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又称上腭部褐青色痣、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是太田于1938年首次描述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沿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走行部位的灰蓝色斑片损害,好发于有色人种,如东方人及黑人。女性多见。发病年龄在婴儿期及青春期有两个峰段,其中1岁以内发病占61.35%。报道2/3的患者出生时即有眼部损害,而皮肤损害可在10多年后才出现,损害发生于一侧面部,特别是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所支配的部位,故最常见于眶周、颞部、鼻部、前额和颧骨。约数厘米大小的色素斑可为灰蓝色、青灰色、灰褐色、黑色或紫色,斑片着色不匀均,呈斑点状或网状,界限不清楚。一般呈褐色斑状或呈网状,而蓝色较为弥漫。色斑颜色还常随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在斑中偶有结节表现。约2/3患者同侧巩膜有蓝染或褐色斑点,有时睑结合膜、角膜也有色素斑,少数患者口腔和鼻黏膜也有类似损害。5%——10%病例为双侧性。少数患者可伴发伊藤痣、持久性蒙古斑或鲜红斑痣。太田痣极少恶变。
通常用于去除太田痣的方法有冷冻、化学药物剥脱、外科手术等,但治疗效果欠佳,易产生瘢痕和色素沉着等。而选择性激光是目前治疗太田痣较好的方法。它是根据激光的选择性光热效应理论(即不同波长的激光可选择性地作用于不同颜色的皮肤),其瞬间产生的高强度的辐射能量,集中作用于太田痣色素组织颗粒上,将其直接汽化、击碎,再通过淋巴组织排出体外,达到消除或减淡太田痣的效果。而对于较深的色素沉着,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激光通常需要按疗程治疗,通常是3-5次,由于每次治疗后,皮肤都要有个新陈代谢过程,因此,两次治疗期间需要间隔数周时间。建议到正规医院找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确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