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朋友不要离婚的话 身边有离婚者一定要收藏

2016/4/8 11:00:10作者:CYL16-ye…来源:伊秀情感网
时光流逝不回头,不合拍的呼应会转移,世界之大,“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谁会在无望的不停呼唤中无尽等待呢?有情人必会向“有意”“有心”。

一、爱的妥协

在我看来,女人在感情世界里有六种待遇。1:一等待遇:双方互爱,平视的爱。2:二等待遇:接受他的爱,享受他的爱,俯视的爱。3:三等待遇:让他接受自己的爱,享受自己的爱,仰视的爱。4:四等待遇:双方都不够爱,但能找到相处的理由,“嫁”比“剩”好,结伴相依。 5:五等待遇:明知丈夫有新欢,只要他不离婚,有家有亲情,就忍受打折扣的感情;或是情人变心以后回头,遭受打击后又接受对方,属于委屈的爱。6:六等待遇:丈夫或情人已变心,彻底抛弃自己,悲愤交加无可奈何的感情自己承受。
这六种待遇里,形式上只有第一种相对平等,其余五种哪有平等?肯定有一方是妥协的。即使是第一种平视的爱,也有感情需求多或少的问题,付出十成得回五成的女人自然会向那个只给五成的人妥协。(好男人虽然感情只给五成,但有其它的弥补。)至于第六等待遇更不平等,连妥协的机会都已失去。
女人在这六等待遇里的地位是动态的,好胜者容易从一、二、三等待遇掉到后三等待遇中。
亲爱的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妥协的,不对张三妥协就对李四妥协。妥协的度与实力成正比。弱者向强者妥协是无奈,也是以退为进的上策。
“骄傲是需要本钱的”。本钱少的女人在婚恋的“强弱论”下除了妥协别无选择,有什么平等可言啊?只要是为了爱,有什么不可以妥协的?那个妥协的对象是爱人啊!
二、爱的选择: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老子的学说人称为“道”,意思是天、地、人之间有一种看不见的体系在维持运转,叫做“道”。
情感世界里若按老子的这句话来理解,夫妻恋人相处就有“道”可循:
“知人者智”:对方的需求是什么?自己能满足他哪些要求?
“自知者明”:自己的需要是什么?对方能满足自己哪些要求?
“胜人者有力”:强者主宰爱情主动权,弱者妥协。
“自胜者强”:女人独立、自尊、有实力就能战胜自己,不为对方的情感多少而左右情绪。
“知足者富”:一种感恩心态,特别是感谢自己作出正确的选择。

“爱的选择”符合“需求论”,选择爱的方式与“知人”和“自知”有关。若知其人值得自己相托,其主流本质可信可敬,相处方式就妥协;若自知驾驭对方能力不够,也可选择妥协;若自知德、才、品、貌是上乘,决不向他人妥协,就选择对方向自己妥协;选择“胜人者”必是在“有力”方面大用功夫,不断读书、做工、增强综合实力,相信会等到“胜人”的时候;选择“知足”的女人总认为自己命好,有饭吃有衣穿有人娶就不错了,懒得计较男人的缺点,睁只眼闭只眼自醉地过日子,转眼就到了老年。

