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down coat)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
羽绒服中的填充物,最常见的是鹅绒和鸭绒,这两种按颜色分,又可分为白绒和灰绒。在市面上的羽绒服按照价格来看,排序为: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可能受到售价排序的影响,很多人因此就认为这些绒在质量上也是这样排序,其实不然。通过对羽绒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际体验,,一般来说相同质量和含绒量的鹅绒比鸭绒的保暖性、蓬松度等好些,但笔者觉得颜色与羽绒服质量的好坏没有太大的关系。
至于为什么白色的绒会贵一些,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因为白色的绒比灰色的好看,不管在浅色还是深色的面料里面都不透色;而灰色的绒比较挑,只羽绒服能放在深色面料中。考虑到白色颜色浅,适宜面料范围更广。第二点原因:白绒的纤维构造原因。其纤维组织相对而言较细、软、长、纤维长使其蓬松度更好,更容易保暖。
通常来说体型更大、更成熟的禽类,绒毛的质量更好,这么说来鹅的绒毛会好一些。但鹅绒和鸭绒的生产过程是一样的,两者在质量、蓬松度、保暖性上差得并不多。而鹅绒比鸭绒贵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鹅绒的产量远远低于鸭绒——鹅绒一年只能产一季,鸭绒最多一年可以产三季。
羽绒服里面包含绒子和羽毛。绒子是长在鹅鸭等水鸟的脖子到胸腹之间不含羽梗的毛,由于这个部位的毛经常浸在水中,所以不仅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而且它的保暖抗寒能力也是全身毛中最好的。另外,因为这部位的绒毛没有羽梗,非常柔软,纤维长而蓬松度高,折合体积较小,是制作羽绒服最上乘的材料。羽绒服里的羽毛,是指除了上面所说的绒毛之外全身上其他部位的毛,一般是呈片状的,中间有羽梗。羽毛的保暖度较有限,没有绒毛好。
羽绒服有重量轻、质地软、保暖好的特点。一件用尼丝纺做表面面料,用羽绒做填充物上衣,总重量500~1000克之间,是其他御寒服重量的1/6至1/2。因羽绒柔软,用作衣服絮料,穿着舒适。羽绒不易发生纤维板结现象;面料多采用高密度的涂层织物,能保持衣内有较多的空气,保暖性能好。
中国周代已用鸟兽的毛羽制成羽衣,也称毳衣。汉代有用牦牛毛做衣服絮料 ,唐代有取鹅的毛绒做衣被絮料。中国羽绒服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流行,当时面料档次和加工水平都不高,款式也比较单调,含绒率低,填充量大,外观臃肿,被称为面包服。随着工艺和技术的进步,羽绒服成为服装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八十年代初,我国第一代羽绒服装以轻、软、暖的特点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例如中国最早兴起的羽绒品牌之一雁皇羽绒,当时用的是涂层尼丝纺面料,其板型、款式造型为滑雪衫式的面包服、登山服,结构比较简单,后又打破传统设计构造,通过精选、药物消毒、高温烘干而成的鹅、
鸭的绒毛取代棉花,以各种优质薄细布做内胆衬料,在设计好的服装裁片上,采用直缝格或斜缝格制做出衣坯把羽绒填充进去固定好, 再选用各种颜色的尼龙布作为内里和面料,精心缝合制成各种款式的羽绒服装.整体布料的用法有两层、三层的,也有四层、甚至是六层的。经过科学实验证明:200克的羽绒相当于400克的丝棉或600克的棉花一件羽绒茄克衫一般要充300.400克的羽绒。由于羽绒服装具有质轻,柔软、弹性大、吸水性强、保暖性好的特点,因而,它成为男女老幼冬季御寒的珍品,也是冬季滑冰登山运动员的首选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