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扎堆全民潜伏 《借枪》上演“谍之惑”(图)

2011/3/17 21:05:24作者:yxlady来源:伊秀娱乐网
当“间谍”“敌特”身份变成电视剧人物的游戏面具时,和中国商业大片一样,“叫座不叫好”正成为时下谍战剧的典型生态。导演姜伟:《借枪》并不是一部方方正正的谍战剧,而是一个形态怪异的杂交品种。

  撰文/王媛 杜晋华 白郁虹 编辑/王媛

  “谍战扎堆”之怪现状

  在这个谍战剧泛滥的年代,有网友总结出谍战剧的七大“俗”:特务多为美娇娘;动作枪战齐上场;故事单薄史料挡;假的妻子真的郎;敌我之间恋爱忙;勾心斗角本事强;对白肤浅旁白扛。

  在幽默了一番之后,“谍战扎堆”之怪现状逐渐浮出水面。

热播剧《借枪》

  满城尽是谍战剧

  近几年,《暗算》《潜伏》的热映使谍战剧迅速崛起,以“革命的名义”取代了古装戏、偶像剧、情感剧与涉案剧,成为荧屏新宠。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这几年,仅在横店影视城拍摄的谍战剧就多达三四十部。在一些地方卫视新年备播的电视剧名单中,谍战剧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风语》剧照

  2009年初,《潜伏》红透大江南北,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共有数十部谍战剧“跟风”而动,两年过去,似乎只有《黎明之前》和《借枪》让人看到了谍战剧的“黎明”。

  和高收视率一起出现的,还有观众、网友们的“板砖”:穿帮镜头、模仿段落比比皆是;故事胡编乱造,不符合历史真实;人物扮酷虚假,已成新的俗套。

《潜伏》剧照

  面对作品同质化倾向明显、质量良莠不齐的现状,很多人质疑:是什么正在把有荧屏常青树之称的谍战剧推入粗制滥造、重复建设的怪圈?

  当“间谍”“敌特”身份变成电视剧人物的游戏面具时,和中国商业大片一样,“叫座不叫好”正成为时下谍战剧的典型生态。

《黎明之前》海报

  谍战剧迎来第三次g.c

  从2002年《誓言无声》等一批“反特剧”出现以来,“谍战热”经历过2005年《暗算》和2009年《潜伏》为代表的两次小高峰。

  放眼近期的电视剧排片表,《旗袍》《借枪》《风声传奇》成为包括北京、浙江、东方等众多卫视的重点推介大戏,《风语》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二轮播放。此外,沙溢转型作《青盲》,吴秀波、海清再度牵手的《追捕》,凭《暗算》一炮走红的柳云龙又战谍场的《告密者》……短短3个月内,观众可以在荧屏上看到至少8部谍战剧。有人说这是谍战剧的“回归”,按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影视评论家苗棣的说法,谍战剧就“从未离开”,“今年这类大戏比较多,宣传力度又大而集中,所以感觉上确实是有一个g.c。”

  谍战剧“永远不会过时”

  从《暗算》到《潜伏》再到如今的《借枪》,其间,经历了g.c、退潮、再g.c、再退潮的趋势。到底为什么谍战剧会如此之火且g.c不断?

《黎明之前》剧照

  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解释道:“如今的国产影视谍战片集纳了各种类型的影视技术元素,在审美视觉效果上大大超越了以往的反特片。明星云集的阵容、快速闪跳的剪辑、生动流畅的音效,使谍战题材呈现出精美的格调和异样的风情:浪漫爱情、激烈枪战、重重悬疑、错综矛盾、智力挑战、酷刑展示等复杂刺激的审美元素,令谍战片内涵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对于谍战剧的未来,《借枪》制片人张宏震很放心,“谍战剧是一个成熟的类型剧,有着稳定的收视人群。作为一种类型来讲,它永远不会过时。好的故事、有个性的角色,永远都会是观众所热衷的。”但他也同样表示:谍战剧“一靠运气、二靠口才、三靠敌特之间内斗”,这“三板斧”的老套路,亟待有更大的突破。所以,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另类谍战剧——《借枪》。

  

  《借枪》:谍战剧的另类突围

  就在“一个余则成播完了,千万个余则成站起来”之时,电视剧《借枪》却没有走寻常路。同样是电视剧《潜伏》的原著作者龙一和导演姜伟的组合,《借枪》上演了一出“谍战生活剧”好戏:特工不再全都是人精,组织不再都是万能的……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一个特殊职业人的平民形象。

