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标: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2010/12/13 1:33:16作者:yxlady来源:伊秀娱乐网
本期《新航标》,新浪娱乐对话姜文、马珂,听“诚信马”讲述“不亦乐乎”制片之道,听“自由姜”传授“让电影飞”创作之道……在姜文拍戏剪片弄得热火朝天时候,马珂这边也没闲着,他忙前忙后积极运作《让子弹飞》的宣传销售。

《新航标》第十七期封面

  《新航标》第17期:对话不亦乐乎 马珂负责子弹 姜文负责飞

  出品:伊秀娱乐

  制作:娱乐策划部

  监制:张晗

  主编:魏君子

  责编:竹聿名

  对话:魏君子

  撰文:竹聿名

  设计:稻草人

  摄影:新艺联·柳下会

  前言:

  圈内有个很认真的笑话,说姜文拍电影一定有“马”才能功成。《阳光灿烂的日子》有夏雨饰演马小军;《鬼子来了》有自己饰演马大三;《太阳照常升起》就是因为没有马,才在市场失意……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缘故,《太阳》之后,姜文立即找来了一匹马——制片人马珂,两人合作新片《让子弹飞》,改编马识途的小说,在戏中大拍马戏。

  姜文给人的印象是个理想主义者,自己做导演拍戏务求尽善尽美,被传“超支”也在意料之中,但姜文很委屈:“前三部有的还没开拍钱就没了,最后别人传出话来‘姜文超支’,都没钱我怎么超?那时候真是拍着拍着就说没钱了。最逗的一回是拍《阳光》,喊预备……发现灯都转另一头去了,说收不到钱人家不干了,我说给人家钱啊,制片说大哥没钱了,我说那怎么弄啊?制片说大哥你出点呗,我去你……好吧,我就出点钱,人家才把灯转过来。人家灯爷就是靠这个生活的,你欠人家工资不合适。好在我还有点钱,属于邓小平讲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那拨。《太阳》我最后变成20%的投资方。我也不愿意赔。”

  谈到拍《让子弹飞》,姜文直言很舒坦,他最大的一个感慨就是“这次资金相当正常”,说话中忍不住夹了一个国骂。身旁的马珂听了之后憨厚的笑了笑,姜文说:“这回《让子弹飞》我根本不知道钱在哪,马珂说你拍吧,你爱弄什么弄吧,没人说过‘导演咱们没钱了’。钱这事不归我管,这事有马珂在。我俩一个公司。他没必要和我讲钱什么时候到,反正没缺过钱就是了。”

  姜文说的公司是 “不亦乐乎”影视公司,两人各占50%股份。分工也很明确,马珂给姜文提供充足的子弹,姜文则专心致志的让电影飞起来,一个负责务实,一个负责理想,相得益彰,让人想起了张艺谋和张伟平的新画面,但二位一听连连摆手:“还是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本期《新航标》,伊秀娱乐对话姜文、马珂,听“诚信马”讲述“不亦乐乎”制片之道,听“自由姜”传授“让电影飞”创作之道……

  目录:

  【上篇】姜文授课:如何让电影飞起来

  壹 剧本VS台词——抄网络没出息,不干那便宜活

  贰 拍摄VS剪辑——我不希望大家看电影分神

  叁 风格VS戏剧——我喜欢饱满来劲的电影

  肆 导演VS演员——跟我合作很危险

  伍 酒精VS可乐——《让子弹飞》是另一种酒

  【下篇】马珂豪语:目标年度票房冠军

  1,项目——选择《让子弹飞》

  2,制片——基本达到好莱坞工业的比例

  3,宣发——至少要让2亿以上的人知道

  4,未来——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

  【上篇】姜文授课:如何让电影飞起来

姜文谈起电影滔滔不绝

  俗话说,文如其人。姜文的电影与他本人也是一个气场:有霸气,让人紧张;有豪气,让人敬仰;有才气,让人钦佩。在他的口中,说的都是电影,在他的眼里,什么都可以是电影,他注定为电影而生。

