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痤疮的发生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角质栓即微粉刺。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痤疮丙酸杆菌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皮损好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痤疮的非炎症性皮损表现为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闭合性粉刺(又称白头)的典型皮损是约1毫米大小的肤色丘疹,无明显毛囊开口。开放性粉刺(又称黑头)表现为圆顶状丘疹伴显著扩张的毛囊开口。粉刺进一步发展会演变成各种炎症性皮损,表现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和囊肿。炎性丘疹呈红色,直径1~5毫米不等;脓疱大小一致,其中充满了白色脓液;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触之有硬结和疼痛感;囊肿的位置更深,充满了脓液和血液的混合物。这些皮损还可融合形成大的炎性斑块和窦道等。炎症性皮损消退后常常遗留色素沉着、持久性红斑、凹陷性或肥厚性瘢痕。临床上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3度、4级: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一些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外,还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1)1级 一般采用局部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制剂。
(2)2级 联合外用维A酸类及过氧化苯甲酰或抗生素,必要时联合口服抗生素。
(3)3级 常常需要联合治疗,口服抗生素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和/或维A酸类药物为首选。有指征的女性患者也可考虑抗雄激素治疗。
(4)4级 口服异维A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一线治疗。对于炎性丘疹和脓疱较多者,也可先系统应用抗生素联合外用过氧化苯甲酰,待皮损明显改善后再改用口服异维A酸序贯治疗。
4.痤疮的维持治疗
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待皮损明显消退以后均应继续维持治疗,首选外用维A酸类药物,维持治疗6~12个月,必要时可联合过氧化苯甲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