  在某网站的一项调查中,有59.9%的观众认为平民谍战剧能开创一种全新的模式。与此同时,各大卫视也为《借枪》打起了仗,新的播出形式让《借枪》未映先火。

  至此,以《借枪》为代表的谍战剧有了新的突围方向。

《借枪》剧照

  一大影响 打响“秒时代”第一枪

  《借枪》上星后,被浙江、东方、天津、北京等四家卫视抢先。为了锁住收视率,前三家甚至采取了删广告抢播的手段来保证收视率。以浙江卫视为代表,他们在《新闻联播》后直接进入《借枪》剧情部分,连片头都几乎删光,仅此一项,浙江卫视的广告损失就有近2000万元。该台随后发出英雄帖,欢迎大家来“找茬”,只要发现在首播时段有其他卫视比浙江卫视播出早,并提供截屏图,电视台就奖励一万元——自此,《借枪》打响电视剧“秒时代”第一枪。

《借枪》剧照

  两大争议 剧情:荒诞or真实?

  网友hero:堂堂一个天津卫的情报组一把手,从借钱到借人再到借枪,可能这么窘迫吗?

  龙一: 《借枪》中的熊阔海才是那个特殊年代广大地下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而《潜伏》中余则成的真实性只有5%!

  当若干谍战剧将地下党的形象划在了有车有房、身份光鲜、衣食无忧,还可以一个接着一个地完成任务这个大框内时,《借枪》里张嘉译扮演的男主角熊阔海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地下工作者英武神勇的印象:借出去的枪害死了亲弟弟,弄出来的证件害死了弟妹,上级不懂情报工作瞎指挥,下线在盲目的砍头行动中牺牲……潜伏了7年从未开枪、听到枪声会吓一跳的特工,最后居然敢公开下战书。

  当初《潜伏》最感人的就是真实,《借枪》一出,“倒枪派”认为窘困的地下党熊阔海太假了。究竟是《潜伏》的高、大、全真实,还是《借枪》的窘困绝望的小市民地下党更接近历史?两个小说的原作者龙一有话说,“《借枪》中的熊阔海才是那个特殊年代20多万广大地下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而《潜伏》中余则成的真实性只有5%!”把特殊年代一大群默默无闻奉献的小人物生存状态披露给观众也是龙一创作的初衷,“我希望能挖掘出被历史遗忘、遮蔽的却同样有着坚定革命信仰、为革命奉献生命的共产党人。”

  《借枪》的编剧林黎胜告诉记者,熊阔海的困境是原小说中就有的,但编剧中放大了这种困境,“放大了他生活中、情感上、工作上的压力,反而更凸显他的信念,他一个人的坚持。”对于争议,他无奈地说:“事实上是,观众宁愿相信假的,不相信真的。因为他们看过太多假的了。”

《借枪》剧照

  定位 谍战剧or生活剧?

  编剧林黎胜:这是彻底的一部谍战戏,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谍战。

  导演姜伟:《借枪》并不是一部方方正正的谍战剧,而是一个形态怪异的杂交品种。

  显然,《借枪》的怪味乱炖,不是《潜伏2》,更不是《 蜗居2》。熊阔海为买情报四处筹钱的生活状态占据了全剧4/5的戏份,全剧没有运筹帷幄的地下党、没有迷雾重重的谍战、没有缜密的权谋、没有高水平的技术,甚至没有激烈的枪战……一切都在借钱、借人、借枪中缓缓道来,开播之时就备受争议,这是谍战剧的新面孔还是“臭婆娘的裹脚布”?

  直到现在,姜伟依然无法为《借枪》定性:“《借枪》只是反映了一个特殊职业人的生活,他是个平民的形象,游走在底层社会的各色人等之间,以致在他身上呈现出来的圆滑、冲动的江湖色彩、对钱的斤斤计较等方方面面,更能表达一个小人物常有的心态。毕竟谍报人员也是人,他也有老婆孩子,也要面临柴米油盐等琐事。”对于这样一个另类的地下党,导演姜伟说:“如果他像一个传统地下党的话,我们就失败了。”

