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甲亢可以减肥吗 教你如何健康甩肥肉

2016/5/12 12:41:08作者:CYL16-ye…来源:伊秀美体网
健康减肥是一种健康、减肥方法,要选对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行,减肥不能盲目跟风。获得苗条体形要取之有道,切莫操之过急,各式各样的减肥法、减肥药统统来过,最终伤了身体。

可以的,甲亢是体内甲状腺激素过高,导致新陈代谢过快导致的一系列病症。甲亢是可以加速体内脂肪燃烧速度,在变瘦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大的病症。如甲亢难以治愈,甲亢突眼,肤色暗淡,脾气暴躁,失眠等等。

健康减肥是一种健康、安全的减肥方法,要选对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行,减肥不能盲目跟风。全国健康管理中心:健康减肥是每个减肥者都希望做到的,获得苗条体形要取之有道,切莫操之过急,各式各样的减肥法、减肥药统统来过,最终伤了身体。不但苗条体型的理想化为灰烬,还会危害身体健康。
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脂肪代谢力的降低,现代医学已将肥胖列为代谢性疾病。
因此,提高代谢水平和代谢能力,是健康减肥的关键所在。正是通过提高肥 胖者代谢能力, 而引领了减肥的新潮流。这种纯天然减肥法,超越了运动、瑜伽的效果,又摒弃了减肥药物的副作用,为健康减肥创建了新世纪时代。健康减肥的公式是:营养均衡 + 低热量+ 不降低人体的新陈代谢+ 一周体重下降不超过4斤。
减肥原则:
饮食原则:
控制主食和限制甜食:
如原来食量较大,主食可采用递减 法,一日三餐减去50克。对含淀粉过多和极甜的食物如甜薯、马铃薯、藕粉、果酱、蜂蜜、糖果、蜜饯、麦乳精、果汁甜食,尽量少吃或不吃。 副食品可采用瘦肉、鱼、蛋、黄豆制品和含糖分较少的蔬菜、水果等。
降低热量的摄取:

营养学家认为,无论你控制什么--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或脂肪,最终降低的是热量的摄取。如果一个人每天少摄取800大卡的热量,可在6个星期内减少10磅体重;少摄取500大卡,可在2个半月内减轻10磅体重。但切忌体重降得过快,否则是很危险的。须知,每人每天至少要摄取1200千卡的热 量,如果供给身体的热量太少;就会失去肌肉。肌肉是人体消耗热量、促进新陈代谢的关键。

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要想减轻体重,无须放弃喜爱的食物,重要的是要加以控制。如果偏爱某种食物且食用量大,那就要注意减少每次的分量。不是每周4次,每次200克肉的食用量,而是每次100克,这样就可以少摄取1200千卡的热量,可在大约7个半月的时间内明显减少体重。建议减肥者在厨房放一个秤,贴一条提示标语,注意提醒自己摄取食品的重量。
运动原则:
1.运动要多样性:
每次去健身中心都做一模一样的练习,同样的运动量,所燃烧的脂肪会一次比一次少。这就是为什么每次减肥都是前期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如果今天选择慢跑,明天就该试试有氧操或游泳,最重要的是定期变换,给身体不同的刺激,消耗的热量也会直线上升。
2、运动前补充点蛋白质:
蛋白质能瞬间提高身体的活力。如果在锻炼前的90分钟吃一份含优质蛋白质的点心,比如鸡蛋、芝麻、核桃仁等,那么同样的举重练习,你的负荷能力会 有所提高,身体所燃烧的卡路里自然比往常多。不过进食靠运动时间不宜太近。
3.保持训练间隔:
人要连续运动40分钟以上,脂肪才会 开始燃烧。减少脂肪的最佳方法是把运动时间尽可能拉长。试试间隔训练,把运动计划分几段完成,休息休息再运动。比如:在健身车上以7公里/小时的速度练习2分钟,然后以5公里/小时的速度练习2分钟,再回到7公里/小时,如此练习45分钟。

4.健康合理饮食:

多食素食,少食肉类和淀粉类食物,但是不可过分节食,否则会伤害身体,建议可以用决明子、茯苓、黑乌龙等组方为决乌汤,茯苓可以起到健脾胃护肝的作用,经常饮用决乌汤这种组方茶,不影响饮食和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去脂排毒,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运动前热身:
脂肪的消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等你感到全身发热并且微微出汗时,你的脂肪才刚刚进入燃烧状态,而这个过程需要15~20分钟,也就是热身。简单来说,你骑了30分钟自行车,但前面20分钟属于“白练”。先做一些力量训练,肌肉是人体的发热器,10分钟就能完成热身,这样,当你开始骑自行车时,整个过程都在燃烧脂肪。
6.在上午运动:
脂肪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当你感到疲倦,它就会在你身体里肆无忌惮地堆积,相反,精神饱满时它就无所遁形。运动学家认为,上午做运动能让 一整天的新陈代谢都处于较高水平,身体越有活力,消耗的热量自然也就越多。春季相对空气较差,7点以后锻炼能避开空气污染的高峰。
7.集中注意力:
意念是很神奇的,特别是在运动的时候。在进行运动时,应集中注意力。如果锻炼到身体的某部分肌肉,那么全身的注意力和感觉也应该重点放在那个部位,锻炼效果会更好。 进行腿部运动时,结合动作,将注意力重点放在腹肌、臀肌上,就能提升这些肌肉的力量,让你的步伐更坚定有力。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