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主公表现大PK “孙权”张博成亮点

2010/6/1 19:32:39作者:yxlady来源:伊秀娱乐网
由于诸葛亮长久以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超然地位,刘备这条线其实比曹操、孙权都更能被观众认可。总之,孙权的成功,以导演的慧眼识才为开端,以编剧的精彩演绎为支撑,以张博的扎实演技为点睛,可谓是新《三国》诸位人物中的最大亮点了。

曹操

刘备

孙权决断

  伊秀娱乐讯 前有老版《三国演义》立的标杆,后有高希希选角时的各方质疑,新版《三国》从孕育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与与流言蜚语纠缠不清。如今,诸如台词雷人、剧情矛盾、场景穿帮、演员做作此类的“板砖”也是漫天横飞。这时我们才知道,高导是如此的有远见——所以才能在首播之前就扔出“做好挨砖准备”的豪言壮语,从而为今日面对媒体“承认雷人”做出了坚实的铺垫。

  当然,关于新《三国》的种种,我们会在以后的盘点中一一提及,不过这篇文章还是“以人为本”——随着“孙权嫁妹”的结束,三国之态已然成形,而掌控这鼎立局面的三位霸主形象也随着剧情发展而逐渐丰满。因此,在新《三国》播出过半之际,我们试图以客观的眼光首先来评判一下这三位掌舵人的表现。

  陈建斌曹操:张狂有余 内敛不足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三国志》

  虽然《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对于曹操***诈这点的说法很不一致,但两者却对其运筹帷幄、深藏不露的内敛底蕴有着一致的描述和推崇。然而在新版《三国》中,陈建斌对于曹操这个角色性格的塑造拿捏并不令人满意。

  其实在《乔家大院》之后,陈建斌的表演一直带有有着很鲜明的乔氏风格——这种风格令其成功塑造了“乔致庸”这个人物之余,也帮住他登上事业的顶峰。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自此之后,这个乔氏风格就像烙印一般留在了陈建斌身上,也留在了观众心中。所以当倪大红饰演的司马懿与陈建斌饰演的曹操一同出现在《三国》画面中时,网友忍不住惊呼“古装版《乔家大院》来了”。

  同样的,陈建斌也把这种乔氏风格带到了《三国》中,所以当《三国》开场,曹操以一个小小校尉官职出场的时候,呈现给观众的却是一个处处表露着“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张狂之人。换句话说,陈建斌版的曹操过于张狂、缺少了作为一位霸主最基本的要素——喜怒不形于色。

  除此之外,新版曹操也没有非常鲜明的人物特色——看着这个曹操的一举一动,你是不是会有似曾相识之感呢?这是因为陈建斌还演过一个类似的人物:《孔子》中权倾朝野的季桓子。不管是台词表达还是表演神态,这两人对调一下场景身份绝对没啥差别——而这,正是陈建斌和《三国》的悲哀之处。其实现在,如何突破自身瓶颈才是陈建斌该想的问题,而不是在媒体前表达对自己的满意。

  于和伟版刘备:仁义不再 决断果敢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三国志》

  仔细看新《三国》的话,我们还是能感受到编剧对刘备的偏爱——虽然表现其仁义之源的桃园三结义弱化到不足十秒钟,但从后面的剧情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此安排,实在是编剧用心良苦。因为新《三国》中,刘备已经从一个虚怀纳古的倾听者变成一位智慧过人的决策者——对于这样一个心智超群的人来说,即使弱化仁义又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三国演义》之流热衷于描述刘备仁义除了尊刘贬曹的思想意识和塑造道德标准外,是不是也因为刘备除此之外别无所长呢?否则,又何来“哭出来的江山”一说?

  于和伟版的刘备被很多媒体批评为“中规中矩”,个人感觉这着实委屈了他。从前面这半部《三国》来看,编剧的意图很明显:将刘备凌驾于诸葛亮之上,成为蜀国的主线,从而使得整部《三国》真正能实现以各国霸主为主线交织前进的状态,而不再是“臣强主弱”。

  然而,由于诸葛亮长久以来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超然地位,刘备这条线其实比曹操、孙权都更能被观众认可。不过于和伟却很好的把握住了人物的张力和火候。比如在“孙权嫁妹”的一场戏中,最终拍板的是刘备本人,而非诸葛亮之功。

  这样的一个人物,既要保留传统上的仁义道德,又要展现出全新的霸主气魄,稍不注意就容易剑走偏锋,对于演员来说,绝对是一次对演技的极高挑战。而于和伟张弛有度的演技和由此对人物的控制力共同打造出的刘皇叔,目前为止还算令人满意。有此成绩,实属不易。

  张博版孙权:如履薄冰 阴忍实用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三国志》

  曾有媒体评价说,孙权是实用主义的典范,有着很现实的意义。然而孙权这个人物在以往的三国影视作品中却都是个不太起眼的角,要么当了周瑜的陪衬,再不然就是在曹操和刘备无事可做的时候出来穿个针引个线,为接下来的场面做个铺垫。主公弱,连带着吴国在《三国演义》中都是笔墨最少的那个——虽然这原本应该是蜀国的待遇,可无奈人家有个仁者无敌的刘皇叔。

  因此,高希希谈及新版《三国》的创新之处时,曾经特别提到过加重孙权和吴国的戏份。目前看来,事实也是如此。在经历了前期曹操为主线之后,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孙权为首的吴国集团逐渐成为《三国》发展的重心。

  作为集团的领导者,孙权自然是重中之重——而且,在之前的影视作品中,还没有任何人能建立起标杆性的孙权。所以,对于青年演员张博来说,出演《三国》孙权一角其实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演得好,不但可以由此拓展自己的演艺事业,更有可能在树立标杆的过程中把自己和经典画上等号。

  如今看来,张博的表现虽然离经典尚有距离但在人物众多的《三国》中却能令人眼前一亮,令孙权在同其他两位霸主的争锋中完全处于上风——张博大胆创新的表演便是关键所在。纵观目前播出的剧情看,重点刻画孙权的主要有两个部分——接掌江东,此其一;其二,赤壁应战。当然,贯穿其中的还有位周瑜——在知道孙策重伤后,周瑜星夜回建康,得知消息后的孙权第一句问的居然是“带来多少兵马”,就这一句话外加一个忧虑的眼神已经把孙权阴暗的一面表露无疑,同时也暗示了日后这一君一臣之间的微妙关系。

  纵观《三国》开篇至今,能用眼神表达内心复杂感情的人物并不多,张博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在有些地方,张博的表演也有露怯之嫌,但与曹操、刘备想必,孙权几乎是最完美的一位主公了。

  当然,仔细分析一下,孙权之所以能出彩除了张博自身的表演外,擅长宫廷斗争的编剧朱苏进对吴国内部君臣博弈的精彩展示也是不得不说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至于朱编剧为何独独看中了吴国而不是蜀国或者魏国,大概也是因为之前影视作品的空白和史书的语焉不详能给他更大的发挥空间吧。 总之,孙权的成功,以导演的慧眼识才为开端,以编剧的精彩演绎为支撑,以张博的扎实演技为点睛,可谓是新《三国》诸位人物中的最大亮点了。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