  创新,是导演姜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反复强调的一个词,他最不想做的便是重复自己的作品,因此在《借枪》开播前反复提醒观众要把《潜伏》忘掉,“你别指望走进这间房,全是刀光剑影、心理较量。它有夫妻间的柴米油盐,没有打情骂俏;有生活的艰辛窘迫,没有《潜伏》般的办公室政治。《借枪》更像一块橡皮糖,嚼劲很足,尤其到后半部分,剧情跌宕悬念丛生,给人一种悲壮的感叹”。

  大家对定位的争议,也让编剧林黎胜有点哭笑不得,“大家的认识很荒谬,地下党一定是无所不能的吗?我们只不过写这个人狼狈一点嘛,为什么不能叫谍战剧?”他坚决反对把《借枪》归为生活剧,“熊阔海所有行动都是为了他的情报,这已经符合谍战剧的标准了”。

《借枪》剧照

  三大特色 对白、名字、角色很出彩

  对白:贫嘴、相声一锅烩

  天津人编、天津人演的《借枪》发生在宁肯饿肚子也要听段子的天津卫,戏里曲艺段子和传统文化分量很重。围绕熊阔海这个学艺未成的前相声演员,处处充满了曲艺的遗痕,话语间暗藏他韵,借古喻今、指桑骂槐是经常的事儿,很多段子不经意间就溜达出来了,一下子就把谍战偶像从神坛上拉了下来。随着劝业场、海光寺、登瀛楼等天津真实地名的出现,熊阔海的刺杀之旅,也就成了“熊尔特保卫天津热窝”了。

  名字:隋唐英雄再结义

  熊阔海跟女儿嫣嫣说:“爸爸是天下第四条好汉!”可他闺女取笑他说:人家是英雄的“雄”,您是狗熊的“熊”。说评书的熊老先生给大儿子取名“阔海”,给二儿子取名“罗成”,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雄阔海是《兴唐传》里响当当的英雄,而剧中熊阔海的老爹是说评书的艺人,岳父兼**是说相声的名家,“熊阔海”三字正见他曲艺世家的出身。

  他和女房东裴艳玲为房租打岔逗贫时讲,“在《兴唐传》里,你们家老祖宗(指裴元庆)是第二条好汉,到了《说唐》里面,你们家老祖宗是第三条好汉”。如此一来,整个《借枪》倒像是隋唐英雄再结义。

  角色:小人物大命运

  熊阔海颠覆了大众眼里地下党高大全的印象,这个史上最落魄的情报组长,为党工作,党还不给经费,让人全家都饿肚子,每天被房东追着讨债,还得到处装傻充愣、坑蒙拐骗搞钱,只为去买一份还被上级怀疑的情报。黑色幽默之外让人倍感辛酸的是,好不容易搞定了钱的事,却在连暗杀鬼子的行动都部署好的时候,没有武器。向上级要枪,上级也只能来一句,“我去借”。“枪”代表了那个乱世当中国民浴血救国的勇气,而“钱”放大了那个时代小人物的逼仄与绝望。

  

  男特工的成功学

  谍战剧《借枪》北京卫视热播之际,又勾起了不少观众对近几年播出过的经典谍战剧的记忆,《暗算》《潜伏》无可争议地在名单之列,这几部作品都是以男性为主导,钱之江、余则成、熊阔海,心机、智慧、勇气,再加上气质、风度,一个都不能少,这几位男主角的不同特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柳云龙

  《暗算》 钱之江·柳云龙

  魅力指数:★★★★

  典型个性:喜怒不形于色

  《暗算》之《捕风》虽然只有几集的戏份,但钱之江仍然凭借其经典形象:“自信地捻着佛珠,闲静时似笑非笑,双眼半睁半闭;言语时不紧不慢,音调低沉委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代号为“毒蛇”的地下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向共产党提供密电码,他身份暴露后被迫与其他人员一起接受调查。在一个密闭的阁楼中,一边要不动声色地送出情报,以免其他共产党员被捕;一边还要周旋于国民党同事间的互相揭发和上级的盘查审问。

  有网友评价说:他的周围风云变幻,他却依然淡定自若,永远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柳云龙对于角色的诠释功不可没,他将革命者的严肃沉稳和浪漫情调熔于一炉,得到众人好评。

孙红雷

  《潜伏》余则成·孙红雷

  魅力指数:★★★★☆

  典型个性:玩弄权术于股掌

  如果说柳云龙版的钱之江出场是实力兼具偶像的完美英雄,那么孙红雷版的余则成是从一个普通人蜕变成了英雄。

  用“大智若愚、心思缜密、机智敏锐、平和儒雅、果决坚毅、温情脉脉”这些词形容余则成并不为过,他生存的环境像是一幅人生百态图。吴站长、李涯、谢若林、陆乔山、马奎,他们或狡猾贪婪、或相互倾轧、或唯利是图、或贪生怕死,余则成巧妙地利用这些人的弱点,斗智、斗勇、斗心计,在机巧和手腕上,他其实比任何一个老***巨猾者都更加高明。

