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高校女大学生恋爱深析 如何理智恋爱

2015/6/4 15:43:45作者:A1-huang…来源:伊秀情感网
“90后”女大学生在价值观多元冲突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恋爱动机不纯、择偶标准现实、单一化等恋爱心理偏差的现象,不仅阻碍其人格的完善,而且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恋爱心理,是人们在生理成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和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以自我意识为标志,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好奇、接近、恋爱等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 “90后”女大学生在价值观多元冲突的社会背景下,呈现出恋爱动机不纯、择偶标准现实、单一化等恋爱心理偏差的现象,不仅阻碍其人格的完善,而且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一、“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分析

“90后”女大学生的年龄大多处于19~21岁之间,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均衡,处于性意识的第三阶段——喜欢积极接近异性的狂热期,[2]对异性兴趣增长,对两性关系敏感、好奇。通过问卷调查,得出“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呈现以下特征:

(一)开放性与盲从性并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观念或思想对恋爱的约束力日渐消弱。首当其冲凸显出来的问题就是在“90”后女大学生身上,她们对待恋爱的随意性和开放性也在增加,神圣性、严肃性正在一点一滴地消逝。从问卷调查得知,很多“90”女大学生开始恋爱是缘于诸如“寝室里其他人都谈了,我也要谈”,“我最好的朋友也有男朋友了,我也想跟她一样找个人陪伴”等此类理由而开始谈恋爱,恋爱仅仅成了一种寂寞、空虚时的慰藉品。

(二)低龄化与情绪化并存

从收集的调查数据显示,“90”女大学生刚入大学就恋爱的比例逐渐在上升,正在谈恋爱的女大学生中,一年级比例占到22%左右。她们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学习成了鸡肋,体验爱情就成了堂而皇之的大学必修课。同时也极具情绪化,喜怒哀形于色,极易因为感情挫折引起情绪大起大落,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三)闪电性与未果性并存

爱美心理人皆有之,“90”女大学生往往因为对方的外貌和身材而一见钟情,闪电式地陷入爱河当中,在对待恋爱问题上,过于简单和幼稚。而未果性的特征则比较突出表现于异地学生的恋爱,由于地理差异和城乡差异,毕业来临之际,双方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易出现分歧,他们往往经受不住这种考验而导致劳燕分飞,甜蜜恋爱终未果。

二、“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影响因素

(一)生理和心理的因素

从性心理的发展特征分析,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心理已发育成熟,基本上完成了自我性角色的认同,有性冲动,但又不具备踏入婚姻的条件,又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而对这些矛盾,有些大学生除了通过手淫、性幻想、翻阅有关性知识的书刊等方式以外,还会采用其他方式宣泄性能量,比如说通过谈恋爱来发泄积蓄的能量。这种“渴望恋爱”“渴望被人爱”的心理现象是正常的、自然的,同样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社会大环境因素

网络时代为信息的传递创造了最快捷简便的渠道。在象牙塔中的女大学生即使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也不闭塞,加之各种社会实践的参加,她们正逐渐融入到这个社会中去,并受其影响。如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家庭中矛盾的冲突对校园中的女大学生就是个冲击,她们既渴望婚姻,要建立在符合个人意愿的感情基础上,又不免受到西方婚恋观的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分层化,使得人格还不完善的女大学生们在面对恋爱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三)特殊环境的因素

高校从人员、环境和地理位置来说,都有其特殊性因素。“90后”女大学生有着相似的教育经历和生活经历,从高中的约束管制到大学的放任自由,无疑都是促进女大学生发展恋爱关系的有利因素。同时,一般的校区都是处于比较偏远的郊区,女大学生每天基本重复在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的路上往返,课余文化生活的单调,很多时候就会倾向于寻求爱情来调节生活。

三、“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教育对策

鉴于以上女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对“90后”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引导。

(一)注重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偏差所引起的问题亟待各方的重视。要积极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恋爱观的指导作用,引导女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摆正恋爱与学习的位置,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把握爱的真谛,积极追求自我,实现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高尚的恋爱价值观既是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健康成长并获得真正爱情幸福的需要;同时还需要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水平,加强女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教育,着重培养女大学生对爱情、家庭的忠诚品质,增强道德责任感。

(二)着重培育“90后”女大学生爱的能力

爱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在现代社会中,“速食主义”“快餐爱情”泛滥,冲击着传统文化所主张的爱的高尚教育,“90后”女大学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因此,如果要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基本的做法是先培育她们爱的能力,包括迎接爱的能力和拒绝爱的能力,以及发展爱的能力。[3]培养女大学生迎接爱的能力,能更好地增强她们在恋爱关系中的主动性,培养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能力。其次是培养拒绝爱的能力,自己不愿或不值得接受的爱就应该有勇气加以拒绝,如果优柔寡断或屈服于对方的穷追不舍,而盲目地应承下来,即使发展下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最后要学习拒绝爱的艺术,要注意把握分寸,以尊重、理解、委婉的方式来拒绝,这是对一份真挚感情的尊重,也是一个人道德情操的体现。

(三)加强对恋爱受挫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

恋爱中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心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90后”女大学生在心理上比较脆弱,面对恋爱中遇到的问题不能理性地处理与解决,如失恋时的伤人或自杀事件等,常常因为恋爱问题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再则,“90后”女大学生的感知细腻、情绪激烈、依赖心较强、多疑、敏感等特点,也极易使她们走极端。

因此学校除了重点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之外,还要开展对女大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针对人际交往能力弱、较自卑的学生,可以通过情景剧表演、角色扮演等团体活动方式,集合相似或类似情况的女大学生,设计系列活动方案,通过无条件关注、倾听、头脑风暴、积极参与分享等方式,深入了解其恋爱认识和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她们在团体训练中得到自我能力的提升。

(四)加强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强化制约机制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情感教育的核心传播载体,高校虽然不能禁止学生恋爱,但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理想道德等精神文明的建设,杜绝低级下流色情文化的侵蚀,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恋爱、事业、理想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充分利用家长、同学、宣传教育渠道,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危害性,引导学生在恋爱中能正确控制、把握自己的情感和行为,正确把握感情防线,并丰富校园内的文化活动,使学生精神生活得以充实,精神追求日益升华;同时加强学生公寓的管理,加强校园环境的管理,强化各种制约机制,严禁校园内各种不文明行为发生,把女大学生恋爱引入健康的轨道[4]。

(五)发挥社会媒体的正面引导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非常的快速,无论是计算机、电视、报纸或杂志等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几年盛行的一些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相亲才会赢”等广受大家喜爱。而接受着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这种信息的传播直接影响了其恋爱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发挥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对于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媒体的便捷性,帮助女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爱情观,引导其朝着积极、正确的恋爱心理方向发展。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