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裙,现代也称“百裥裙”,“密裥裙”或“碎折裙”。百褶裙是指裙身由许多细密、垂直的皱褶构成的裙子。该裙的每只裥距,约在2厘米—4厘米之间,少则数百褶,多则上千褶。它美观漂亮,但制作比较复杂。这种裙子在中国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西京杂记》载:“西汉成帝时,赵飞燕被立为皇后。有一次,她穿了一条云英紫裙,与皇帝同游太液池,正当她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的时候,忽然大风骤起,她好像燕子一样被风吹了起来。成帝慌忙命侍从拉住她的裙子,飞燕得救了,但裙子却被拉成许多皱纹。汉成帝一看,有皱纹的裙子比原来没有皱纹时更美。于是,宫女们以后穿的裙子都喜欢折叠成许多皱纹折痕,并把这种裙子称为“留仙裙”。现代叫作“百褶裙”,因“百褶裙”的褶皱都是很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打褶。另苗族妇女古代多穿筒裙,后来为了使自己的服饰有别于异族,便于辨认,在对内能够区分的基础上,统一采用百褶裙的方法制作裙子。黔中地区的传说《百褶裙的来历》中记载:“古时候苗家穿的裙子与汉族的没什么区别。为了将其区分开来,一家母女俩立志要缝制一种特殊的裙子,作为苗家的标志。她们苦思冥想,后来受到山坡上五颜六色青杆菌的启示,按着青杆菌的褶子做成了一条裙子,穿到花场上踩花。苗家姐妹们见了,个个拍手称赞,她们也纷纷学着做来穿。于是,这种百褶裙很快就传遍了各个苗寨,各个支系的苗族都穿起了长短不一的百褶裙。”
制作工艺
苗族的百褶裙制作工艺精湛,皱褶细密、繁多,有的可达千褶以上。裙身纵向挺直、横向富有弹性,上面还绣有五彩缤纷的图案花纹。贵州黄平地区,百褶裙一般用16至26米长的自织自染的深紫色窄幅土布制成。该裙子制作过程:将土布铺置于草地或晒席上面,喷洒上白芨水汁,然后折叠成一条条宽窄一致的褶皱。之后再次喷洒白芨汁,并用棉线将其串连起来,使之定型即可。这种百褶裙由裙首、裙身、裙脚三部分组成。其中以裙脚部分最美观而重要。裙脚从下至上由4道横向不同的纹样组成,第一道为“小人花”,第二道为“雀翅花”,第三道和第四道为“龙花”。第一、二道为刺绣纹样,第三、四道为编织纹样。苗族的百褶裙可分为长、中、短三种。长裙及脚面,中裙过膝,短裙不及膝。雷山等地苗族女子盛装中有一种短裙,长仅有20厘米左右,着这种百褶裙的苗族也因此被称为“短裙苗”。
服装搭配
百褶裙不再是俏皮女生的专属,素色系、沉稳优雅感觉的百褶裙就很适合在办公室穿着,也适合追求时尚的白领女人们。巧妙的运用颜色,达到上下统一的搭配方法。渐变的条纹百褶搭配金色凉鞋。灰色蝴蝶结上衣搭配黑白条纹百褶裙。浅色系百褶及膝裙,与荷叶边颜色衬衫搭配。
关于百褶裙,苗族也有一个传说:“古代,苗乡有一个英俊、勇敢的好猎手。有一次打猎时,他捕获了一只美丽的锦鸡,并把它送给了心爱的姑娘阿榜。阿榜为了表达自己对这位青年的深深爱意,便照着锦鸡的样子,终日织布,挑花绣朵,做出了这种花短裙,把自己打扮得像锦鸡一样美丽。后来,附近的苗家姑娘便学着她的样子,纷纷穿起了这种五彩斑斓绣花短裙。后来,一只孔雀在深山密木里,看见一个苗族姑娘,它不仅不飞走,还展翅开屏与苗族姑娘的百褶花裙比美,结果比不过,就嫉妒地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