  孙红雷和姚晨这对“小眼、大嘴”组合与《潜伏》相得益彰、互相成就。二人凭借该剧获奖无数,该剧的成功二人也功不可没。

张嘉译

  《借枪》 熊阔海·张嘉译

  魅力指数:★★☆

  典型个性:穷困潦倒却执著

  正在热播的《借枪》中,无论是剧中人物熊阔海,还是扮演者张嘉译,角色个性和演员魅力都不如上述几位,但算得上是最接地气的一位。

  熊阔海,一个最底层的地下工作者,整日为生计发愁,却坚定地要做好本职工作——搜集情报,即便变卖家私筹集经费,赔上妻女完成重任。熊阔海没有什么大智慧、大主义、大理想,有的只是对任务近乎倔强的坚守和必须完成的信念。

  论表演,张嘉译在《借枪》中的表演并没有为该剧加分。大摇大摆、晃肩驼背的形体动作很容易让观众出戏,毕竟年代戏不比现代戏,熊阔海也不是宋思明。虽然不少观众都知道这一问题是张嘉译脊椎不好造成的,但多多少少影响到了角色的魅力。

  

导演姜伟

  主创有话说

  《借枪》不再有刀光剑影

  ◎导演姜伟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拍摄《潜伏》时,您介绍剧情很多都是跟历史的进程相吻合的。《借枪》呢?熊阔海是不是可参考的原型更多?事件是否也会像《潜伏》这样,结合真实的历史事件?

  姜伟(以下简称姜):会有一些,因为编剧是学历史的。小说作者说,这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可参考的人没有,但很多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可以作为参考,很多地下工作者就是普通老百姓,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身为普通老百姓的地下工作者,他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很多问题就会随之浮出水面,家庭问题啊、经济问题等等。

  记:创作熊阔海、余则成这样高智商的人,是不是要特别小心,尤其是熊阔海在暴露边缘,怎么让他更合理?

  姜:他已经暴露,但他就是死不承认,比较市井的一种。编剧在做剧本时,做了很多关于可行性的工作。因为小说中的假定性比较强,在文学中这种假定性是可以成立的,但到电视剧中,需要提高它的可信性。所以,前20集,一直在改变小说中的一些形态,让它生活化,更有地域之感,别让后来发生的决斗变成天外飞仙。因为这种对决,一个人要杀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站出来让你杀,这确实挺难把它合理化的,只有在慢慢的发展过程中完善它。

  记:《潜伏》小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荒诞和黑色的夫妻关系,《借枪》呢?您最看中它的部分是什么?

  姜:窘迫这点小说中是没有的,小说主要讲的是一场对决,由暗杀变为一场明杀,这也是小说的核心价值。对于大家习惯的谍战剧而言,《借枪》有一个变化,就是突然转向生活了,不再有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悬念和紧张的节奏了。也有观众反映过于生活化,耽误节奏,但我们确实想做这一点。如果不管客观声音,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的。

  记:戏中比较吸引人的一点是,砍头行动的一次次狼狈失利,情报组与行动组之间的冲突,是以前观众不了解的。为了计划成功,盲目实施计划,这点也有一层新意。

  姜:我们知道很多是对于成功的歌颂,而我们缺少对失败的认识。我想中国革命史上有很多失败的行动,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其实一次暗杀活动,无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革命党人暗杀满清官员,还是后来国民党军统暗杀汪精卫,都有不成功的案例,不是那么容易抬手打枪就把人打死的,都会需要精心策划,需要孤注一掷的勇气,但往往会有失败的纪录,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编剧林黎胜

  别用《潜伏》的思维来看戏

  ◎编剧林黎胜

  记者(以下简称记):原著中,借枪的困境是熊阔海一个人的,电视剧中把所有人都调动了起来。为什么做这些大的改动?