  姜文回答问题,喜欢说“很简单”——在他眼中任何事情似乎都有直截了当的答案,包括如何写剧本如何做导演。像这次与之聊天,稍微整理可能便是一本“电影制作手册”。

  在观众看来,姜文是一位能让电影飞起来的华语导演,其作品充满了魔力,与众不同。难得他畅谈电影心得,必须一一记录,原汁原味与诸影迷同好共享。

姜文喜欢来劲的电影

  【壹】

  剧本VS台词——抄网络用语没出息,不干那便宜活

  1992年,姜文有了做导演的念头,他打算改编王朔的《动物凶猛》,但由于王朔刚刚写了大量小说和电视剧本,自觉写作能力陷于瘫痪,便拒绝做编剧,他说:“我尤其痛恨给有追求的导演做编剧,惨痛经历不堪回首。我无法帮助姜文把小说变为一个电影的思路。那些东西只能产生于他的头脑。”

  93年,姜文从美国拍完《北京人在纽约》回来,开始写剧本,名字改了,叫《阳光灿烂的日子》。王朔看了之后不禁感叹:“剧本写了几个月,拿出来时比小说还长,大概七万多字。我学习了一下,知道电影剧本怎么写了。可叹我混了这么些年,确实有些时候是欺世盗名。”

  姜文这十几年就导了4部电影,都改编自小说。新片改编自《夜谭十记》里的“盗官记”,但如果你看过原小说,你不会认为能出来一个《让子弹飞》,这是姜文神奇的地方,说“化腐朽为神奇”,或许不恰当,但“别开生面”却是实情。《让子弹飞》首映礼上,众演员接连不断蹦出戏中金句台词,令观众捧腹大笑,已经佐证姜文电影对白的“又高又硬”,亦因如此,姜文的电影保质期很长……

  写剧本,我经常这样跟编剧们讨论,我说剧本的样子,要像马致远的《天净沙》,不用写那么多连接词和形容词,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的版本还写成“小桥流水平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你把元素都摆出来,就出意境了,感觉就像没拿泥砌过的时候,非常有质感。这是对剧本的要求。

  对台词,你看我们编剧组,述平、朱苏进都是作家,50后60后70后,80后都有,包括我,这哥几个会很不屑网络流行用语这些东西,抄网络用语太没出息了。咱不能干这便宜活,没意思。为什么大家说我的电影的笑保质期最长,说有些乐明年就不乐了?因为我的影片不是一个时尚流行语带来的笑声。你比如说葛优,他演过许多喜剧,说一个时尚流行语大家也会笑。但《让子弹飞》里边不是,而是建立在他性格里的笑声。

  我反复跟他们讲一个故事,一个最简单的故事:两个聋子,隔条河,两个老头,他看见他了,他也看见他了,肩膀上都扛着一个杆子,俩人不愿意别人觉得自己是聋子,其中一个冲着对方喊了一句:怎么着钓鱼去? 另一个没听着,看见嘴动,不能让对方觉得我聋,就回答一句:不是,我钓鱼去!那哥们也没听见,也赶紧接话:嗨,我还以为你钓鱼去呢……

  这有意思吧?啥都没有,就一个哥们喊钓鱼去,这心理就一下子出来,你会乐,五百年后也会乐,因为这词虽然简单,就钓鱼,但最后两个人的心理你看得清清楚楚,这是我推崇的台词。

姜文说:《让子弹飞》开头几枪就有很多剪辑点

  【贰】

  拍摄VS剪辑——我不希望大家看电影分神

  近期,网络有一个新词很受媒体欢迎——“没尿点”。意思是姜文的《让子弹飞》好看得让人根本没有时间上厕所。所谓“有笑点,没尿点”是也。看姜文电影过瘾正因为他的作品节奏快、信息量足、充满了快感,以至于大家看了一遍还觉得不够,渴望再看一遍。

  姜文说:“我觉得好的电影,比如说《教父》、《电影往事》、贝托鲁奇那些电影,还有昆汀这小子戏剧性弄得也非常好,这些戏其实也没尿点,你不知道他使什么坏,你没法看半截走,他那些戏你想不到底下往哪里拐。好片子是这样的吧。”而在姜文眼中,之所以能达到这个效果,所依仗的便是拍摄和剪辑技巧。

