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手绘3D动画《熊猫总动员》即将上映
喜羊羊凭借超强人气再度卷土重来
老夫子在小朋友中也有着很强的号召力
策划:伊秀娱乐策划组 撰文:瓮欣
前言
旧时光里的动画情怀
哼着“一休哥”唱着“蓝精灵”,模仿铁臂阿童木的姿势然后幻想自己能拥有机器猫的万能口袋,对于许多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来讲这已经是许多许多年前的记忆,那时候,他们还是小孩子。
每个人都能张嘴数出一连串的动画片,也收藏着各种材质的机器猫、蓝精灵、阿童木、变形金刚、一休和花仙子。他们带自己的孩子去电影院看动画,却发现能成为孩子们童年里鲜活的记忆的,或许只有一只“喜羊羊”。
功夫、爱情、悬疑、惊悚……相比其他类型片,可供孩子们欣赏的动画电影数量不多,有几部还不约而同存在成人化的风格倾向,有恋爱、有暴力、有邪恶势力眼花缭乱的大战,连刚刚提到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灰太狼夫妇的相处之道是否适宜孩子们观赏也值得商榷。
也并非没有选择,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今年春节档将集中上映三部动画电影,《熊猫总动员》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老夫子》。其中,《熊猫总动员》不仅是这个档期唯一一部3D影片,同样也是全球首部全手绘3D动画。“这是一部3到100岁的观众都能看的电影。”迪斯尼巨制《狮子王》的执行导演格里格瓦林此番执导《熊猫总动员》,他认为动画电影本身就该老少咸宜。
纯真、干净、制作精良、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固然是一部好作品,但与此同时若能通过其中的情感表达令成人也能得到共鸣、重拾童真年代的美丽回忆,则更是皆大欢喜。在全球动画电影领域偏成人化的趋势之外,市场是否更呼唤这样的影片横空出世?而在《熊猫总动员》迈出风格、技术、合作模式的全新一步之后,国产动画的产业前景、未来趋势更要经历怎样的改良和蜕变?
目录
前言:旧时光里的动画情怀
壹 市场现状:春节档三片齐映 动画市场前景论
贰《熊猫》将映:丛林励志故事 重返童真年代
叁 趋势展望:《熊猫》之后 国产动画如何接棒
《熊猫总动员》主打童趣,带观众重返童真年代
壹 市场现状:春节档三片齐映 动画市场前景论
从某种意义上讲,2011年的春节档真正成了孩子们的档期:《熊猫总动员》、《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老夫子》三部动画影片集中放映,且不说哪一家能够在票房上独领风骚,单说动画市场的现状也足以令人感叹较之以往相对繁盛。
有调查显示,2010年全年共有19部中外动画影片在国内上映。其中海外片为8部,国产动画片为11部,超过去年的7部。在2010年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的前六位中,有五位是海外3D影片,剩下一部为《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该系列作品蝉联中国国产动画电影年度票房桂冠。
不过对于国产动画电影而言,繁盛或许只是表面。电影衍生的商业价值仍未被开发透彻,即便是票房桂冠“喜羊羊”,比照起国外来讲衍生价值的开发能力还有待加强。更关键的是,国产动画产品本身的质量仍未得到观众的更多认可。“去年1.64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票房中,有1.24亿元票房来源于《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大部分动画电影始终无法取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如《铠甲勇士之帝皇侠》、《虹猫蓝兔火凤凰》和《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等影片被制片单位寄予厚望,但票房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投资巨大的《超蛙战士之初露锋芒》,投资5000万元,仅取得票房730万元。”有媒体报道称。
历史人物和教育类题材,是目前国产动画影片的主要内容。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国产动画似乎是长久以来的传统,总想要传达某种精神、弘扬某种文化,最后的结果却是忽略了动画类作品的最大关键,就是童趣。迪斯尼动画多少年来经久不衰,日本动画很多虽带有浓烈的成人色彩但仍备受喜爱,原因就在于充满趣味的故事和童心未泯的表现手法。“国产动画总像是妈妈给孩子念课本,而国外经典动画则是给妈妈和孩子一块儿讲故事。”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有情节、感情真实、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动画影片成为市场缺口,童心童趣是动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最关键因素,倘若在内容精致的同时辅以精巧先进的制作技术,国产动画未尝不会迎来更广阔的市场。更何况,如同《熊猫总动员》的制片人所说,一部老少咸宜的动画作品原本就是市场最欢迎的,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保有一颗纯粹的童心,或者借助电影的力量乘坐时光机再度飞回幼年的童真光阴,尽管只有两个小时的短暂,但,谁不愿意?
