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导演姜伟 解密《借枪》看点

2011/3/2 8:33:19作者:yxlady来源:伊秀娱乐网
“这几年拍谍战剧都是以紧张、悬疑来赢得观众的,这样对观众来讲被剥夺了某种乐趣。南都:观众都觉得生活戏最感人,尤其是他们夫妻的戏,周书真这条线是小说中没有的。姜伟:那些荒诞的东西,其实是为了戏剧性服务的,让观众在看的时候,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南都解密《借枪》内有剧透,谨慎阅读

  “这几年拍谍战剧都是以紧张、悬疑来赢得观众的,这样对观众来讲被剥夺了某种乐趣。如果把它改成《一个特工的生活》,或者《特工的平民生活》,大家就不期待谍战风格了。”

  “观众如果带着框框来看,带着别的期待来看,是会倒胃口的。忘记《潜伏》,忘记谍战模式。”

  “选择演员时,知道会有意外的效果,像《潜伏》中的姚晨一样,期待一种意外,而且相信会有一种意外。”

  ——导演姜伟

  《借枪》不是第二个《潜伏》,男一号熊阔海更不是第二个余则成。《潜伏》导演姜伟的新作《借枪》终于将于3月3日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卫视频道上星播出。

  果然印证了导演“风格是全新”的预告。这部由龙一同名小说改编,由著名编剧林黎胜执笔的电视剧不仅突破了《潜伏》的模式,更是对以往经典的、最流行的谍战模式的一次全面突围。导演姜伟说《借枪》是一个不规范模式,甚至不能算是谍战剧,此前不曾诞生,此后也很难被模仿,它是一颗“怪味豆”。曾主演《蜗居》的张嘉译作为这部剧的男一号,也坦言这是最拿不准、最期待、最刺激、最累、最“虐”的一个角色。这样一部作品,被期待已久,被各电视台寄以厚望。浙江卫视以《借枪》为第一炮打响其“谍·战英雄季”的概念,引出此后一系列的谍战作品。不少网友购买碟片先睹为快,以致该剧尚未播出就在网络上评价甚高。记者提前观剧,并在杭州独家专访了导演姜伟和主演张嘉译,让他们来解读这个全新模式的剧作,看《借枪》如何在大热谍战剧中全面破军突围。

  突围之格局 展示“特工的平民生活”

  【抢先看】如果抱着看《潜伏》的期望看《借枪》,注定是要失望的。《借枪》的男主角熊阔海出场便是一个银行小职员,支撑着一个穷困潦倒的家。他是被一块钱难倒的英雄汉。在日本鬼子占领下的天津,经营着一条共产党地下情报线,靠着坑蒙拐骗筹措来的钱紧巴巴地买上一两个情报,甚至***上了扛枪刺杀的道路。在这部剧中,以往谍战剧元素悉数消失:没有办公室政治,没有酷酷的男主角,没有晒技术手段,没有亦敌亦友的伪装。生活的质感才是该剧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网友们给《借枪》起了不少亲切的“别号”,如“借钱”、“就差钱”、“房契”等。《借枪》没有特别去交代谍战人员为取得情报斗智斗勇,它只是描述了一群中低层特工人员的生活状态,以及如何在困境下坚持信仰。与其说这是谍战剧,不如说这是谍战剧和生活剧交叉的产物。这是首次在电视剧作中以中低层特工为主角的作品,更是对《潜伏》、《黎明之前》等潜入敌人内部精英特工模式的一个全面突围。正是因为如此,该剧中铺展开的生活空间中,终于能有足够篇幅描述特工人员的家庭生活了。熊阔海和太太书真的感情也成为最让人感动的一条线。

  【导演解读】期待《借枪》有怪味豆的效果

  :《借枪》这部电视剧的格局跟之前大家熟悉的谍战剧模式有很大差别。在决定做这个戏之前,你是否觉得有很大风险?