  其实我的片子都有这种特点。我记得我爸爸去看我刚剪完的《鬼子来了》,他没吃饭,端着一碗面,想一边看一边把面吃了,结果看完2个半小时那面没吃。当然,我爸看我,可能有些夸张。前几天有一个院线经理刘歌,他说他拿瓶矿泉水进去,开始是凉的,喝两口,一直到看完,水变热了就没来得及再拧开,我觉得他这也证实了我爸当时的情况。我希望是这样的,我不希望大家看电影分神,我希望大家全神贯注,不就2小时嘛。我也喜欢看这样的电影。

  我拍片子喜欢瞄准目标来拍,别说《革命往事》,我连我自己的片子都想不起来。“鸿门宴”那场戏。我每次都挂一千尺胶片,3个机器同时拍,3千尺同时转,为此专门做了个圆轨,3个机器摆上面,而且得同步,每个机器转动起来的时候需要人推,还有人操机,还有人管焦点,一个机器起码得有5个人。这15个人走起来得同步,而且还不能出声,光他们就得排练。

  《让子弹飞》拍了4个月,剪了6个月,其实是正常的,我每个片子都没有少于六个月的活,80万尺胶片,一天得剪多少?不可能太快。

  我第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当时在日本做的后期,许多内地导演、台湾导演都在那,看完之后,说你这片子比香港动作片节奏都快,当时就接近3000多个镜头。后来《鬼子来了》也是3000多镜头,其实《太阳照常升起》也3、4千个镜头。

  我觉得是这样,如果电影放弃了剪接环节,会很松散,将不成为电影。因为话剧是通过很长时间的排练,大家对那个节奏有了一定的掌握——排练过程已经等于剪辑好了。而电影是一次性排练,有的还没时间排练,上来就得预备开始,你顶多也就十条八条的吧,这里面很难找到真正的可靠的节奏,再好的演员你也不能说一条给你拿下来,纹丝不动。都得在剪辑过程中把它调整,甚至重新调配,才能形成叫电影的这个东西。

  我已经算好的了,还经常给演员排练一下,然后用很长的镜头去拍他们,让他们找到某种感觉,但你毕竟时间有限。说到底电影是很糙的一个活,你如果没有剪辑技术会出卖演员的很多东西。

  剪辑这活挺苦的,起码得热爱,有兴趣,否则……我经常看到全跑了就剩我和操机员在那。确实是挺磨性格的一件事。我从小就好玩魔方,这东西对我是一个兴趣培养。

戏剧对姜文电影影响甚深

  【叁】

  风格VS戏剧——我喜欢饱满来劲的电影

  姜文回忆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候,参加文艺表演,他几个同学一出场,观众席凳子倒了一片,都是笑倒的。在姜文看来,让观众笑,对于他这种学戏剧的人来说并不是难事,戏剧的学习对他做导演至关重要。而他也一直把在中央戏剧学院几年的锤炼当成他后来成功的一大基础。

  姜文感谢那些生活,他觉得自己的电影“来源于生活,捕捉某种荒诞。”他说话口头禅颇多,“来劲”是其中一个,他喜欢来劲的电影,自己拍片自然也也喜欢来劲。幽默动人,却层剥人心,揭露人性,让人过目难忘,劲道十足。而这些都和生活脱离不了干系。

  有人说我的电影饱满,热闹,幽默,我觉得他们说得对,呵呵,这么好听的话。我觉得事情是这样的。我妈妈是湖南过来的,我小时候在贵州长大,好吃这口辣的,所以这种刺激的食品会让你……不爱弄那么平淡的东西。我喜欢看的片子也都是比较来劲的,所以这东西对我是有一个影响吧,也就是饱满吧?要不我明天试一个单薄的?呵呵,清汤寡水的?我觉得那个容易,这倒提醒我了。

  《让子弹飞》背景选择在北洋时期,是因为北洋时期秩序繁杂,所以戏剧性比较强,所谓军阀混战华洋混杂,各种传奇故事容易产生。我是学戏剧的,你看莎士比亚的戏,节奏也很快,也没尿点。除非你拍得特别长,撑着拍五个小时。讲究货真价实,信息量在这了,没有废话。我们这些学戏剧的人转过来拍电影,就很容易不屑那些没学过戏剧的导演,那种无聊的堆砌,假装说电影语言,其实什么呀,就是没东西而已,不知道往里面搁什么。

