯叫她“思齐”。
邵华 左一
邵华是毛岸青的妻子,毛泽东的二儿媳。她1938年10月出生在革命圣地延安。父亲陈振亚一反传统,让女儿随母张文秋姓,取名张少华(北大毕业后,她用谐音,取笔名邵华,沿用至今)。邵华从小酷爱文学,1954年,她创作的诗歌《黄继光》、散文《节日的夜晚》等作品均在《少年文艺》上发表。参加工作后相继发表了《刘谦初传》《陈振亚传》等传记作品。
1960年和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婚后生有一子毛新宇。她与毛岸青合写的《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曾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迄今为止,邵华已单独创作和与人合作编纂、出版了画册、文学作品及各类丛书并拍摄电影、电视剧数十部(套、集)。1984年,她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08年6月24日傍晚,邵华将军因乳腺癌扩散,在北京301医院去世,终年69岁。中新社报道,6月27日傍晚,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在北京向记者介绍了妹妹邵华生前的一些鲜为人知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