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母亲最贴身的一件小棉袄,这是勿庸质疑的。生活中许多生动感人的事例,都无比雄辩的说明了这一点。这虽然是一句常言一句俗话,却蕴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和深厚温暖的依依亲情。女儿就像母亲苍桑生命中最后一道醒目的彩虹,这样绚丽的彩虹,足以照亮逐渐走向年迈母亲的心和生活道路。因着女儿的那份爱和“小棉袄”般的温暖,人生暮年的母亲,就不会感到特别的寂寞特别的凄凉。从这一角度讲,拥有女儿的母亲是很有福气的。
伴随社会文明进步的矫健步伐,生男生女一个样的观念,不论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在广大的乡村,都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了。特别是城里许多家庭,他们为养育女儿感到骄傲感到满意。不少已婚的年轻夫妇,他们巴不得生一个美丽而乖巧的女儿,他们的心胸很豁达思想很开明,他们几乎比农村的年轻夫妇看得更远。因为女孩子似乎比男孩子更干净更懂事。长大后更晓得孝敬自己的生身父母,这样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就会少操一些心。再说了,伴随女儿不断成长的过程,家里就像多了一朵水灵漂亮的鲜花,那般的景致和韵味,让拥有女儿的父母有一种说不出的熨贴与享受。特别是母亲,她看到自己的女儿不断的长高长大,那股高兴劲是无法掩饰的,就自然写在脸上流泄在慈爱的目光里。从女儿年轻玲珑的体态中,母亲就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曼妙的身影和未来的生活道路。因为是同性,女儿和母亲更容易心灵的沟通,更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心灵感应。她们说些女人之间的悄悄话,而这样的沟通是大男人的父亲很难做到的。母女之间那种埋藏在血脉深处的依依情份,就在这心灵的沟通和互动中,充分而美妙的彰显出来。那好象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信赖和亲密。而女儿的亲近和撒娇,就让年轻的母亲充分体验到了穿着亲情“小棉袄”的那份喜悦与温暖。
在广阔的农村,由于子女日后要从事田野里繁重的体力劳动,几乎每一户普通的农家,都渴望养育一个身强力壮的儿子。但他们同时也希望能有一个宝贝女儿。在农村父母的心目中,他们也大多明白生男生女一个样的道理。但是由于传宗接代的的观念和农村重体力劳动性质的约束,他们一定要有一个将来能够顶门立户的男孩子。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不喜欢女儿,他们喜欢的是儿女双全。对于农村艰辛劳作的母亲来说,女儿不但是她的心头肉,而且还是她贴身的小棉袄,甚至是她将来全部的希望与念想。我有一位很知心的农民朋友,他半开玩笑的说:在农村生儿子是为了名声,但往后的日子可就苦了!成年后还要给他找媳妇盖房子,那负担像一座大山似的,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如果这个儿子日后孝顺父母还好,如果不孝顺,是个结了婚忘了娘的主儿,那么这个儿子就等于白养了!
我还听说过生过五个儿子的农村老大娘,她没有女儿,她特别羡慕别人家有女儿的老姐妹。人家的闺女隔三差五、逢年过节的,就提着大包小包孝敬老娘来了。看着人家母女那股亲热劲,她肠子都快悔青了,后悔当初重男轻女,没有生下个知冷知热的宝贝女儿来。虽然老大娘有五个五大三粗、膀大腰圆的儿子,可是他们成家后各自的负担都很重,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们哪还有能力照顾老爹老娘呢!这位晚景凄凉、没着没落的农村老大娘,终于悟出了女儿是她贴身小棉袄的硬道理。
我并不是说儿子就一定比女儿差,不够孝敬父母,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说明,男孩子好像更是属于社会的,社会让他们充当了多种角色,承担了太多的责任,所以他们对父母的关心就可能淡一些。但女孩子会比男孩子更心细,女儿和母亲的心息息相通,那种割不断的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绝不会因为女儿的出嫁而轻易的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