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是人类最早出现的服装。我们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就是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直到魏晋时期,裙子仍是男女都穿的衣服。《魏志·管宁传》载:管宁常着布襦布裤布裙。说明这时的男人仍然是穿裙子的。唐代以后,裙子才是妇女专用的服装,而且成了妇女的代名词,把妇女称为“裙钗”。
裙子做为女子的服式,起源于我国汉代以前。当时,女性颇注重化妆和服饰的打扮,裙子是风行的服式之一。前汉美女赵飞燕(汉成帝宠妃)就非常喜欢穿裙。一日,飞燕穿云英紫裙与成帝结游池边,正当随乐起舞时,不巧大风将她连裙吹起,幸好侍从及时拽住紫裙才使飞燕落地。因裙子救了如仙女般的赵飞燕,故将此裙称之“留仙裙”。到唐代,裙子的做工日趋考究,如唐中宗第八个女儿安乐公主,竟耗去银两千贯专门制作了一条精美豪华的“织成裙”。
元明期间,女子的裙子又以淡泊素雅为主,多配上四季百花。当时,褶裥裙也颇为盛行,发展到清代的“百褶裙”、“鱼鳞百褶裙”等。明清之后,裙子不仅成了宫廷贵族小姐的日常装束,而且成了普通人家姑娘的日常服装。清代妇女下裳多穿裙,颜色以红为贵,但丧夫寡居者只能穿黑裙。清代满族入关,虽然满族妇女都穿旗袍,但汉族妇女却仍把裙子作为礼服。每逢婚丧喜庆大典,或亲朋拜谒,即使平时只穿短袄长裤的妇女,也要在裤子外面套上一条长裙,否则就会被认为失礼或不够隆重。清代裙子的样式很多,初期仍保存明代习俗,多穿凤尾裙、月华裙等。有在裙子上装满各种飘带的,有在裙幅底下,缀以无数小铃,使之丁当作响的。崇祯年间的百褶裙,在裙幅底下,绣满水纹,行动起来,一折一闪,非常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