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作为世界上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中国传统服装,是中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服饰的代表作之一,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为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1949年之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认为封资修象征大量毁坏。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选美等的影响,又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影响力传播世界各地。(传统的男式旗人之袍现在一般称长袍、大褂、长衫,英文里的Cheongsam虽然是满族男装“长衫”的音译,在实际应用上仅指女装旗袍。)
起源时间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 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 至于具体的年份, 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 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 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 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 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 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 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5.不要在商场里采办流水线上下来的产物旗袍,到有描绘师挂牌的中式特征小店或专业订制旗袍的工作室去吧,他们不只有共同的布料,合身的取舍,最重要的是不会撞衫的描绘。
如今大部分女性所穿着的旗袍大都为织锦缎的面料,而这类锦缎都是不宜水洗的,所以穿着时应非常小心,所以我们建议:
⒈旗袍不要连续穿着好几天。
⒉要留意尖锐的物件,以避免旗袍钩洞与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