  姜伟:风险倒谈不上,我觉得有点难。难题就是,小说中“暗杀”变成“明杀”的假定性太强。假定性太强在文学上完全成立……它不像电视剧。电视剧是通过信号,直接进入家庭。电视剧要经过各种各样的挑剔和评判。所以这个假定性,变成电视剧呢,就容易使人不相信。所以我们的编剧林黎胜,他认为核心问题就是将这个假定性降低,使之可信。

  南都:跟谍战剧的不少主创探讨过一个问题,大家都觉得很难突破我方特工卧底在对方某一机构中的这个模式,《潜伏》、《黎明之前》甚至最早的《永不消失的电波》都是这个框架,但做《借枪》你彻底放弃了这个模式,是怎么做到的?

  姜伟:对,这个模式确实很难改变。但有一点误读是,谍战剧一定要那样去做。如果你总想着要去做谍战剧,你就完了。其实你不要去做谍战剧,你可以做生活剧,生活中有搞谍战的,有情报人员,就简单了嘛……我个人没有把《借枪》当做谍战剧来看,满怀谍战期待的观众来看呢,可能会大失所望。因为这里头没有那么多的刀光剑影。谍战剧是一种类型,有一些先入为主的框框。这几年拍谍战剧都是以紧张、悬疑来赢得观众的,这样对观众来讲被剥夺了某种乐趣。如果把它改成《一个特工的生活》,或者《特工的平民生活》,大家就不期待谍战风格了。媒体都在打谍战牌,使得人们都带着谍战的眼光来看这个戏。一看不是,一看又不是,等到看到一半观众的胃口扭过来时,观众其实觉得是什么戏都无所谓。我们想要的是怪味豆的效果……

  南都:很多地方确实和谍战戏彻底不搭边,其实你可以找一个帅、凸显气质的男主角来模糊一下,但是你不屑那么做?

  姜伟:我觉得那是个陷阱,我们不能带着那么多人去跳到那个陷阱里面。文艺形式在现在这个时代来讲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它需要的是内容,这些内容会改变它的形式。在制作它时,我先把形式问题忘掉,努力去收拾内容问题,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出来它的形式了,只不过这个形式是很不规范罢了。前面没这种形式,后面的跟风去模仿这种形式,也是不靠谱的。它不是我所认识的几何图形,不是规矩的形状。它是一个水形的,谁都不知道,一杯水落地,谁也不知道它什么形状。

  南都:你做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

  姜伟:对对,任由它吧,任由它吧。我把握细节,不把握格式化的那种东西。把重点放在内容上,出来之后它爱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南都:在《借枪》播出的时候,观众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

  姜伟:就像你说的,观众如果带着框框来看,带着别的期待来看,是会倒胃口的。忘记《潜伏》,忘记谍战模式———当然不是说忘记观众就能忘记的……我们既没法限制对谍战宣传的那些媒体,也没法告诉观众,你把脑袋清空。两者我们都做不到。

  南都:说到《借枪》在某种程度上是生活剧,你在《潜伏》的时候就尝试让剧更通俗,《借枪》其实是更通俗的吧?而且也没有往你前些年喜欢做的心理剧上面去靠?

  姜伟:《借枪》通俗得都掉在地上捡不起来了。张嘉译扮演的熊阔海连饭都吃不上,连一块钱都没了。我已经做了很多心理剧了,我现在就想换换脑子。再者就是在原来地方升级,2.0版的。

  南都:观众都觉得生活戏最感人,尤其是他们夫妻的戏,周书真这条线是小说中没有的。

  姜伟:周书真与以往的贤妻良母也有很大差别,她有一个戏剧(演员)的前身,有一种当年唱压轴戏的那种腕儿。她的范儿不能丢,这是为了保证熊阔海和 他 老 婆在家中的戏更鲜活 。主 人公的家庭戏 啊 ,是一般戏的半壁江山,很重要。

  突围之主角 精英消失,市井侠客现身

  【抢先看】最开始观众可能不相信这是一个真正的特工:满身江湖气,穷困潦倒,油嘴滑舌,借钱骗钱。观众称这个戏将“几十年来被神化的间谍回归到了真实、近乎可笑的境地”。一开头,围绕着熊阔海的都是钱的问题,他从国民党特工杨小菊手里骗来210元钱,200块买情报,9块作为活动经费,留一块给女儿上学。后来他偷偷当了老婆的房契,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和女房东为了几块钱争执不休。这让观众“做梦都为熊阔海找钱而焦虑”。就在这样的生活中,他却不失乐观本色,坚持着信仰。最后这个陷入柴米油盐中的小人物用观众想不到的戏剧性手段完成了一个惊天壮举。

  【导演解读】市井小人物的英雄气概

  南都:男主角这个人跟传统意义上的英雄的概念有点游离……

  姜伟:熊阔海有侠客精神,没有英雄正面气质,是 平 民 侠客,不舞刀弄 枪 ,是市 井 小人 物的 英雄气概。其实是跳出谍战这个框架去写一个情报人员。

  南都:张嘉译这个角色比《潜伏》中的余则成表演难度更大吧?

