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学术名词为骨疣 ( Bone Spur ),不是一个医学上确当的名词,因为它既非完全由骨构成,也不尖锐如刺。医学上的正确名称应该是骨疣。骨刺是关节因种种原因造成软骨的磨损、破坏,并促成骨头本身的修补、硬化与增生,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一般长骨刺就表示此人的脊椎进入老化阶段。然而, 骨刺并非老人家的专利,由于工作型态改变,许多人必须久坐、久站,若是加上姿势不正确,很容易年纪轻轻就使脊椎提早发生退化现象,而诱发骨刺的发生。
病因骨疣是脊椎退化过程中所伴随的一种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脊椎构造也会跟着退化,当骨头与软组织接壤的地方因长期承受压力、拉力、损伤,造成脊椎与 脊椎间的软骨渐渐失去水分与弹性,致使骨骼出现退化性改变,这种骨骼退化性改变就会导致骨质增生,而形成骨疣。另外,反复活动或不适当的运动,也常会使关节部位的骨骼及软组织过度磨损,而长出骨刺。
治疗方法彻底治疗方法中医 景对骨刺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原理主要是借助经络的通路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行滞去瘀、疗骨祛湿、舒筋活血、驱风散寒的功能,具有作用持久、治疗彻底等方面的优势。
西医治疗1、西药的特点是能够迅速的消炎止痛,但是这类药物多是激素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到脏器,且只能起到暂时止疼的效果。2、针灸理疗能够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起到疏通经络、消除局部的水肿和炎症、消炎止痛的作用。3、牵引可减轻骨刺对局部神经、组织的压迫而起到暂时缓解疼痛的作用。4、手术介入,通过手术方法刮除骨刺。
中医辨证以下几种:1、受寒阻滞路卧受凉或受渍于水湿之中,寒湿稽留,深伏于膝,气血阻滞,发为膝痛。如《张氏医通》:“因卧湿地,流入脚膝,痹弱疼重。”证见:膝肿疼痛较剧,行走不便,或觉重滞,阴雨天加重,形寒肢冷,面色带青,苔白滑,脉沉紧或沉迟。治法: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2、湿热蕴结感受风湿之邪,郁而化热,或受湿热侵淫,湿热稽留,蕴结经脉,聚于膝部,发为肿痛。如《杂病源流犀烛》:“发于脚膝,始而肿,继乃溃烂成疮者,名脚气疮,有肾虚为风湿所博,攻于脚下足上”。证见:膝部肿胀疼痛,局部发红,扪之有热感,屈而不伸,小便黄赤,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渗湿,疏利止痛。
3、气血虚衰脾胃素虚,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病后体虚,胎产经行之后,气血不复,膝部筋脉失于濡养,发为疼痛。如《张氏医通》“妇人鹤膝风证,因胎产经行失调……而为外感所伤”所致。证见:膝部酸痛,其痛绵绵,四肢软弱无力,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或细弱。治法:补气溢血,温经止痛。
4、肝肾亏损肝主筋,肾主骨,膝为筋骨之大会,若病后虚赢,或老欲过度,肝肾虚亏,筋骨失于精血之养,而至膝痛。如《张氏医通》:“膝痛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证见:膝部隐痛,下肢肌肉消瘦,步履艰难,腰脊酸疼,头晕耳鸣,舌瘦或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治法:滋养肝肾,补虚止痛。
5、热毒内攻风毒外侵,与血热相搏,热毒内攻,气血壅滞,而发为膝肿痛。证见:膝部红肿剧痛,势如虎咬,屈伸困难,伴有身热,心烦口渴,便闭尿赤,舌红苔黄而干燥乏津,脉滑数或弦数。
6、淤血蓄积因跌伤撞伤,或碰击所伤,淤血蓄留,血行不畅,不通则通。证见:膝部红肿热痛,热随痛增,痛随热剧,局部皮肤紫暗或伤裂,亦或膝部关节变形,疼痛夜甚,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紫暗,脉弦涩或细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家庭疗法选择软底鞋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胜过皮制的)。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可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垫上泡沫软垫软垫可减轻骨刺对周围的压迫,可以在软垫骨刺相应的部位挖一个洞。
热敷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泡脚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有选择的锻炼你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
减肥偏胖是引发骨刺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也是刻不容缓。避免过度活动中老年人群中,常听到一些人说,“我的膝关节长骨刺”,即骨质增生了。这种病是一种退变性疾病,因累积性磨损引起,对于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病人,应走出增加锻炼,将骨刺磨去的误区。避免频繁蹲站和长时间行走,以减轻膝关节损伤的加剧,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而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