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这种游戏唐朝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跳百索”、“跳白索”、“跳马索”,清称“绳飞”,清末以后称作“跳绳”。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家家户户都要比赛。
?跳绳活动源远流长。当女娲“乃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时,绳子便伴随着人类一起生活了。古人拿绳子来记事,也用它来捆扎收获的农作物,或拴使牛马、捆绑猎物等等,绳子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绳可能源于原始的农事、狩猎或军事活动。
明代小说《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使用了“跳马索”和“跳百索”两个名字,指的都是跳绳。但是,“跳马索”却给了我们探究跳绳起源的启示,即古代战争中使用的“绊马索”。古人也许是受军事活动的启发,在绊和避绊的军事训练中,改骑马跨越绳子为单人跃绳而过,由此不断演变,最终成为各种各样的跳绳活动。
最早出现的跳绳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至迟在汉代已经有了跳绳活动。
《北齐书·后主纪》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北齐皇帝高姓,“高末”谓齐将消亡。这本是作为谶言而记载的一件事,却给我们留下了儿童跳绳游戏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并且,这种单人“跳且唱”的方式,也为后世跳绳方式奠定了基础。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月十六日,群儿以长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若百索然。群儿乘其动时轮跳,以能过者为胜[1]。这里的飞百索,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在这里主要要讲的是怎们做健身跳绳。
第一、如何选择跳绳的长度两脚前脚掌着地,一般是单脚或双脚向上跳,高度几厘米跳绳可以过去就可以。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双脚前后左右任意组合动作,进行变化。落地时膝关节微曲缓冲。
由于跳绳的手上发力动作以及脚上前脚掌着地的动作与羽毛球的动作非常接近,因此我在教学和训练时一直把跳绳作为专项练习,我的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双摇,一部分同学已经能够完成三摇动作。确实对他们的羽毛球练习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建议羽毛球爱好者可以把跳绳作为准备活动进行练习。
这次培训班是为了推广跳绳,特别是在中小学体育课上以及大课间进行推广,山西省作为主要试点。那么可笑的是我们长治的小学生好像已经没有了下午的大课间(就是约一小时的课间活动)。而且我担心的是,学校没有塑胶操场,甚至都没有土场地,孩子们只能在水泥地上练跳绳,那对孩子的伤害会是很大的。女儿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学跳绳,好强的她放学回家或者是晚上总要在楼下跳会绳,我觉得是锻炼身体也就鼓励她跳,可后来她一直说脚踝疼,我发现可能是地太硬孩子跳绳引起的,在不让她跳以后也再没听她说过脚踝疼。我也见过有的家长带的孩子在硬地上练跳绳(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再次提醒大家要尽量在有弹性的地上练习,哪怕是土地上脏也比受伤强。
在中央一台《生活提示》20140411期节目中,北京体育大学的运动生物力学专家通过实验证明了长期进行跳绳锻炼是会伤害膝盖的。所以建议跳绳也要注意科学锻炼。选择合适的有弹性的地面,选择运动鞋,也要注意不能跳的时间次数太多,注意跳完后一定要拉伸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