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装是中国服饰,但是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和款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指以清朝中期的满族马褂改良而来的服饰,是指唐代服装,即唐代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的
唐装汉服是中国服饰,但是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和款式。
一、大部分情况下是指以清朝中期的满族马褂改良而来的服饰,特征是立领。清中期到清末国人在旗装马褂等服饰的基础上装上立领元素经过多次改良才有的产物。在圆领旗装、马褂等服饰的基础上变为一寸多高的立领,这种领子在清末被汉族新兴的弧形高领(弧形立领)代替,从而形成了旗袍、唐装等服饰,这种弧形领子即后世俗称的旗袍领的鼻祖,和唐朝或唐人的服装无任何关系。
二、是指唐代服装,即唐代汉服,为汉族服饰系统中一种款式,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无扣或隐扣。代表有齐胸襦裙、唐圆领袍、交领襦裙等。
其中主要设计元素如下:立领、对襟、盘扣、对襟。
立领,起源于明代竖领,后来随着小冰河时期的降临,起先用于女装,后男装也使用立领。
盘扣,起源于宋代末年。也称为盘纽,盘扣由古代中国汉族而发明的,并且宋代汉服已有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罗襟折枝花纹罗衫(褙子)就以盘扣系结,最初只用于女装常服。盘扣成为中国民族服饰的代表性部件之一。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符号。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我国古代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元明以后,渐渐用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花的题材都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
箭袖,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习从北方民族。与满清马褂的马蹄袖区别很大。
对襟,因两襟对开,纽扣在胸前正中,故称。
基于以上元素,又在此基础上汲取了民国国服中山装的特征。
唐朝服装不但有汉族服饰,还包括西域胡服、少数民族服装、艺术装等不符合古代唐装体系的服装。一种是传统的襦,裙装,这种风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时期,基本上是沿袭了自东汉以来华夏妇女传统的上衣下裳制。人们总说到的衣裳二字,其实衣是衣,裳是裳,衣是上身穿的,裳其实是指现代所说的裙子,衣与裳分开。这种妇女的服饰不是连衣,而是分两截的穿法一直延续到明末。上衣的穿法基本上是右衽交领或对襟系上带结,下面的裙子围起来系上长长的裙带,上衣或者掖里面或者自然的松散着,后来这种松散的上衣不断加长,一直覆到膝盖部,就后来发展成了明代的褙子。
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都很华丽,基本上都是拖摆至地,有的达几余米,比如,有的袖阔4尺,裾曳地达到5尺,因此,如同后来的欧洲一样,衣摆的长短决定着妇女的身份地位。罩衫一般都是广袖的,广袖就是人们常看到的宽大的袖子,唐代的广袖基本呈方片形,类似今天的和服袖子。另外还有一种晚唐时期的礼服,都为宫廷命妇所著,称为钗钿礼服。
到了中晚唐时期,服装中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复古,从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逐步恢复到秦汉那种宽衣大袖,飘逸如仙的风格,服式越来越肥,这种风格定了型一直影响到后期华夏女装的基本理念,既宽松随体肥大,这自然在后来也成了礼教所要求的对象,柔和自然,无形无欲。
中晚唐女装华丽大气,一般类似于礼服,她们里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内衣,在唐代和裙子结合形成了一体,它不系腰带,宽松自然。是中晚唐女装向古代礼仪服饰的过渡的进一步证明,这种款式为礼服一层叠一层,层数繁多,厚重拖摆,穿起来很麻烦。