  姜伟:他是表现极限、荧屏极限跨度太大。熊阔海有五层皮,面对着他老婆周书真,是善意、呵护、逃避,孩子在上面压着呢,没钱怎么办?他是个好父亲,好丈夫。他跟女房东裴艳玲,又是一层关系,是两个不诚实的人心灵的碰撞。在领导于挺面前,他是一个很无奈的下级,跟兄弟安德森又有一些江湖气息。面对工作,他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他难就难在这个地方,换个人物关系,反差就表现出来了。在几种关系下来后,熊阔海就变出了侠味。

  南都:你怎么评价张嘉译的表演?

  姜伟:这部戏,这种情感对张嘉译来说,不是很简单,但非常精彩,他把他个人的很多状态给带进来了,使得熊阔海更具有一种新鲜的质感。也给我一些意外,当然选择演员的时候,知道会有意外的效果,像《潜伏》中的姚晨一样,期待一种意外,而且相信会有一种意外。

  南都:这个戏第一次以中低层的谍战人员作为电视主角。和以前看到的精英特工截然不同,这种表现和观众心中的“真实”是有差距的,是否存在一个说服观众的过程?

  姜伟:其实在《潜伏》之前,我就知道地下工作者就是这样。并不是戏让我去翻译资料,让我去了解历史,此前我就知道情报工作是这样做的,很多情报员是这样生活的。真抠真实性的话,他们可能一年才能做一件情报工作,还有更小的,还有错误的。他们的价值存在于遇上突发事件,用到刀刃上。但这样呈现也不行,观众需要让他做一件,再做一件,再做一件,连续做下去。所以戏剧性是重要的,保持那时的生活态势,就可以了。

  突围之主线 在穷街陋巷和馒头咸菜之间干惊天大业

  【抢先看】《借枪》的主线是“砍头行动”,这个以刺杀日军长官加藤为目标的行动被熊阔海的上级于挺定义为“高于一切”。在没有周密策划,没有经费甚至没有枪的情况下,行动败绩累累,甚至让从未杀过人的熊阔海拿起了枪。而在行动最初,熊阔海反对“砍头行动”,认为刺杀一个敌军将领并不值得这么大的牺牲,但不能说服上级。最后,变得有些狼狈的“砍头行动”却不得不继续,因为加藤的死最终关系到更为重大的意义。对前期的行动,很多网友认为上级领导的行为简直就是“无比傻气”,“非常盲目”,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固执。

  【导演解读】很多行动就是几个人商量的事儿

  南都:“砍头行动”这种执着杀敌的惯有模式在剧中一败再败,甚至很狼狈,有观众认为这是一种讽刺手法,这种理解正确吗?

  姜伟:这个(意见)可能稍微偏颇了一点。很多行动,历史课本之外的历史,其实就是几个人一商量的事。前不久印尼总统去韩国访问,他的情报在电脑里,韩国特工结果被人怀疑上了,还给撞上,指纹全留在那儿……那是顶级间谍间的碰撞,拍成电影,人家会说这是间谍干的事儿吗?但就这样他也把情报窃取出来了……他不可能吊着威亚从房顶上去,007是另外一种。我们戏中的间谍工作就在穷街陋巷、馒头咸菜之间进行。

  南都:以“砍头行动”为代表的行动在当时也比较广泛吧?

