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宁浩
导演张扬
面对《泰坦尼克3D》《战舰》《复仇者联盟》等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国内电影“中生代”导演集体出击,吹响反击冲锋号。日前,宁浩的《黄金大劫案》、杨树鹏《匹夫》、管虎《杀生》、张扬《飞越老人院》,四部业内颇为关注的新片陆续敲定档期,将从4月24日至5月8日集中接受市场与观众检验。经历了去年华语片创作低迷期后,这批电影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商业上,都有翻身之势。这批“中生代”导演能否借助电影牛市顺利完成艺术和市场的双重交接,更让人期待。2012年,也许将成为国产电影更新换代的拐点。
现象
求新求变 “五四青年”发力
国内影视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电视剧是年轻人拍、中老年人看,电影是中老年人拍、年轻人看。去年,国产片票房冠军《金陵十三钗》导演张艺谋、亚军《龙门飞甲》导演徐克都是60岁出头,票房季军《建党伟业》导演黄建新也是“第五代”,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目前,国内最卖座的50多位导演中,“70后”仅10人,“80后”更少,仅2人。去年20部票房过亿元国产片中,张一白、徐静蕾、滕华涛3人还可称为“中青年”导演。
当曾经垄断市场的“第五代”导演集体步入花甲,市场渴望新鲜血液注入,也需要数量众多“大片”以外的中小成本影片支撑。当老导演的题材选择、审美趣味已逐渐固化,年轻观众的口味却在迅速变化。这股更新换代的潮流今年3月已初露端倪:本月是港片“小阳春”,除《桃姐》导演是老导演许鞍华外,《情迷》《大追捕》《春娇与志明》都是由年轻导演执导,黎妙雪、周显扬、彭浩翔新作票房和口碑均不错。自4月24日起,宁浩的《黄金大劫案》、杨树鹏的《匹夫》、管虎的《杀生》、张扬的《飞越老人院》,将在“五一”档抱团出击,吹响迎战好莱坞大片的冲锋号。4人决战5月,4位导演也被业内人士戏称为“五四青年”。
去年,“中生代”导演上映的影片只有李玉的《观音山》、乌尔善的《刀见笑》、张猛的《钢的琴》、滕华涛的《失恋33天》、韩杰的《Hello,树先生》等几部。而今年,围绕“五一”档前后半个月就有4部“中生代”导演作品集中上映,下半年还有王全安的《白鹿原》、王小帅的自传三部曲之《我11》、娄烨的《浮城迷事》等,“第六代”也重归观众视线。这些影片能否被观众接受,也许将决定今后几年“中生代”能否接过老一辈的枪。
卖点
明星助阵 主要靠风格取胜
宁浩说:“常听说有些电影一半投资被演员拿走,但我想把更多钱放在制作上,所以请来各行当最好的制作人,主要演员基本上起用新人。”他的新片把从演员片酬上节省的经费,全部投到制作上。“我没讲过我不和大牌明星合作,只是说不要‘唯明星论’,如果观众进入到故事里,他始终都意识到是在看一个明星,那我觉得这个电影就失败了。”没有老导演的人脉、名气,中青年导演要在市场取胜不拼大牌拼创意。4月下旬上映的这几部新片,导演都有各自鲜明特色,加上有明星助阵,有望以风格取胜。
《黄金大劫案》卖的就是宁浩这个品牌,男女主角都是新人,黄渤、范伟、刘桦等甘当绿叶。继续“黑色幽默”,宁浩的口碑令《黄金大劫案》在观众中具有极高“期待值”。院线经理都看好该片,毕竟,宁浩上一部《疯狂的赛车》票房就已过亿元。杨树鹏上一部电影《我的唐朝兄弟》因个人化风格饱受争议。此次新片《匹夫》就要看他如何将个人风格与大众口味统一,能否让明星融入故事。该片最大卖点是黄晓明,这也许是黄晓明第一次以演员而不是明星形象出现在观众眼中。
《杀生》能否成功则在于“老搭档擦出新火花”。管虎新作《杀生》由黄渤主演,定位为“黑色、悬疑、幽默”。两人因有长达10年的合作经历而备受期待。黄渤因宁浩的《疯狂的石头》成名,但他入行是靠管虎,更凭借管虎执导的《斗牛》成为金马影帝。此次接拍《杀生》,黄渤不仅推掉多部片约还主动自降片酬,希望借管虎之手再度自我突破。就票房而言,宁浩、杨树鹏都有望突破,而管虎和张扬的新片质量也有保证。卧薪尝胆,“中生代”导演文艺与商业齐飞,今年到了收割的时候。
优势
接地气 喜剧爱情是突破口
去年,《失恋33天》一连PK掉3部好莱坞大片,创造3亿多元票房,成为话题之作。该片接地气,是受到年轻观众追捧的重要原因。业内人士表示,近年电影圈热钱涌动,新片项目多,一个明星一年可演四五部戏,但最勤奋的导演也不过一年一部,于是导演成了稀缺资源。这客观上为新导演上位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新导演在对当代题材作品的处理上,往往比老导演更有优势。尤其是大导演热衷于拍摄古装商业大片,多年来已让观众审美疲劳,年轻导演的个性特色,让观众感到新鲜。根据统计数字,中青年导演执导的都市爱情题材影片,在去年国产片票房中占了不少份额,票房超过8亿元。再加上喜剧片,这两类题材被业内人士视为年轻导演作品票房的最大突破口。
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在“中生代”导演中,只有宁浩和陆川两位“70后”导演票房过亿元,其余大多是赢了口碑却票房平平。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方面是年轻导演作品多为中低成本影片,投资方不敢把大制作押宝在新人身上;另一方面,新导演用作品证明自己的市场价值也很重要,“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中,新导演不是没机会,而是不能浪费太多机会。”
本报记者 卫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