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帽子初来源是军帽吗 介绍军帽的意义

2015/12/9 13:11:58作者:T-xiaomi…来源:伊秀服饰网
日本军帽上的布片称为“军帽垂布”,也有的简称其"帽垂",是日军配发的制式用具。近代日本佩戴帽垂一说是受法国影响,日本陆军军装受法国风格影响。日本帽垂可以拆卸。

日本军帽上的布片称为“军帽垂布”,也有的简称其"帽垂",是日军配发的制式用具。近代日本佩戴帽垂一说是受法国影响,日本陆军军装受法国风格影响。日本帽垂可以拆卸,平时不带。在野战的时候和战斗帽(日本正式名称是略帽)配套使用。

实际作用是在战斗中保护颈部。
对一个身穿军服、头戴钢盔的士兵,皮肤露在外边的部位,除了手和脸之外,还有的一个部位就是颈部。这就造成了一种现象,除了和其他部位同等概率的中弹几率,颈部还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伤害,也就是被弹片、或者炸飞起的碎石等划伤。原因简单分析下很简单,作战时士兵主要的姿势是弯着腰或者趴着等,大部分的作战姿势姿中颈部要向前探出,又无法被钢盔和军装覆盖住,于是颈部裸露的皮肤,就很容易被弹片、碎石等划伤。而人的颈部又比较关键,最关键的是左右两侧有着血管大动脉,一旦被弹片崩到颈动脉上,那么人肯定就完蛋了。
虽然只是一层布,但因为是强度较高的帆布,而且是软垂下来的,挡不住打到脖子上的子弹,但是对弹片、或者炸飞起的碎石,还是有着相当有效的防护作用的。另外在近身战中,这种军帽垂布也有防护作用。比如被刺刀侧面刺刀了脖子上,有这层软垂着的布阻挡,有一定概率能让刺刀刺不入脖颈里。再入如果被大刀砍到脖子上,如果刀不是很快的话,则看不透这层军帽垂布,能够阻挡住对脖子的致命伤害。

此外在一些精锐部队,除了这种军帽垂布,还有这一种蒙面巾,能够从眼睛下蒙住下半张脸,可以防止爆炸、燃烧的有毒气体,以及被炸弹炸起的沙尘等,同时对脸也有一定防护作用。

另外大家如果仔细,可能留意过二战时有的美国兵,配发有一种很短的围脖。如在电影《集结号》里,八连战士从美式装备的国军身上抢下来的军装,就有这种短围脖。这种围脖不光是防寒的,另外一种作用,就是想这种日本兵的军帽垂布一样,保护颈部尽量不被弹片碰伤。

更形象了解鬼子军帽垂布的作用,大家可联想下小说《亮剑》里的一个情节。李云龙新婚之夜去查岗,结果突遭遭到日本突击队袭击,战斗中李云龙躲到了磨盘后,被子弹打到磨盘上崩起的石头茬,在脖子上划出了伤口淌出了鲜血。如果当时李云龙也有这种军帽垂布,或者美国兵那种短围脖,那么就能避免受这种伤了。

日本古代足轻(普通步兵)的阵笠(出征作战时戴的斗笠)后面就有遮阳帘。在平安时代以后,日本军服盔甲就普遍采用护颈帘,足轻和枪兵队用布帘,而高级武士和剃刀武士则有钢制头盔。甚至在幕府末期,幕府的火枪兵在采用了法国式的军服后,仍保留了阵笠(当然也保留了护颈帘)。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了传统文化和西方相结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带有帽垂结构的军帽。

日军最早配发"帽垂"是在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当年7月7日天皇颁布敕令,给占领台湾的日军配发“军帽垂布”,即在军帽后增加三块垂布,用于遮阳防暑降温。
此后,日军的部分部队中也配发了“军帽垂布”,在一九OO年参加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日军中就有穿咔叽布军服、带"帽垂"的,日俄战争中也有使用。

日军“军帽垂布”广泛使用是在全面侵华后。
日军于1938年6月1日制定陆军略帽,又称战斗帽,并正式配发“略帽垂布”。日本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舰艇官兵也先后配戴,日本警防团也采用战斗帽。1940年战斗帽成为日本国民服,战时日本的官员、教师,乃至全体国民都戴战斗帽,战斗帽加“帽垂”是标准的鬼子兵形象。

热点推荐

猜你喜欢

大家都在看

娱乐八卦

美容护肤

情感口述

美体健身

服饰搭配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