  戏中老汤(葛优)想知道刘嘉玲是不是跟我睡了,还不好意思说,因为钱是人家出的,表面他是县长,其实他什么都不是,他就一骗子。他就拿着那股劲,趁着我喝醉了,过来对刘嘉玲说“听说你睡觉了?”当然他问的不是睡觉的事,刘嘉玲说“我他妈哪天不睡觉……”你听着就可笑,其实这就是学戏剧带来的好处,你就是通过台词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观众眼前,你会觉得可笑。

  【肆】

  导演VS演员——跟我合作很危险

  演员和导演是一部电影里最关键的关系链,直接影响着片子质量好坏。但两者间的关系往往是难以协调的。处理好了,能更上层楼;处理不好,便容易危机重重。姜文却是出了名能让演员焕然一新的导演。像夏雨、房祖名、陈坤等几个年轻演员,都曾在各种场合感谢过姜文导演,这几个人在姜文电影里确有脱胎换骨的表现。而这些自然不是巧合能解释的——姜文有办法把演员的潜力激发出来。

  姜文的四部作品都是自导自演,他的理由是找不到适合的演员导致,而且“制片人愿意和我这样的人合作,把剧本写了又把戏演了又片剪了,再怎么着也值,里外里对于制片人来说也值。你说你把我劈开,找一个导演姜文找一个演员姜文找一个剪接姜文一个编剧姜文,那就贵了。所以,我是上他们的当。”

  什么叫导演?用莎士比亚大哥的话来说,他每个剧本是对生活起的一个外号。这段生活他起了个外号叫《哈姆雷特》,这段生活他起了个外号《麦克白》,也许另一端生活的侧面他起了个外号可能就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导演也就是说你要对生活是有态度的,或者你用什么角度看生活。我电影里的幽默其实来自于生活,捕捉到生活的某种荒诞。

  导演的是门槛最低的,人家说你会摄影吗?不会,演戏呢?不会,写剧本,也不会?那你当导演吧……不需要手艺,也不需要长相,也不需要训练。但门槛低的行业,也能做得非常高。作家门槛也非常低,有笔有纸就行了,当然,你想写成莎士比亚写成曹雪芹,那你写吧。

  至于怎么跟演员合作,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你如果不善于观察,不善于激发,那这些演员在你这只能是一般的表现,不能怪人家。没有坏演员,只有坏导演。

  我也不想演,也想有一牛逼导演,比如斯科塞斯那种,我也愿意当演员。情况跟你的理想总是有距离的,没能碰到我的斯科塞斯怎么办?《鬼子来了》我也选了很长时间演员,最后人家说你还是自己演吧,《让子弹飞》也是,我确实也挺累的,但好像这两个角色我也不知道谁能演,也只能我去演了。

  有人这样说过,跟你合作很危险,以后很难再超过跟你合作的这个片子。说为什么你经常能把人的那种潜能发挥出来,在别的戏没这机会,说夏雨就《阳光灿烂》演得好,陈冲在《太阳》里面是最风骚的。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是,你要善于观察这些演员,他们身上有迷人的地方,你要把这些迷人的地方通过角色发挥出来。每个人都有迷人的地方,我觉得你们每一位都有,都能拍一部很好的电影,主演一部很好的电影,让人记住,很爱你的电影。你把那方面找出来,激发出来,然后,创作环境也要达到,因为演员是一个暴露的过程,他暴露内心隐秘世界,乱七八糟的你让他怎么演?他会保护自己,他就收起来了,收起来这个状态演戏就不好。你看很舒服,对你很有信任感,他就会把内心隐秘的东西赋予在角色上,那就很漂亮。

电影对于姜文来说就得是酒

  【伍】

  酒精VS可乐——《让子弹飞》是另一种酒

  冯小刚写自传,说自己听到的批评大多数都是围绕“商业”二字,姜文却略过“这些表面的现象,说出了问题的实质”。当时,姜文是这样和冯小刚说的:小刚,你应该把葡萄酿成酒,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他还说;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