  姜伟:它是一种强烈的战斗激情。不能屈服。(但智慧性有待探讨?)不用探讨……这个戏我挺排斥智慧。谍战戏要有智慧,我觉得这是一个框框。有时这是一个固定思维。智慧是让世界改变。把你的智慧和计谋都实施出去了,做成世界的变化,这是智慧。还有一种智慧是手忙脚乱的,在穷街陋巷和馒头咸菜之间干惊天大业的。

  突围之氛围 用荒诞来阐述悲情

  【抢先看】《借枪》充满了荒诞色彩。除了熊阔海哭穷算计钱等场面外,几乎每一个配角都是荒诞的载体,也都在荒诞背后有一份隐藏很深的悲情。罗海琼饰演的女房东裴小姐是一个爱财如命的时髦女人,拿腔拿调的说话方式都很逗乐儿。而这样热闹的性格背后却是离家的孤单,找不到志同道合者的悲伤和自我保护的无奈。她同情革命者,被熊阔海表面吊儿郎当,实则认真革命的精神吸引,一直陪伴在左右。而国民党特工杨小菊则是怪腔怪调,贪财好色,唯利是图,用一腔正义的腔调编织各种谎言骗取组织经费,无数次为了钱和熊阔海滑稽过招。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最后一反常态,显出可爱。该剧在收官之处荒诞色彩也愈加浓郁。

  【导演解读】荒诞的成分不能再多

  南都:该剧被津津乐道的是很多荒诞有趣的情节。

  姜伟:那些荒诞的东西,其实是为了戏剧性服务的,让观众在看的时候,有不同的审美感受。

  南都:有些观众期待着荒诞性的东西再多点,你觉得还能再加吗?

  姜伟:不能不能,它一定是辅助的。再多那就是另外一个戏了。《借枪》非常正经,非常严肃……我就说《虎口脱险》,它的一切喜剧效果,都不能冲淡二战时期的战争残酷性。我们的认识需要从文艺的角度去认识,从戏剧的角度上理解。喜剧是严肃的。现在因为娱乐太强大,人们为了使娱乐更强大,我称为“泛娱乐化”,老祖宗、老价值观都可以拿来插科打诨。“泛娱乐化”被用针筒打进血管里面,然后价值观就混淆掉了……这不是喜剧的东西,幽默跟噱头是另一回事儿。

  南都:张嘉译、罗海琼在表演的时候都应该拿出了自己最夸张的一面,你怎么去把握这些夸张的度?

  姜伟:戏剧人物,只要你赋予他一定的喜剧色彩,他就势必存在夸张的问题。这个量的问题,度的把握,其实是一个戏剧结构的问题。不好言传,但是在显示器上看的时候,在剪片儿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这种东西的存在……现场演员能掌握住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突围之节奏 在结局准备情绪爆炸点

  【抢先看】《借枪》开始刚节奏不紧不慢,详细交代了熊阔海吃穿住行等种种细节,生活中的点点窘迫,工作中的艰难前行。完全是生活剧的感觉。但随着行动的升级,他慢慢***迫到一个死角,他的孤独、他的无奈、他的隐忍克制、他的压抑苦痛、他最终的爆发被层层剖开。最后“砍头行动”的意义已不在于刺杀本身,而在于仇恨的积累,信仰的坚持,组织的荣誉,人心的指向。这一过程是逐渐上扬式的,到结尾处给观众一个出乎意料的爆炸点。到底如何收尾,暂在此卖个关子。

  【导演解读】前面是清明上河图,后面是狂草

  南都:这个剧的节奏很奇特,不是每一集都有g.c。它是一种上扬式的节奏,在结局处爆发?

  姜伟:踢球的人都知道,你要是传球传得非常好,就是好球。你要是传到对方防守队员和进攻队员中间,两个人上去,都是脚对脚,有可能踢断腿的那种球,踢球的人叫“上刀山”。这个戏呢,就是让熊阔海“上刀山”,从家里坐着,怎么着出门了,在小巷里走走……从安逸的生活中,平静的生活中,慢慢走向了刀山上面,然后就回不来了。后几集我称之为“豹尾”,我很喜欢豹尾啊。有句话叫“虎头蛇尾”,蛇尾跟虎头就不配了。我在这个戏中……使用了一个豹尾,用三集到五集的一个长度,完成一个精彩的转身……转身跳投落幕。

  南都:所以最前面大家最好放弃刺激的期待?

  姜伟:前面那部分是《清明上河图》,是横幅的,很宽泛的一个故事流量。后面那部分是一幅字,是一幅狂草。

  南都记者 齐帅 实习生 姚瑶 陈盈璐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