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它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 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
功用
历史功用
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在元朝,商人们常在水中加蜜糖和珍珠粉饮用,认为它既可以滋补,又可以防暑。元好问在《续夷坚志》中记载:“洮水冬日结小冰……圆洁如珠……盛夏以蜜水调之,加珍珠粉。”
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令光泽洁白”等。同时,它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
明代陈继儒转引《独异志》说,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宰相李德裕以珠宝粉、雄黄、朱砂煎汁为羹,每食一杯约耗钱三万,过三煎则弃其渣。当时流行炼丹术,人们认为,珍珠粉、雄黄等物,经过提炼后服用可长生不老,鹤发童颜。
现代功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安神定惊,清热滋阴,明目,解毒。
1.镇心定惊,适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
2.清肝除翳明目,用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多外用。
3.收敛生肌,适用于咽喉腐烂、口舌生疮、溃疡久不收口,宜外用。
保养
珍珠的净化
珍珠的净化,特别是开光、祈福等珍珠项链都需要每3个月就适当的净化一次做适当的保养。
清洗方法:
将珍珠放进一杯子里,按照每次10克计算,放入以适量御守盐浸24个小时,即可消解珍珠周围的污物。
日常养护
珍珠以它的温馨,雅洁,瑰丽,一向为人们钟爱,被誉为珠宝皇后。珍珠的成分是含有机制的碳酸钙, 化学稳定性差,可溶于酸,碱中,日常生活中不适宜接触香水, 油,盐,酒精,发乳,醋和脏物;更不能接触香蕉水等有机溶剂;夏天人体流汗多,也不宜戴珍珠项链,不用的时候用柔软微湿的干净棉布擦拭干净风干保存,不可用任何清洁剂清洗;不可在太阳下暴晒或烘烤;收藏时不能与樟脑丸放在一起,也不要长期放在银行的保险库内。珍珠的硬度较低,佩戴久了的白色珍珠会泛黄,使光泽变差,可用1%-1.5%双氧水漂白,要注意不可漂过了头,否则会失去光泽。
1.防酸侵蚀:为使珍珠的光泽及颜色不受影响,应避免让珍珠接触酸、碱质及化学品,如香水、肥皂、定型水等。不要佩戴珍珠首饰游泳或洗澡。所以请在化妆之后再戴上你可爱的珍珠。
2.远离厨房:珍珠表面有微小的气孔,所以不宜让它吸入空气中污浊物质。珍珠会吸收喷发胶、香水等物质。所以切勿穿戴漂亮的珍珠去电发,在厨房里也要小心。不要穿戴漂亮的珍珠煮菜,蒸汽和油烟都可能渗入珍珠,令它发黄。
3.羊绒布伺候:每次佩戴珍珠后(尤其是在炎热的日子)须将珍珠抹干净后才放好,就能保持珍珠的光泽。最好用羊皮或细腻的绒布,勿用面纸,因为有些面纸的磨擦会将珍珠磨损。
4.不近清水:不要用水清洁珍珠项链。水可以进入珠的小孔内,不仅难于抹干,可能还会令里面发酵,珠线也可能转为绿色。如穿戴时出了很多汗,可用软湿毛巾小心抹净,自然晾干后放回首饰盒。珍珠变黄以后,可以这样补救:用稀盐酸浸泡,可溶掉变黄的外壳,使珍珠重现晶莹绚丽、光彩迷人的色泽。但如果颜色变黄得厉害,则难以逆转。
5.需要空气:不要长期将珍珠放在保险箱内,也不要用胶袋密封。珍珠间需要新鲜空气,每隔数月便要拿出来佩戴,让它们呼吸。如长期放在箱中珍珠轻易变黄(“人老珠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