  这就是姜文,他认为电影可以很多种,对于他来说,他的电影就得是酒,不能是可乐,更不能是白开水。所以不胜酒力的人品他的电影容易醉。

  《让子弹飞》它是另外一种酒,有的酒做太高了不成。你说这《太阳》吧,他是迷幻版的东西,是脑海里的东西,是精神里的东西,不是家长里短的东西,允许你把它做得高一点。这《让子弹飞》是一个故事性的东西,说故事比较传统,象莎士比亚里的戏剧,虽然浓烈,但还是有人物有故事,人物跟着故事那么发展的,有起承转合,所以你看这样的电影不会看丢的,也不会看不懂的……《让子弹飞》是一个故事,故事很简单,惩恶扬善也好,除暴安良也好,绑架案也好,他就是那么一个事,从故事表面上并没有说梦境的东西,这样那样,所以你得根据不同的故事来酿制它。也就是不同的材料。

  你说《太阳》那种材料,你恨不得不酿造都醉,就一个high药,《让子弹飞》是个酒,但不是喝断片的酒,他是一个大家伙喝完很高兴那种,故事本身决定。这就是一个很清晰的故事。大家看了《太阳》之后,太多人说看不懂,大家就记住了这事。这事情对我是一个特别大的帮助,以前和投资人谈,得这解释那解释,提各种条件,这回倒好。现在投资人找到我,我问他们有什么要求,他们说没要求,只要看得懂就行了。我说嘿,这局做得……我得谢谢这帮哥们。《让子弹飞》没什么不好懂的,它是传统戏剧那套,也是好莱坞最遵循的那套,也是昆汀最遵循的那套、甚至《阿凡达》也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这样的东西当然容易做成大家都看得懂的大制作。

  冯小刚说我拍商业片抢他饭碗,这是客气话,我就算拍商业片拍得再好卖得再多,我们俩形不成威胁,中国折腾得有几个导演啊?不过三五个,不够!太不够了。你怎么也得五十多个,甚至一百五十多个,观众才舒服。你说美国观众,多他妈幸福啊,每天看不同的电影,巴黎观众恨不能每天仨片上映,我们都是人,中国人为什么过得比别人穷的日子?比别人精神生活差?我觉得这里面没道理。所以50多个150多个对我来说是理想的,所以没有什么威胁的。这可能是冯小刚的形容,就像周润发讲的:比喻、比喻、比喻……

  【下篇】马珂豪语:《子弹》目标是年度票房冠军

姜文和马珂。马珂希望《让子弹飞》能在市场中探索出一条新路

  假如把电影制作发行比喻成打仗的话,《让子弹飞》便是一场预谋了多年的仗。为了赢下这场贺岁大战,马珂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甚至在两年前挑选演员时,他和姜文便特意的挑了一批能说四川话的演员,目的是做一川话版,以便双管齐下,在全国卖另一种口味的“子弹”。

  马珂曾放出豪言,《子弹》要拿下年度票房冠军。而这豪言的背后,有着对姜文的信心,也有着对自己制片宣发能力的信心。华语电影工业与发达的好莱坞有不小差距,这位年轻的制片人希望通过《让子弹飞》的尝试,能在市场中探索出一条制片新路来……

姜文说,马珂是中国投资那么大电影最年轻的制片

  1,项目——选择《让子弹飞》

  [他是大家公认中国导演里面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

  古语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姜文几年前《太阳照常升起》的市场失意,却让他得到了一个新合作伙伴,正好此人就姓马,叫马珂。

  马珂是姜文的粉丝,小姜文10岁,自从他看了姜文的两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就渴望着与姜文见面“他的作品非常好,我喜欢他电影表达的元素,而且他也是大家公认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当马珂知道姜文身边没有制片人之后,便通过关系去太庙姜文工作室拜会偶像。

  马珂之前是做电视剧制片人,也早早混出了名堂,但一直把电影当作自己的理想,“我就想做最好的导演的制片人,05年,我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第一个找的导演就是姜文。见面后,可以说我们俩不谋而合。”

  虽然初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但姜文那时候正忙于制作他的《太阳照常升起》,无暇与之合作,马珂只好又回去继续鼓捣他的电视。

  谁想柳暗花明。两年后,马珂收到一条短信,问之,答曰“太庙,老姜。”07年,志同道合的两人正式成立“不亦乐乎”影视公司。公司名字延续了姜文太庙工作室的名字,股份是各占50%。有了新公司,两人立即开始着手公司第一部作品。

  在“不亦乐乎”,姜马两人的分工十分明确,姜文负责专心拍戏,马珂负责制片、融资、宣发等等。而成立“不亦乐乎”影视公司,在马珂看来目标也很简单——做年度最卖座电影,重新证明姜文的商业价值。

  他们第一个项目名字起得出人意表又让人浮想联翩:《让子弹飞》。

  新浪:从创作到拍摄,你是否会给姜文意见?