爱的选择是智慧的过程,是爱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的过程。得到爱的好结果就是赢家,赢的表现是难过的时候少于对方(双赢最好)。
爱情也是一种博弈。爱的选择正如毛主席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无论是继续打下去还是跑,都不会因情不如意而难过,或少难过,这就是爱的选择成功者。
三、爱的己需:
女人在爱中有几个共同的误区:
1.心理不平。认为自己比他强,又肯为他奉献,可他不懂珍惜。
2、忽视岁月。初恋时得过男人的捧,后来男人不捧时转不过弯,妄想保持待遇不变。
3.得理不让。男人有失误,回头认错时不及时给机会,总忘不了自己遭人轻视的痛苦。
4.意气用事。以自已的眼光打量人,不合心意就出气、报复、制造不必要的距离。
以上四点误区的原因,认真分析起来,女人并没有错。但若不把它当作误区而修正的话就会吃更大的亏。
第一种“心理不平”者,若男人不感谢你的奉献、你的下嫁,那就自己感谢自己。你的下嫁是高尚的、奉献是快乐的,是你自己需要。“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第二种“忽视岁月”者,照照镜子看你的容颜褪去多少?内涵上来多少?吸引男人继续捧你的力度有多大?他不捧你的时候在干什么?如果没有捧别人,你已经赚了,你就去捧他又有何妨?因为爱情中你想继续浓情蜜意是“己需”。
第三种是“得理不让”者,男人肯向你认错,肯回头你已经是国王,你还指望他回到没犯错以前对你忠心耿耿的原样?明知他的舞台比你大,诱-惑他的美女比你有魅力,你空剩下一个“大老婆”的名分值得他尊重,放弃狐狸精重捧你这个黄脸婆,你已经贵了。感谢上天让你有了一个宽容他人的机会,有一个“柔情又柔心”的美德,这是多么爽的“己需”埃
第四种“意气用事”者,看看出气和报复的后果是改造了别人,提高了自己没有?如果与期望正相反,明知自己需要情谊却用冷漠去对待,明知斗不过对方却硬要开战,导致后果更难堪的话,就应该沿着原路找回自己的需要。意气用事是少女的专利,失去的东西主动找回才是成熟女人的“己需”。
以上四点“己需”的看法送给貌似强者实为弱者的中老年姐妹。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女作家苏青说:“人人都希望别人爱自己,却不肯先拿出爱来”。看来“爱”都希望“他需”。
四、爱的呼应:
歌曲《月亮之上》有一句词“谁在呼唤,情深意长,让我的渴望象白云在飘荡”,动人的地方是后面一句“在日月沧桑后你在谁身旁?”呼唤者得不到回应让人悲叹。
记得老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报务员不停地呼唤“长江!长江!我是黄河!我是黄河!请回答!”如果没有听到“长江”的回答,银幕上下,一片悲状。
农民起义的记录中,如有英雄站出来“振臂一呼,应者如云”,马上风起云涌。
呼应、呼唤、应答,这些词用在感情上,再明白不过。呼应合拍是爱的最高境界。
生活中随时可见的现象是:张三爱李四,李四不搭理,却去爱王五;张三想与李四聚,李四应了一次,下次张三指望李四也回请自己,李四根本无此意。
朋友、同学、亲人之间相约,各人的时间和需求不一致,呼和应常不搭线,呼者失望,应者遗憾。可见“应答”和“呼唤”是流转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人们之间的呼应不同步很正常,“大多数呼唤者与被呼唤者之间是没有应答的”(哈代)。但夫妻恋人之间的“呼”与“应”不同步就容易伤神。或原来热烈的呼应中有一方冷下来,另一方就茫然。感情需要少的那一方因支出少而无所谓,感情需要多的那一方因支出多常常得不到回应而受伤。所以古人才有“多情反被无情恼”之说。

时光流逝不回头,不合拍的呼应会转移,世界之大,“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谁会在无望的不停呼唤中无尽等待呢?有情人必会向“有意”“有心”者靠拢,新的呼应随时向人在招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惩罚是漠视。夫妻恋人之间有架吵的时候还有说理争情的需要,到了“遇责不怒,是非不辩”的时候,呼应宣告结束。西方著名女文学家波伏瓦在功成名就后曾发出“每日清晨醒来,没有任何人需要我,人群已失去了使我陶醉的力量”。这句悲切的感叹道出了老年女人孤独时的无助凄凉。据资料统计:“九人离婚,七人后悔”,因为感觉没人需要自己了。至于另外两人不后悔,是找到新的爱人。但是比例太低。
聪明能干的女性向来看不起两种人:一是依赖男人情感才能过下去的“小鸟”;二是各方面衬托不了自己的男性。但她们在享受自己强大而拒绝他人呼唤的同时,也享受了“孤独”。
爱情是精神性的,是理想的。它的要素是“两性相吸,两情相悦,两心相护”。两心相护最可贵。
婚姻是物质性的,是现实的。它的要素是“两人相伴,两人相助,两人相守”。两人相守最可贵。
爱情是心灵需要,婚姻是人性需要,无论爱情或婚姻,有呼有应才能生存。
亲爱的琴,答应给你写信也是应,你那一方的呼我在心里看得真切,不忍不应。因为你会珍惜我的应。
中老年人活下去要讲质量、讲主动、讲理性,不为别人,为自己生活不后退,不让难过的心情主宰后面的岁月。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