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相比之下,这个更为准确;三是近年来兴起的七夕节(即乞巧节,七月初七)。上元节做为中国情人节的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关于七夕
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七夕节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关于七夕
乞巧节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
七夕节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