  马珂:我是完全不去干预他创作,那是他必须要保证的。我们之间更多是一个选择。比如说,我们是选择先拍《子弹》还是其他,选择拍一个大一点的、喜剧的、爱情的、或者是战争的……在这个选择基础上,我们再针对性的去务实他的投资规模、宣发规模。

  新浪:怎么选中了《让子弹飞》?

  马珂:当初成立公司很简单,就是做电影,冲着票房去。当时手里有几个选择,其中一个就是《让子弹飞》。他征求我的意见,我看了之后眼前一亮:故事简单,土匪路霸,却可以满足三位大哥同台的基础,而且很荒诞很传奇,符合拍成大喜剧的概念。不到一个礼拜就决定就是它了。我们08年初开始做这个剧本,做了一年。

  新浪:项目的资金来自?

  马珂:整个影片不亦乐乎是最主要的投资方。从开始筹备到开机,所有投资都是自己的。我们都是做到很扎实才拿出来,把这锅饭做得八九不离十的时候,再去和别的投资方谈融资等等。愿意合作大家才合作。英皇是到剧本完成了确定了他们才进来,因为别人得看到你的剧本。而且我们要拿去审批立项,让它合法化,这样人家才有信心。

在马珂看来成熟的好莱坞工业有很多值得华语电影借鉴的地方

  2,制片——基本达到好莱坞工业的比例

  [我们都可以砸那么多钱进去,你们也可以放心了]

  姜文拍戏,投资曾经掉过几次链子,导致了剧组停滞。马珂加入之后,首当其冲便是解决姜文拍片资金问题,他负责提供源源不断的子弹给姜文,让姜文能全神贯注的投入拍片。提起《让子弹飞》的投资,姜文感概的说:“这次资金相当他妈正常。”语气带着难以置信“这回《让子弹飞》我根本不知道钱在哪,马珂说你拍吧,没人说过‘导演咱们没钱了’。钱这事不归我管,这事有马珂在。反正没缺过钱就是了。”

  姜文说这话时,他没注意到旁边有人在呵呵的笑,那人正是制片人马珂。有了马珂,姜文说他感觉比以前轻松许多。

  姜文之前两部片子投资人都和他说“兄弟,别怕花钱,咱们拍牛逼片才重要。”这次马珂有过之而无不及,马珂的态度是:“你爱怎么弄怎么弄。”姜文也没客气,整部电影拍了80万尺胶卷,是一部普通电影好几倍,甚至为了拍出针锋相对的效果,光姜文葛优发哥“鸿门宴”一戏,就烧了10万尺胶卷。年轻电影人说到这个数字时,语气又是羡慕又是惊叹。另一个例子是《让子弹飞》里有一个炸碉楼的镜头,姜文本来想镜头一转,来一个爆炸声暗示完成,马珂知道后说,别呀,炸。几个字又拿出了一笔钱来做特效。当然,两者效果完全两码事。

  马珂有他轻松的地方,他一点不担心《让子弹飞》的质量“姜文能做到今天,有对艺术品质的保证,不会拍一个烂片出来。”所以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融资和宣发上,“制片人最需要做的可能是,怎样能把一个产品更好了推广出去,销售出去,让他挣钱。”

  姜文说:“马珂是中国投资那么大电影,最年轻的制片”,这位年轻制片做事却十分老成,有自己一套想法。《让子弹飞》项目吸引人,一些老乡——山西煤老板找过来也想参与投资,马珂都推掉了,因为他“不要没价值的钱”,在他看来钱很关键但资源组合更重要。《子弹》最后只并入了四川峨眉集团、香港英皇、江苏广电幸福蓝海、中影等资金,这些资金组成了马珂心目中的强强联手,因为,峨眉集团有四川最大的院线,英皇有香港和海外资源,幸福蓝海有全国前三的电视媒体……

  《让子弹飞》投入了1.1亿制作费,却投入了令人咋舌的5000万做宣发,比例远远超过了普通电影宣发的8%。马珂分析:“从我的角度来说,首先需要判断这个题材将来对观众是否有效,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判断,包括剧本、演员各方面;第二,你有没有足够好的宣传、营销手段,在国内,我们往往不舍得在宣传上花钱。而我们《让子弹飞》宣传投入已经占到了这个投资的一半了,基本上达到了好莱坞工业的那种比例。”

  新浪:“不亦乐乎”的制片模式是怎样的?

