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几乎是所有运动项目中都会出现的动作模式,深蹲也像是一门文化,从一个人对深蹲的理解可以看出他训练的大致目标和个人训练涉及的知识范围.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你...
蹲几乎是所有运动项目中都会出现的动作模式,深蹲也像是一门文化,从一个人对深蹲的理解可以看出他训练的大致目标和个人训练涉及的知识范围.另一个角度讲,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多年训练的人或一个私人教练的专业程度如何,问问他深蹲怎么练.我仅从个人角度发表点看法。
一直以培养健身房私人教练为主要工作的亚洲运动及体适能学院(AASFP)对深蹲的标准说明大概是这样的(年代已久,如有偏差不要追究):
动作训练目的:锻炼下肢肌群
动作路线:上下直线运动
动作幅度:上至膝盖微屈 下至大腿与地面平行
动作要领: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脚尖冲外,11点05方向。收腹挺胸,后背挺直,下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或膝关节稍小于90度,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上至膝关节微屈,不要超伸。
呼吸:下吸上呼
节奏:4-4拍
到目前为止,很多人也会认为这样的深蹲就是标准深蹲了。但是实际训练当中依旧很多问题,即使按这个标准执行还是可能受伤或没有效果。
最先需要确认的是练深蹲作什么用?常见的,女性锻炼深蹲为塑形或提高下肢力量,男性锻炼深蹲为提高下肢力量,或是为了提高弹跳。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说:“把能用的肌肉都用上,同时避免运动 损伤”。
那回到人体功能,深蹲动作对于关节的活动要求是膝关节和髋关节的伸屈,严谨点说深蹲时髋关节和膝关节要同时屈和伸。而实际情况中很多人是膝盖伸展良好而髋关节伸展不足,很多人下蹲过程中屈膝良好,而屈髋不足。
屈髋不足的人表现就是蹲不下去,说好了的90度就是到不了,谁也没办法,这样训练也就没有效果,你非要她蹲到90度,动作就变形了。很多人由于蹲不到90度,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多练练就好了”,这样训练最打击人的积极性。
伸髋不足的人看起来柔韧性比屈髋不足的好,至少是蹲的下去的,不过他们在训练上却更危险,膝盖伸直之后髋关节还没充分打开,这说明不会调动伸髋的肌肉发力,例如臀大肌。长时间这么深蹲,全部练股四头肌,大腿后侧和臀部没有训练效果,导致前面肌肉紧张把躯干向前向下拉,形成骨盆前倾姿态,腰椎会承担整个上半身压力,于是一段时间后腰疼或腰肌劳损。很多人在负重深蹲后腰疼,时间一长膝盖也跟着疼,就说深蹲对身体不好,但他不明白自己可能还没做好最基本的徒手深蹲。(骨盆前倾)
为了改善以上两种情况出现了两种基本深蹲模式,一种双手在前,这种是为了维持动作平衡,让在你大腿后侧肌肉链条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让你蹲得下去而设计出来的动作。
还有一种是双手抱头在后,像我发的那张图,这是真正的为了你找到肌肉平衡而设计的动作。这个动作让起立过程中大腿后侧及内侧参与伸髋的肌肉能更好发力,让髋关节能充分打开。
另外有关深蹲幅度问题,膝关节是90度?,还是小于90度?,还是蹲到底?
先回顾一下亚体曾经提到的关于深蹲的基本要领:双脚分开比肩稍髋,脚尖向两侧分开11点05方向,下蹲时挺胸收腹,后背挺直,起立时膝盖稍微弯曲不要完全伸直。基于这个前提说说深蹲幅度问题.90度是个分界线,但是小于90度,还是大于90度完全是因人而异,就像前面提到的有人屈髋不足,那就是到不了90度。在不了解每个人身体特征的情况下不能要求别人或自己做到90度或更低,更不能跟人说“不蹲到90度就没效果或者尽量蹲的低”。
如果一个人蹲不下去,深蹲到不了90度,可以选择双手在前的方式先达到90度,慢慢提高控制能力之后变成双手在脑后,学习如何让更多肌肉发力。如果此人使用双手在前的深蹲还是蹲不到90度,要考虑到踝关节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而不是髋关节。一旦他能很熟练蹲到90度时,应该逐渐过度到双手在后的深蹲。
对于一个双手在后深蹲可以达到90度的人来讲,如果他可以保持上面说的动作标准,那应该再标准一点,到底怎样才算最标准?,标准动作就是把能用的肌肉都用上,让训练效率尽量高,所以需要从解剖学更多地理解这个问题。参与伸髋的肌肉除了臀大肌,其实还有腘绳肌与股内收肌的大收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