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近几年风头正劲,甚至超过了智能手机。在相对成熟的智能手环领域,由于中国厂商的加入,填补了低价市场的空白,甚至出现了诸如79元小米手环和玩咖K1、99元bong 2等百元内“价格屠夫”。那么问题来了,有了这些低价产品,我们为什么还要购买上千元的智能手环呢?
智能手环市场,包括微软、三星、Jawbone、Fitbit、Garmin、Nike的相关可穿戴设备,它们都成为人们尤其是风投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上述几个品牌主打高端市场,售价均在1000元左右。以上这些品牌的智能手环产品在功能上跟几十元的小米手环和bong2这样的产品并不占优势,价格却是小米手环的十倍以上,但是依然有很多消费者争相购买。
第二,买了当做礼物送人。有同事经常向我咨询,说是朋友生日,或者情人节选礼物送人,想选购一款智能手环。对于这部分消费者而言,他们本身并不是产品的使用者,而是消费者。对于重要的人物,你送Ta礼物自然是价格不能太便宜,小米手环、bong2这种百元内以及其它一些500元内的廉价手环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了,这些产品拿不出手是他们的一个共识;
第四,有钱任性。对于很多不差钱的用户,他们在选购产品时并不以价格来作为购买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而是从品牌知名度、用户口碑、外观等方面来考虑是否值得购买。而就目前而言,无论是Nike+、Jawbone、Fitbit、Garmin这些品牌在可穿戴领域具有相对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口碑,在APP设计方面也更多的人性化思考,所以这可能是高端用户更加看重的;
屌丝经济是小米赖以生(hu)存(you)的基础,以“发烧”之名给用户形成了一种高能低价的形象,但是根据社会收入阶层的不同就自然而言会产生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这就是为什么高端产品从来不缺乏购买者,低端产品也未必广受青睐的原因。因为一个产品的售价假如低到小米手环79元这种程度时,消费者可能会产生如下顾虑:这么低产品质量能保证吗?用的一定是廉价材料吧?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吗?等等此类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