  林黎胜(以下简称林):作家有作家的喜好,编剧也有自己的喜好。从小说到剧本,确实做了一些改动。增加了妻子周书真的角色,可以更立体地展现熊阔海的困境,而为丈夫牺牲的熊妻的形象也丰满起来,安子从洋人改为同门师兄弟,还把原著中很女性化的杨小菊塑造成不靠谱又爱国的形象等等,主要是为了电视剧的卖相。

  记:30集的《借枪》直到最后几集,剧情才算有所推进和突破,有些观众批评说,这种慢节奏和冗长的叙事不太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

  林:每每看到网上这样的评论我都觉得莫名其妙。《借枪》就是1939年5月底这么一个紧凑时间里发生的紧张故事,之前铺垫的种种牵制和细节也正是这个剧的特色。我只能希望观众能沉得下心去研究当时的历史状况,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指手画脚。

  记:您认为这是个什么类型片?

  林:《借枪》就是带一点点仿类型的谍战类型片,观众之所以质疑,不过是因为大家对仿的东西有一点点不习惯。连导演都不喜欢拍原来《潜伏》那一套,为什么观众会对《借枪》有那么多反弹?难道观众不愿意看到新的东西吗?总之,别用《潜伏》的思维来看戏。

  记:关于《借枪》的类型定位还是有很多争议。您认为这是一部什么剧?

  林:这是彻底的一部谍战戏,只不过是鸡毛蒜皮的谍战,不能叫生活剧。就算这个地下党落魄狼狈一点,他的一切都为了情报,还不能算是谍战剧吗?大家的争议很荒谬。

  记:您认为《借枪》最大的突破是什么?平民英雄还是荒诞故事?

  林:我只能说,我们做的东西是严肃而且有诚意的,这是一个符合1939年的法租界真实历史背景的故事。比如大家会质疑罗成这样的人怎么会死,这不过是出于民族虚荣心。事实上,当年也正是有这样的热血青年,而不是职业军人,更愿意慷慨赴死。大家认为不可能存在的愣头青领导铁锤也是有真实原型的。这些年的影视创作里,大家会倾向于表现日本军人的人性,但历史的***是那个年代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是非常残忍和疯狂的。

  《借枪》想告诉你们的是,历史不是教科书学到的那样,历史有可能是这样的,也许很多人不愿意听。我们在冒一个很大的险,似乎冒得很成功。所以希望观众别头脑发热,能静下心来欣赏。其实,我并不喜欢谍战戏,以后也不会再写了。

  记:《暗算》之后,谍战剧一直很火,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您比较喜欢哪部戏?

  林:谍战剧是目前容易过关的唯一可看的情节戏,所以才会有这么繁荣的创作。我个人希望还是少做一点谍战剧。艺术的魅力在于,谁也不会是高峰。目前我们还没有出现最好的谍战戏,但凭中国创作者的智慧还会出现更好的。

编剧麦家

  多方会诊谍战剧

  谍战剧情节设置走入末路

  ◎编剧麦家

  中国影视界原创的东西很少,—窝蜂的很多,近距离的重复和低层次的模仿省心又省力。但是,因为模仿太多,如今这谍战剧市场已经做乱了。

  有关方面对创作题材有限制,涉案剧现在已明令禁止不能在黄金时间播放。于是,把涉案剧的时代前移,把对手改成日军或国民党特务,就成了谍战剧。现在荧屏上大多数谍战剧说白了就是换了—下时代背景的涉案剧而已。

  谍战片成功的根本在信念,是信念之上的那种人文情怀。当下很多谍战剧已经成了—个壳。谍不够,情来凑。在现实生活中,谍报人员对爱情是慎之又慎的,甚至在某种情况上说是禁欲的。国际谍战中因为陷入情感而暴露身份的实例比比皆是,但我们的谍战剧却恋情不断。我们的谍战剧在情节设置上已经走入末路。

学者张颐武

  谨防过度消费谍战剧

  ◎学者张颐武

  谍战剧为什么火?是因为涉案剧不准黄金时间播了。但观众对于涉案、侦探的剧情又有很大的需要,所以就都转移到谍战身上。

  谍战剧类型所包含的细分种类也越来越多,主打快节奏枪战的传统谍战剧、凸显情感戏的人情谍战剧、打智力牌的智力谍战剧等等,谍战剧一种类型里面其实有很多风格,各有各的路径。

  不过凡事也有个度,谍战剧种类再丰富,过热总是会烫人的。当年,涉案剧也有不少好作品,可是禁不住大家一拥而上、不管质量地做,就这么做坏了。希望谍战剧不要和当年的涉案剧一样被过度消费毁了。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