赵忠祥、何炅、李扬等明星为《熊猫总动员》配音
贰 《熊猫》将映:丛林励志故事 重返童真年代
洪水即将席卷熊猫们居住的丛林,千钧一发时刻,几位熊猫宗师赋予小熊猫潘迪神圣的使命:带领家族同胞寻得新的居住地,战胜洪水。
没有暴力色彩,没有爱情渲染,更没有邪恶势力的较量和好人坏人的绝对价值观,熊猫潘迪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与小熊猫们一起上课学习“竹子的N种类型”,常因为好奇心太强被中规中矩的老师批评,也有合得来的女同学潘妮,去丛林探险刚躲过豹子的追捕,善良的潘迪又救了与妈妈分散的小豹子,在洪水来的时候,熊猫们也曾经产生过意见分歧……《熊猫总动员》的剧情温暖、干净,很生活,有善意,但又适时地加入探险过程,在此前的点映上,很多小朋友都很喜欢。
家长们也并非一无所获。就像在《建国大业》中数明星脸,在这部动画电影里大伙忙着数明星嗓——14位明星为动物们配音,稍微一留神,也许就能清晰分辨出哪个是何炅、维嘉,哪个是李静、赵忠祥,哪个是李扬、杜海涛,哪个是刘纯燕、谢娜……石斑瑜的嗓音太独特了,以至于他配音的“功夫子”刚一开腔,观众立马就能听出周星驰的影子。而韩乔生和黄健翔配音的两只大猩猩,可不是一般人能听出来的。
于是正如导演格里格瓦林所说,3岁到100岁的观众,都能从中找到乐子,而且,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温暖的影片基调、善良的人物塑造、中国风味的画面感、大制作带来的精良体验,都是家长希望孩子有所领悟,而孩子也愿意与大人们一同分享。
1、大手笔:闪闪发光的制作简历
全球投资3.5亿元人民币,中德两国跨国合拍,制作时间长达6年,幕后人员来自世界各地,好莱坞专业编剧以数百万薪酬参与撰写剧本……如果这是一份简历,那当真是有些闪闪发光了。
由于投资在国内属于大手笔,《熊猫总动员》在被称为是目前中国电影史上最大投资的动画电影,“我们单单用在技术开发上面的钱,就超过了六千万。”该片制片人陈晓翔称。但事实上客观来讲,随着电影工业的迅猛发展,好莱坞目前一部投资8000万美元的影片只能算中等制作,3000万美金以下的就属于小成本影片,比照这样的标准而言,投资3.5亿人民币的《熊猫总动员》在全球范围内只能算是中等成本。更何况国外制作成本相对国内高出许多,当然,产品质量可能也相对更有竞争力。
由于是跨国合作,幕后团队都是世界各地的顶尖高手,长期与迪斯尼合作的西班牙著名画师普约尔兄弟负责手绘,一般的动画片只有1100多个镜头,而《熊猫总动员》一共有1700多个,如果把所有场景每一帧连起来,长度有70公里;比利时天使大道电影公司负责后期3D合成,相比某些“伪3D”的影片,《熊猫总动员》显然更希望3D效果更精致,透视感更强。
立体的同时,手绘图案特有的精美、细致仍得以保持,丛林、河水、人类居住的小木屋,观赏效果都令人赞叹。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方制片人陈晓翔评价其“会是一部完全不一样的电影”,美妙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加上精致的场景,在陈看来其实是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从未体验过的观影体验。
影片中的山水景物都很有东方特色
石斑瑜配音的“功夫子”成为最抢眼的角色
2、中国风:向东方经典致敬
“想太多,遭雷劈!”与熊猫潘迪同甘共苦一块儿探险的“功夫子”是片中人气最旺的动物,这句经典台词也在点映之后迅速走红,被大人孩子频频念叨。而且最有趣的是,影片中熊猫潘迪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昂首答“我叫狄仁杰,你可以叫我功夫子!”这俩名字,很显然带着中国风的影子。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格里格本身就是个有浓厚中国情结的人,他还笑称自己是咏春***,师公是“讲手王”黄淳梁(叶问的大***),偶像是李小龙。《功夫熊猫》热映并在中国卷走大笔票房之后,格里格揶揄它是好莱坞版的熊猫:“你看那只熊猫的表情、神态,特别是琢磨坏事儿的时候,根本就和杰克·布莱克(功夫熊猫的配音演员)一模一样!”
