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有了穿鞋的习惯,用兽皮裹足、从皮造履到现代皮鞋,皮鞋的历史相当悠久。在中国,现代皮鞋的生产还只有1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皮鞋的造型、款式、结构以及穿着功能都胜其它鞋类,因此,皮鞋生产发展迅猛。当今,皮鞋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一种鞋类,成为美化人民生活的大宗商品之一,在服饰类中成为“举足轻重”的产品。
现代皮鞋是从国外传来的。中国原来用皮革做的鞋,叫皮靴,式样不尽相同。它因用途不 同而分成几类。如走路穿的叫单底快靴,形状近似蚌壳式布棉鞋;骑马穿的叫马靴;雨天穿的叫钉鞋,它用皮革做面和底,鞋底下面装有铁钉。这种“钉鞋”在20年代十分流行。
1876年,上海出现了自制皮鞋,当时浦东有个名叫沈炳根的鞋匠,手艺高超。早先专做雨天穿着的皮钉鞋,后来国外皮鞋进入上海,沈炳根兼做修理和擦皮鞋业务。他是个有心人,在修理整饰皮鞋过程中,对皮鞋的式样和结构,进行仔细的琢磨和研究。第一双现代皮鞋,从不分左右脚的“直脚”鞋子,演变为分左右脚的鞋子,这是中国制鞋技术的一大发展。从此,中国现代皮鞋生产逐步得到了发展。沈炳根1876年筹资在上海永安街开设了中国第一家现代皮鞋工厂,带了不少徒弟,由此制造皮鞋的技艺便传播开来,上海逐渐形成了皮鞋行业。上海许多老工人,不论识与不识,一提到沈炳根,大家都肃然起敬,称他是中国现代皮鞋的“祖师”。皮鞋一般由鞋帮、鞋底、鞋跟、内包头和主跟等部分组成。
组成构造
1、鞋帮
由前帮、后帮和鞋舌缝合而成。前帮与脚的前端和跖趾关节活动部位相对应,在脚的作用下受到曲挠、拉伸、挤压和摩擦。后帮的后跟部位加工成与脚跟相似的固定形状,在行走和穿脱皮鞋时,后帮也受曲挠和拉伸。前帮与后帮一般在脚弓两侧的腰窝部位缝合。该部位鞋帮起着包拢脚并托住脚弓里侧的作用。一般皮鞋帮均装衬里,以补强鞋帮和免受磨损,并能吸收一部分脚汗。
2、鞋底
由外底、内底、半内底、勾心、衬垫和填心等构成,可以隔离脚与地面,缓冲地面对脚的作用。外底与地面直接接触,受到弯曲、挤压、摩擦和外界环境的各种作用;内底直接承受人体重量,并将所受重力传递到外底和鞋跟,内底除受弯曲、挤压、摩擦的作用外,还受脚汗、鞋内湿度、温度等的影响;勾心固定于皮鞋腰窝部的内底与外底之间,以加固皮鞋后部和支承脚弓,使皮鞋腰窝有一定的弹性,保持鞋底、鞋跟的位置和形状;衬垫和填心用以填平鞋帮脚与内底结合处,提高鞋底的缓冲性和绝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