  马珂:一般来说制作公司都是要拿自己的钱把底子铺好了。我们是投一半。你自己都没有钱,你怎么让别人相信你是有责任感的呢。很简单,我有最大的投资在里边,我承担最大的风险,同时我也收取最大的收益,同时我们也给投资人信心:我们都可以砸那么多钱进去,你们也可以放心了。

  新浪:你怎么看现在的制片环境?

  马珂:我们制片环境其实都是在摸索阶段。我们没有好莱坞的100年以上的工业基础,第二,也没有那么多专业人才,我们非常缺专业人才,第三,我们还有国情。现在的电影制作环境就是:一边摸索一边总结一边干,没有所谓的即时经验给我们,其实我们现在是在创造经验。

  现在的电影市场呢,增长太快,但我们底子很薄,但大家不聊底子薄,只聊增长快,增长快有很大的风险。其实不光电影是这样的,电视剧也是这样的。挣钱的总量不超过10%。

信“马”由“姜”的组合第一个项目是众人瞩目的《让子弹飞》

  3,宣发——至少要让2亿以上的人知道

  [你该做的不做,那个结果就永远不会出来]

  一部电影票房好不好,宣发是至关重要一环。

  在姜文拍戏剪片弄得热火朝天时候,马珂这边也没闲着,他忙前忙后积极运作《让子弹飞》的宣传销售。运作的指标说起来倒也不复杂——尽力的达到他十分看重的“好莱坞工业标准”。

  马珂并没有盲目的投入宣传,他首先做了市场调查和分析,马珂说:“我们专门找了4A的广告公司评估,电视必需要投入,公交、路牌、地铁必需要投,分众媒体、网络媒体都必需要投。这些都是刚性的,不能含糊。‘明星的东西,大家都知道’那是自己骗自己。”

  就在离片子还有2个月才上映时候,业内人士惊奇发现在北京的路牌已经看到铺天盖地的广告,马珂是这样分析的:“真正去买票的是什么人?是天天上班的去公司上班的,上学的,我们要根据他们的逻辑根据他们的受众,去铺我们的宣传,我们硬板提前到了10月1号就开始投放,这样会给人留下印象,有印象有兴趣才会买票。现在你看到的只是我们的一半,还有一半没发力,大概在10号左右发出来。这次宣传我们投入比较大,周期也比较长,这也是一种尝试。”

  这种尝试在马珂的眼中很简单“没有什么营销、宣传多么玄乎的理论。”只需要一切遵循规律来做就行:“宣发有必须要遵循的规律,就像你每天要睡觉,你必须要睡,不睡第二天就没精神,必需吃三顿饭。当然还要根据不同的类型、规模、你要做不同的分析。像《子弹》就是大规模、大覆盖、高密度,它可能未必适合其他电影。”

  事实上,像《让子弹飞》这种规模的宣传,的确是许多大片做不到的,但在马珂却觉得很有这个必要:“国内绝大部分电影达不到《让子弹飞》的规模,因为大家不愿意冒这个险,因为‘到后面能省点就省点吧。’拍两本杂志换点路牌弄点封面,这些都不花钱。”通过电影资源的置换,在马珂看来十分不保险:“《让子弹飞》真金白银5000万的宣发。含置换早过亿了。我举例吧,北京四环内一共4500块路牌,杂志也就200多,这全上了也就仅此而已,我这次投放量,1500块我得先买了,那2、3百块有多少补充多少……你让他们雪中送炭,不可能,天底下哪里有免费的午餐。”