所以格里格要拍一部中国观众喜欢的熊猫电影。片中的山水都像中国水墨画细细长长的;人类居住的小木屋古色古香,带着浓厚的东方特色;当有人对潘迪说“小心”的时候,那种音调借用了李小龙的招牌音调;除此之外,格里格还把李小龙的武学思想植入潘迪的思想中,有一个情节,潘迪面对大猩猩的挑衅,决定让他们自相残杀,而他坐收渔人之利。最后他以不打胜打。
还有个有趣的小细节,在某场景中有三只动物划船过河唱着歌的镜头,原本唱的是一首英文歌,导演心想还是中文歌更给力吧,于是最后这三只动物出现时,电影里响起的是“小呀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3、新技术:手绘与3D一次结合实验
《小鹿斑比》的水彩概念画在当时是一种创新
1942年,迪士尼公司在早期制作动画片《小鹿斑比》的时候,“水彩概念画法”成为当时技术上的一大创新;随后的《美女与野兽》成为电脑动画制作系统被完美应用的先锋;到了《狮子王》,手绘又开始被完全采用,片中壮丽的非洲大陆、动物群舞等场景场面帮助整部动画电影变成史诗大片。
近70年来,动画影视领域的技术手段不停更新换代,但真正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观感的3D动画影片仍是少之又少。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后期制作中转换的所谓“伪3D”影片时有出现,制作时间短、技术不到位、色彩饱和度低,3D质量相对粗糙。
《熊猫总动员》则在3D动画领域走了一条特殊的路:由西班牙知名画师完全手绘创作场景,再请来比利时知名的“数字影像”工作室为影片做3D合成,最终形成立体感和透视感。
这是一部非CG I的传统手绘动画电影。制片方认为“它更像是一次实验,借助3D透视合成技术帮助2D重生。”制作的过程也相当繁琐,需要通过手工来分层,“背景画面有六百多张,给每个背景和画面增加五到十层,每一张画面再做五到十层的分离,形成一个画面的透视效果。每一层都单独做,竹子是竹子,石头是石头。每张画都是左右眼,等于两张。画完之后,就由导演定镜头视角。1700多个镜头,每一秒钟的,编程合在一起,才是一帧动画。”“数字影像”工作室介绍。
制片方介绍,手绘的方式来展现熊猫的可爱和友善,3D的合成则帮助观众身临其境。在点映中,影片开头的飘带仿佛就在眼前飘动,孩子们会发现远处的背景栩栩如生,近处的熊猫鲜活生动,丛林、溪水、小木屋,都好像近在眼前一般。
叁 趋势展望:《熊猫》之后 国产动画如何接棒
一部《熊猫总动员》,将国产动画电影推上了一个阶段,是不是发展中的高点另当别论,但起码其带来的思考和价值,多多少少为国产动画领域注入了新鲜的空气。
动画电影拍给谁看?学前小朋友?青春期中学生?高中时代的孩子们,还是成年人也能从中收获些许乐趣呢?其实,不惑之年的中年人或许家中珍藏着《变形金刚》的全套模型;年过三十的女白领最爱看的可能是“柯南”;“喜羊羊”有多少成年人粉丝根本无需计算,看网络上的讨论就好了;《熊猫总动员》点映,多少家长带着小朋友去看,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不仅仅是陪伴,家长们同样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比如数星星,比如看画面,比如同孩子一起感受片中浓浓的爱和家庭的温情。
而且不能忽略的是,任何一个成年人或许都拥有童年时的动画片记忆,《米老鼠》、《大闹天宫》、《葫芦娃》、《铁臂阿童木》、《花仙子》、《聪明一休》、《鼹鼠的故事》、《变形金刚》、《机器猫》、《蓝精灵》、《猫和老鼠》、《小蝌蚪找妈妈》……为什么《猫和老鼠》衍生出东北话、四川话等各种方言版本,没有小孩子能听得懂方言,只有成年人才会凭借重温这些经典之作,来追忆童年的美好。
于是,老少咸宜、能够共同分享的动画作品或许将成为市场趋势,就如同《熊猫总动员》的导演所说,让3~100岁的观众都能走进电影院,重返童真年代。
与此同时,不断进步的制作技术也将是动画市场面对观众不能忽视的吸引力。就如同83版的《射雕英雄传》不论承载多少美好记忆,现在看来制作仍太粗糙一样,动画作品仍需精良的制作、进步的技术来支撑,甚至全新的独创性的市场合作模式,也同样能为作品带来新鲜元素,助力整个市场的良性快速发展。
其实细算起来,中国本土动画市场起源早,但却是发育得不够丰满,上世纪40年代的《铁扇公主》轰动亚洲,《大闹天宫》让美国人在当年感叹无法比肩,但此后却逐渐走向没落萧条。本土动画市场的兴起和繁盛虽然还任重道远,但《喜羊羊》等更多动画大片轮番上映,起码先期培养了观众走进影院看动画的观影意识,当然,动画产品本身的质量亦是市场的另一只翅膀,这只跨国合作生产出的3D熊猫,或许将为更多国产动画带来启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