  马珂说:“其实电影的宣发和营销,和所有产品的属性是一样,就是要做到大规模的知情度。”他算了一笔帐:“电影的票房取决于观影人次,你的人次越多,你的票房就越高,比如说我们要达到2000万的观影人次,那概念就是6亿以上的票房,那你至少要让2亿以上的人知道。10%打最低的量。”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片子好,马珂说不能到头来是在宣传三氯氰胺。“我们有信心拿到年度票房冠军,因为我们把要做的事情百分之百或者尽可能的做到了,其实很简单,你把心掏出来给观众了,观众一看,无非就是花50块钱买你一张票而已,买。就这么一个道理。”

  除了在全国铺天盖地的做硬性广告,马珂还有秘密武器,那便是川话版《让子弹飞》。

  如今,贺岁大战已经打响,《大笑江湖》票房见好,业内分析,认为东北三省至关重要,因为有了赵本山小沈阳这批演员,东三省基本上被认定是《大笑》的票仓基地。而《让子弹飞》也有一个基地——四川。马珂说:“四川话版是我们的杀手锏,估计能给我们贡献1亿到1.5亿票房。相当于我们在四川有了个基地。四川人,对川话这种母语特别的爱戴,而且川普是全国人民都听得懂。”

  川版《让子弹飞》要比普通话版的效果还要疯狂。这相当于马珂手上拥有两颗原子弹,别人是炸一回,他炸两回。

  新浪:如此大规模的宣发,冒险的底气来自哪里?

  马珂:主要来自对整个影片的信心。首先我们拿到故事之后首先对剧本很有信心,第二,这三位大哥开始主演之后,整个阵容有信心,第三无庸置疑对姜文有信心,成片我看完之后,3个半小时,完全放心,没有问题,

  新浪:如何达到目标?

  马珂:电影的魅力在于,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永远是未知数。我们没办法去评估一部电影会出现什么结果。我看过《泰坦尼克号》制片人的一篇访问,我印象特别深,当时投资是全世界最高的,但是没想到全球卷了18亿美金,她就觉得你要把你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到位了,这样才有可能出现《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的那样的结果,如果你光想着有什么样的结果,但前期你该做的一切不做,或只做一半,该做的不做,那个结果就永远不会出来。

  这就是我们对《子弹飞》有信心的地方,我们把投资、宣发该做到全做了,如果有3000万的入场观众,子弹飞过10亿都可能。3000万人对现在的银幕量不是做不到的。

马珂说,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

  5,未来——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

  [我和老姜没有任何的束缚和经纪约]

  马珂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华语电影市场在起步阶段,马珂希望“不亦乐乎”很踏实的一步步走,随时准备着,而不是幻想太多。

  作为“不亦乐乎”的第一炮,《让子弹飞》在全球公映和各种试片会上,打得震耳欲聋。马珂更关心的是接下来的市场检验,如果他和姜文组合的模式成功,或许能给新华语电影带来新的思考。

  新浪:新画面被称为张艺谋的品牌专卖店,不亦乐乎会成为姜文的品牌专卖店吗?

  马珂:姜文做为不亦乐乎绝对是一个品牌专卖店的概念,但是我们不局限于此,将来也有些想法和设计,几年后,我们可能做一些年轻导演的监制,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监制。

  新浪:如果《让子弹飞》达到预期,后边的拍片计划是否会调整

  马珂:其实随时会调整,你像我手里有六七个故事,我们拍完《子弹》后往后放放,先拍E或者先拍C,但同时都在准备着,比如这个需要美国资金进来、欧洲资金进来,这个准备时间可能会更长。随时准备着。

  新浪:姜文和不亦乐乎的关系,他可能也会接其他的戏?

  马珂:我和老姜没有任何的束缚和经纪约。我们俩的公司拍我们想拍的电影就够了。至于他作为演员去拍其他东西,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比如他去拍广告拍戏,我们就把时间调配过来就行。

  新浪:不亦乐乎会签演员吗?

  马珂:我们会跟编剧签。如果需要组成战略合作,述平这些好编剧我们都融入到我们公司里。主要还是有好故事。我也理解,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我不喜欢预判未来。我信奉的一个原则就是对今天负责就是对将来的负责。我也不愿意把一个目标设定未来,比如上市啊,明年什么的,当然也有规划,但当前的事情更重要。

姜文做导演喜欢挖掘演员潜力,他甚至把制片人马珂变成演员客串《子弹》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